鬼谷子:善用揣術,洞察人心,明察天下,出人頭地,大展宏圖

學習鬼谷子,應學習什麼?鬼谷子大智慧:人要想成功,就必須學會揣摩人心,洞察人性。要想揣摩人心應該學習《鬼谷子揣篇》。學習《鬼谷子揣篇》能學到什麼?

鬼谷子:善用揣術,洞察人心,明察天下,出人頭地,大展宏圖

一、審時度勢,權衡利弊,量權度勢定乾坤

古之善用天下者,必量天下之權,而揣諸侯之情。量權不審,不知強弱輕重之稱;揣情不審,不知隱匿變化之動靜。

古時善於處理天下事的人,必會權衡天下擁有權勢的力量,揣測諸侯的實情。如果不能做到審時度勢,權衡利害,就不能清楚各諸侯王的強弱輕重以及實力;如果不能準確揣測各諸侯的真實情況,就不能知道其隱藏的變化及應變策略,形勢走向。

鬼谷子強調,想有大成就的人必須審時度勢,權衡利弊得失,以確定何者該為、能為,何者不該為、不能為,從而有所為,有所不為。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但“有所為”的前提必須是審時度勢,權衡利弊,趨利避害。

鬼谷子:善用揣術,洞察人心,明察天下,出人頭地,大展宏圖

二、反覆揣測,反覆查探,充分衡量探底細

何謂量權?曰:度於大小,謀於眾寡;稱貨財有無之數,料人民多少、饒乏,有餘不足幾何?辨地形之險易,孰利孰害?謀慮孰長孰短?揆君臣之親疏,孰賢孰不肖?與賓客之智慧,孰多孰少?觀天時之禍福,孰吉孰兇?諸侯之交,孰用孰不用?百姓之心,孰安孰危?孰好孰憎?反側孰辨?能知此者,是謂量權。

什麼叫權量?就是能揣測大小,明察多少。稱驗財貨厚或薄,預測人口多與少,貧富,什麼有餘,什麼不足以及達到了什麼樣的程度。分辨地形險易,哪裡有利,哪裡有害。判斷各方謀慮誰長誰短,君臣關係的親或疏,誰賢能誰奸詐?考核謀士的智慧,誰多誰少?觀測天時的禍福狀況,是吉是兇?比較與諸侯的聯繫,哪個可以利用、哪個不可以利用;測驗民心離叛或親附的變化,哪裡安定、哪裡危險,愛好什麼憎惡什麼;預測反叛事,在哪裡更容易發生,哪些人能知道內情這些都要反覆揣測,就能瞭解情況,做出判斷了。這就是權量。

鬼谷子強調量權就是運用各種知識和手段,對天時地利人和進行精確研判,充分衡量利弊,把握利害關係,從而主導各種利害關係。既要研判客觀因素,也要研判主觀因素;研判他人的個性也精於內省,精準定位自己;謹慎衡量周圍人與自己的關係,自己與社會趨勢社會大環境之間的關係。

鬼谷子:善用揣術,洞察人心,明察天下,出人頭地,大展宏圖

三、把握時機,推波助瀾,仔細觀察探內情

揣情者,必以其甚喜之時,往而極其欲也;其有欲也,不能隱其情。必以其甚懼之時,往而極其惡也;其有惡者,不能隱其情。情慾必出其變。感動而不知其變者,乃且錯其人勿與語,而更問其所親,知其所安。夫情變於內者,形見於外,故常必以其者而知其隱者,此所以謂測深探情。

擅長揣情的人會在對方極為高興時使他的慾望達到極致,有了慾望,就不能隱藏內情;必要在其極為懼怕時使他的厭惡達到極致,加重他的恐懼,有了憎惡,就不能隱藏內情。人的種種欲求,往往顯露於情緒波動之時。如果一個人的情感有所觸動,卻不顯露於形色,就暫時不要和他說話,而向他身邊親近的人詢問,就可以知道其內心不為所動的原因。一般來說,心中充滿欲求,必然表現於外。通過察言觀色,便能瞭解人們內心的隱情。這就是“探測內心以獲真情”的道理。只有觀察仔細,才能把握深刻。

鬼谷子強調揣情要抓住“甚喜”和“甚懼”兩個時機,並以此為突破口,探查對方內情。情緒波動之時最能體現人們內心深處的想法。甚喜時,對方就會麻痺大意,使他的慾望達到極致,對方就會在慾望面前暴露本性。甚懼時,對方就會心驚大亂,使他的厭惡達到極致,對方就會暴露真實想法。慾望是刺激人心最有用的工具,沒有幾個人能做到在慾望面前無動於衷、守口如瓶,當一個人的慾望得到滿足之時,也就是他最放鬆的時刻,也就是我們窺探他們內心世界最好的時刻。

鬼谷子:善用揣術,洞察人心,明察天下,出人頭地,大展宏圖

四、審時度勢,揣摩實情,精心謀劃達目的

故計國事者,則當審權量;說人主,則當審揣情;謀慮情慾,必出於此。乃可貴,乃可賤;乃可重,乃可輕;乃可利,乃可害;乃可成,乃可敗;其數一也。

所以謀劃國家大事的人,就要詳細衡量本國的各方面情況;遊說國君的人,就要揣摩其內心實情。策劃謀略或考察情慾,必然要以此為出發點。只有這樣做了,才能得心應手地應對各種問題和對付各色人物。可以用尊敬的方法,也可以用輕視的態度;可以誘之以利,也可以恐嚇威脅;可以成全他,也可以敗壞他,所有這一切都離不開讀懂對方真實想法這一基礎。

鬼谷子強調揣情術的基礎就是揣摩實情。只有掌握揣情術,才能得到隱藏內心的實情。謀劃國家大事要掌握國家實情;為上司辦事,要掌握上司實情。審時度勢,揣摩實情,才能採取各種方法達成自己目的。

鬼谷子:善用揣術,洞察人心,明察天下,出人頭地,大展宏圖

五、善用量權,審時度勢,揣摩實情得實情

故雖有先王之道;聖智之謀,非揣情隱匿,無可索之。此謀之大本也,而說之法也。常有事於人,人莫能先,先事而生,此最難為。故曰:揣情最難守司。言必時其謀慮。故觀蜎飛蠕動,無不有利害,可以生事美。生事者,幾之勢也。此揣情飾言,成文章而後論之也。

所以即使有古代賢王的治世經驗,有聖人智者的高超謀略,不運用量權揣情之術,也依然不能探索到隱藏的真實情況。量權和揣情之術是謀略的根本,是遊說的法寶。對於人來說,很多事情常常不能事先知曉,能在事情發生之前預見到,這是最難做到的。所以說揣摩預測情勢最難把握,言談遊說必須時時要有謀劃考慮。所以看到昆蟲的飛行和蠕動,都要認識到其中包含有利益和禍害,可以使事情發生變化。事情一旦來臨,便會有細微的徵兆。這就是用語言描述的揣情,先寫成這樣的文章,再去慢慢的探討。

鬼谷子強調揣情是很難做到。因為揣情需要抓住時機,見微知著。細微的差別就會引起成功或失敗。揣情,揣的就是對方的情感取向,或者決策方向。而他的情感取向和決策方向,取決於其中的利害關係。他的選擇一定是趨利避害這。我們掌握了他的關鍵信息就能判斷出他的利害方向,從而揣摩到他的取向和決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