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造業工人的春天來了!中央發話:要給技術工人“漲薪”!

製造業工人的春天來了!中央發話:要給技術工人“漲薪”!

在提了許久“工匠精神”之後,終於到提高“工匠待遇”了!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提高技術工人待遇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創新技能導向的激勵機制,全面改善、提高技術工人待遇水平。

《意見》回應了大家最大的關切:經濟收入。一句話,不再僅僅是“多勞多得”,而是提倡“技高者多得”。

1:現階段,我國製造業升級、經濟發展向高質量轉型,迫切需要一批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的產業工人和技術人才。

因此,《意見》提出:以為國家作出突出貢獻的高技能領軍人才為重點支持對象,著力提高技術工人收入水平,完善工資正常增長機制,拓寬收入渠道,加大培養培訓力度,強化評價使用激勵,優化社會環境,全面改善技術工人待遇水平。

2: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3年我國製造業工人數量在5000萬人左右。針對數量龐大的技術工人,《意見》提出:實施工資激勵計劃,提高技術工人收入水平。

首先,完善符合技術工人特點的企業工資分配製度:

指導企業深化工資分配製度改革,建立基於崗位價值、能力素質、業績貢獻的工資分配機制,強化工資收入分配的技能價值激勵導向。

鼓勵企業在工資結構中設置體現技術技能價值的工資單元,或對關鍵技術崗位、關鍵工序和緊缺急需的技術工人實行協議工資、項目工資、年薪制等分配形式。

鼓勵企業建立針對技術工人的補助性津貼制度,提高技術工人津貼水平。

同時,建立企業技術工人工資正常增長機制;探索技術工人長效激勵機制。

3:《意見》突出“高精尖缺”導向,將高技能領軍人才作為“突破重點”。

所謂高技能領軍人才,包括獲得全國勞動模範、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中華技能大獎、全國技術能手等榮譽以及享受省級以上政府特殊津貼的人員,或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認定的“高精尖缺”高技能人才。

《意見》強調提高高技能領軍人才的經濟待遇,涉及工資制度、股權期權激勵、特聘崗位津貼、帶徒津貼、績效獎勵、破格晉升等多個方面:

鼓勵企業為高技能領軍人才制定職業發展規劃和年資(年功)工資制度,科學評價技能水平和業績貢獻,合理確定年資起加點和工資級差。

試行高技能領軍人才年薪制和股權期權激勵,鼓勵各類企業設立特聘崗位津貼、帶徒津貼等,參照高級管理人員標準落實經濟待遇。

對於參與國家科技計劃項目的高技能領軍人才,鼓勵所在單位根據其在項目中的實際貢獻給予績效獎勵。落實中央財政科研項目資金管理等政策,制定間接費用統籌使用內部管理辦法,對高技能領軍人才進行績效獎勵,提高高技能領軍人才創新創造的積極性。

對於解決重大工藝技術難題和重大質量問題、技術創新成果獲得省部級以上獎項、“師帶徒”業績突出的,取消學歷、年限等限制,破格晉升技術等級。

除了提高經濟待遇,《意見》還要求加強服務保障,發揮他們在技術創新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提高其政治待遇、社會待遇,如安家補貼、積分入戶、子女入學就業等方面的政策支持。

4:看了《意見》中高技能人才的待遇,不必再羨慕媒體上“德國工人工資高過教授”之類云云。

正因高技能人才難得,《意見》鼓勵技術工人憑技能提高待遇,為其創造向高技能人才成長的條件。

《意見》提出構建技能形成與提升體系,包括加強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如引導企業結合生產經營和技術創新需要,制定技術工人培養規劃和培訓制度;加大政府支持力度,提供職業培訓補貼和職業技能鑑定補貼;深入實施高技能人才振興計劃,如緊密結合先進製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發展需要,重點實施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技師培訓,支持高技能人才“師帶徒”等;以及加大校企合作培養技術工人力度。

同時,強化評價使用激勵工作,暢通技術工人成長成才通道。包括完善技術工人評價工作;加大勞動和技能競賽培養選拔技術工人工作力度;完善技術工人平等享受待遇政策;落實好技術工人休息休假權利等,使技術工人獲得更多職業獲得感,不斷提高其社會地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