擋在教師“漲薪”前的“三座大山”:教齡津貼、績效工資、職稱

前段時間教育部聯合國務院教育督導組,召開新聞發佈會,強調2020年教育督查工作的重點將是“教師工資收入不低於當地公務員平均水平”!當然,這樣的信號無疑讓廣大教師群體,在2020年對於“漲薪”又多了一份期待!


擋在教師“漲薪”前的“三座大山”:教齡津貼、績效工資、職稱

但現實當中,拋開各種上級的硬性要求,其實對於廣大教師群體而言,制約“漲薪”,或者說讓教師群體工資收入增長緩慢的主要原因,還得歸結為以下三點,而這三點原因,也被很多教師戲稱為擋在教師“漲薪”前的“三座大山”!

第一座“大山”:教齡津貼

教師群體,其實也存在“津貼”,而現階段教師群體主要津貼還是以“教齡津貼”為主!而現執行的“教齡津貼”標準沿用的是上世紀80年代的標準,意思就是現執行的“教齡津貼”標準是參照上世紀80年代的物價以及消費水平!具體到每月2—10元的標準!而這種標準,對於教師的“教齡”增長,帶來的各種經濟收入方面的影響,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要知道任何職業的收入增長,主要都依靠於“工齡”,而對於教師而言“教齡”就相當於“工齡”!當“工齡”的增長,帶來的收入增長几乎都可以忽略不計時!說明這種鼓勵機制,已經制約著教師的“漲薪”!所以,要想教師群體真正達到科學“漲薪”!“教齡津貼”這座阻礙的“大山”必須越過!


擋在教師“漲薪”前的“三座大山”:教齡津貼、績效工資、職稱


第二座“大山”:績效工資

教師的“績效工資”在先天設置上,就存在各種弊端!首先,學校作為沒有營收能力的單位,為了“績效考核”而設置了教師“績效工資”!而這個“績效工資”的來源,竟然是教師本屬於自己的30%工資!

而就是這種先天弊端,造成了教師群體的“績效工資”只是形式上的“績效工資”!完全沒有做到“按勞分配”、“多勞多得”的績效考核目標!而這對於各級各類學校一線教師而言,顯然是非常不公平的!這種不合理的設置,自然成為了那些希望“多勞多得”的教師工資增長的阻礙!

第三座“大山”:職稱

要說影響教師工資收入最大的因素是什麼?想必所有的教師都會脫口而出是“職稱”!“職稱”幾乎限制了所有教師的“漲薪”的可能性!教師的所有收入來源,也清一色的與“職稱”掛鉤!但是由於教師數量龐大,“職稱”名額數量少,再加上一些其他因素的干擾!讓“職稱”已經成為廣大教師,尤其是一線教師最為“頭疼”的問題!

“漲薪”需要“職稱”,而“職稱”卻難以取得!這就是教師群體想“漲薪”,又沒辦法漲的主要原因!同樣,“職稱”也是限制教師“漲薪”的重要因素!

擋在教師“漲薪”前的“三座大山”:教齡津貼、績效工資、職稱

真正要想教師成為受人尊重、收入可觀、令人嚮往的職業!而這些的前提是教師的“薪資”足夠吸引人!對於現階段的教師群體而言,“漲薪”已經成為進行時!那麼教師“漲薪”,就應該首先從這“三座大山”入手!

我是鄉村教師看世界,感謝各位讀者的閱讀,如果您覺得此文對您有所幫助,感謝您的關注、評論、轉發、收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