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貨緊縮,為什麼各國央行會視之為洪水猛獸?

“錢越來越不值錢了”。

想必這是很多人的真實感受。

錢不值錢意味著貨幣超發(貨幣供應量大於貨幣需求量),稱之為通貨膨脹。

與通貨膨脹相對應的便是通貨緊縮,貨幣供應量小於貨幣需求量,錢更值錢了。

那麼問題來了,錢更值錢不是對普通人更好嗎?

通貨緊縮,為什麼各國央行會視之為洪水猛獸?


先講一個簡單的貨幣循環流程

工廠給張三發了工資→張三拿著工資去商場消費→商場拿著賺來的錢去進貨……

這樣的循環每時每刻都在發生。

在略微通貨膨脹的情況下,張三儲蓄慾望比較低,更願意去消費,甚至還會借貸消費。這對每個人都是有利的。商場能有更多的錢去進貨,工廠效益也會越來越好,有能力去研發更好的產品(4g手機、5g手機、摺疊屏手機),同時也會提高張三的工資,然後張三更願意消費,從而形成良性循環。

但是,如果在通貨緊縮的情況下,張三更願意儲蓄,儘可能減少消費。這就會導致商場下次只能進一半的貨了,工廠賣不出去產品,效益下降,減少張三工資,張三更不願意消費了,形成惡性循環。最後工廠破產、張三下崗。大家一塊完蛋!

所以說,在通貨緊縮的情況下,錢雖然更值錢了,但是隨之而來的是未來收入的大幅減少。一來二去,我們並不會從緊縮中真正獲益。

通貨緊縮,為什麼各國央行會視之為洪水猛獸?


有沒有人能從緊縮中獲益?

有,那些負債低甚至沒有負債,同時又手握大量現金的人或許會獲益。

說他們“獲益”是因為手中的錢更值錢,在沒有過多負債的情況下,未來獲得錢的大幅減少對他們幾乎沒有影響,更重要的是可以低價買入優質資產,以待將來獲利。

但是,要注意,“獲益”的前面我還加了修飾語“或許”,工廠破產、商場關門,拿著錢去哪裡消費?還有一點是“抄底”優質資產可能會直接抄沒了,比如08年美國銀行雷曼兄弟。(這次的波音公司會不會重現歷史呢?拭目以待)

通貨緊縮,為什麼各國央行會視之為洪水猛獸?

因社會總體需求缺乏導致經濟大蕭條。生產出來的牛奶只能倒掉。




因此,為了更好的實現經濟穩步增長,各國都會設定一定的通脹目標(一般是2%-3%)。

這次疫情期間,由於張三們都被關在家裡,消費大幅下降,市場上的流動性減少。為了應對潛在的危機,各國紛紛採取了各種各樣的放水政策,包括下調基準利率、鉅額經濟刺激計劃等。


但是水放出去了,一定會有效果嗎?或者說它會導致新一輪的通貨膨脹嗎?我將會在下一篇文章中具體談這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