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兩端減稅降費 避免“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

何代欣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財政研究室副主任

2018年,我國實施了較大規模的減稅降費,全年減稅降費規模超過1.3萬億元。2018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進一步指出,要實施更大規模的減稅降費。作為宏觀經濟政策強化逆週期調節的重要手段,2019年要實施更大規模的減稅降費,就不能忽視一些前置條件變化所帶來的挑戰。研究認為,我國減稅降費要實質性地邁入2.0版新階段,不僅要普遍性地減輕社會稅費負擔、降低微觀主體成本,而且要注意引導預期,延緩政策效力衰減。

更大規模的減稅降費為同時改善供給和擴大需求提供了可能。第一,供給端減稅降費的主要作用是調結構。第二,需求端減稅降費的主要目標是促消費。第三,具有鞏固市場均衡的作用。供給與需求兩端減稅降費的正外部性便在於此,這是避免總量型貨幣政策遊走於“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之間的調節劑。

更大規模的減稅降費為稅制調整提供了空間,也為稅收現代化開啟了大門。第一,更大規模的減稅降費是減間接稅、增直接稅的結構調整窗口期。第二,更大規模的減稅降費是實現放棄收入計劃、執行應收盡收原則的轉折點。更大規模的減稅降費可以在一定時期之內給收入計劃柔性緩衝。第三,以社會減負推動政府職能轉型。收入支撐支出。收入規模縮減對支出規模形成硬約束,因此支出部門會權衡供養能力。減稅降費的長期作用不容忽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