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稅,緩解陣痛的良方?

國慶假期回來,A股經歷了一輪慘烈的暴跌,態勢兇猛,可想而知底層普通投資者有多慘。每逢此刻,樂觀者都會出現一些言論:

春天快來了!但現在是寒冬啊!

深陷泥潭的股民不得不接受這令人崩潰的事實,由此深發一句心靈的拷問:A股太弱雞了!

這有用嗎?

10月7日,央行宣佈降準,均被外界解讀為利好消息,一時間傳遍網絡,央行的形象也被瞬間拉高,宛如一個“救火英雄”。但結果是悲情的,還是不漲。深圳啟動百億救市基金,用以緩解當地上市公司的流動性,全國股民興奮異常,等待各地模仿深圳的做法,重新給實體經濟注入新生的血液。但沒等到,就算等到,一個城市的“救市”也託不起全國。


減稅,緩解陣痛的良方?



大勢的潰敗逐漸讓人麻木,以致於哪裡都能聽到崩潰的聲音,增速低迷的經濟明白地告訴我們:不妙。

有人說,大規模減稅,或才是中國經濟和股市的逃生之門。從經濟學的角度上看,所有衰退、通縮,以及由此衍生的資產價格縮水、股市下跌等經濟現象,都可以用兩個字做出最完美的解釋:需求!而結構性減稅,則有助於“持續擴大內需”。

事實上,我國近年來已多次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大力推進減稅降費。今年以來,減稅降費力度更是空前,除了年初確定的1.1萬億元政策措施,又出臺了一系列新措施,預計全年減稅降費規模將超過1.3萬億元。


減稅,緩解陣痛的良方?



然而,即便心有餘,力也不足。減稅減不下去才是常態,如果衡量國民經濟是否健康發展的話,有代表性的意見就是,稅收收入增長率不能高於GDP增幅。如果高於它,就有可能給企業和社會造成負擔。

但我國近幾年財政收入都會高於GDP的增長,從以下數據就可以看出:

2014年的財政收入8.6%, 超出當年 GDP 增速7.8%。 2015年財政收入增長8.4%,GDP 降到了6.9%。2016年,財政增長下滑到4.5%,低於GDP 增長6.7%,這樣的日子,持續不到一年。2017年,政府財政收入增長7.6%,再次高於GDP 6.9% 。特別是,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5年大幅的降稅減費,累計減稅超過3萬億的背景下,財政的超收尤為顯眼。


不過財政收入高於GDP收入可以導向好的結果嗎?

2014年春,柳傳志曾向時任財政部部長樓繼偉提出了一個發人深省的問題:

“(中國經濟)一直是政府的財政收入增長最快,然後是GDP的增長,最後是老百姓收入的增長,老這麼下去我自己以為中國永遠變成不了內需拉動的國家。“談話結果當然是美好的,但時間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於是,在這種境況下,民間投資者把錢捂得更緊了。面對不斷上升的稅收增幅,即使實行減稅,也會讓各界對減稅的“獲得感”大打折扣。社會融資成本也更高了。實體經濟融資成本降不下來,實體經濟沒好日子,股市更不用談了。

如果說減稅,可以為中國經濟和股市帶來增長機會。可以參考1980年代的美國里根減稅措施,其是減稅政策的經典實踐。而里根政策的重要理論基礎,就是基於供給學派核心理論之一的拉弗曲線的理論邏輯。


減稅,緩解陣痛的良方?



這一曲線的經濟學含義在於稅率越高,政府的稅收就越多,但稅收高到一定限度,企業就會減少投資,人們也減少工作,隨之造成了政府稅收的減少。它提出的一個基本命題是:總是存在產生同樣收益的兩種稅率。

里根對稅率進行改革後至1989年離任之時,聯邦政府徵收個人所得稅的水平已由70%下降到28%,公司所得稅由48%下降到24%——這些減稅措施一定程度上幫助了美國實現了經濟的快速增長,並形成了最有效率的經濟體系。

目前普遍的輿論認為,中國是在里根所在區間的對立面。拉弗曲線強調的是,稅率過低或過高都會減少稅收收入,所以就存在一個稅收收入最大化的最佳稅率點,如當前稅率其左側,則提高稅率會增加稅收收入,如在右側,進一步提高稅率會造成整體稅收收入不升反降。

但高稅率往往意味著政府開支的膨脹,這就是我國財政預算“以支定收”的特色邏輯。相應地,這個邏輯的對面就是創業成本的增加,創新動力的消退,從而導致就業機會減少,企業經營不振等一系列問題。而實證研究,中國政府稅收每上升1%,會導致中國GDP下降0.045%。

為什麼要減稅?拉弗曲線告訴我們的一種可能性。因為,政府稅收的規模不僅取決於稅率,而取決於經濟活動水平決定的稅源。不減稅,家庭消費和企業的投資和經營活動都沒法穩步增長,企業經濟萎縮,會導致稅源收縮。反之,減稅促進民間投資和消費,經濟更健康和可持續,稅源的增長可以抵消稅率下降對政府稅收的不利影響。

如今民間投資的增長速度平均維持在5%-6%,可以明顯看出經濟下行。


減稅,緩解陣痛的良方?



尤其是前段日子政府下達的提高個稅起徵點措施,引起不少熱議。無非聚焦兩點,一是個人,而是企業。個人收入高了,但面臨失業風險,因為企業稅負重了。目前可以判斷的是稅負已經過高,企業已經不堪負擔了。如此,沒人願意做實業,經濟增長減緩,稅源就會流失。(“股事下午茶”)

所以,不少人就把減稅作為刺激中國經濟,提振內需的最有希望的逃生門。所謂藏富於民,才能最大程度達到有效需求,才能看到實體經濟的振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