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同性戀解放運動先驅Phyllis Lyon去世,享年95歲

女同性戀解放運動先驅Phyllis Lyon去世,享年95歲

美國女同性戀權利運動先驅菲利斯·萊昂(Phyllis Lyon)因病於2020年4月9日病逝,享年95歲。菲利斯·萊昂(Phyllis Lyon)和戴爾·馬丁(Del Martin,1921-2008)是一對非常有名的同性伴侶。她們1955年9月21日在舊金山成立“比利蒂斯女兒”(Daughters of Bilitis)組織,這個名字來源於法國同性戀作家Pierre Louÿs的愛情詩歌,它也是美國第一個女同性戀權利倡導組織。作為美國女同性戀權利運動先驅,她們是2008年加州同性婚姻合法化後第一對領取結婚證的伴侶。關於菲利斯·萊昂(Phyllis Lyon)和戴爾·馬丁(Del Martin)的傳奇故事,轉載“同語”曾刊載的《戴爾·馬丁和菲利斯·萊昂:我用一生成為你的新娘》。

女同性恋解放运动先驱Phyllis Lyon去世,享年95岁

在美國社會最為保守的歷史時期,戴爾·馬丁(Del Martin,1921-2008)和菲利斯·萊昂(Phyllis Lyon )這兩位勇氣可嘉的女性成為了戀人。她們是女同性戀解放運動的奠基人,她們發展和擴大了女同性戀的定義。

在她們早期的作品《女同性戀/女人》(Lesbian/Woman,1972)中,萊昂和馬丁對僅僅以“性”來定義女同性戀的觀點提出了質疑,她們將“女同性戀”定義為“性慾、心理、情感和社交興趣都投向同性的女性,即使這種興趣沒有公開表達出來。”這個概念不僅使得那些從未與女人有過性關係的女性也可以將自己歸為同性戀,而且使女性認同成為了上世紀七十年代女同志運動的基礎。馬丁和萊昂還因保持了超過五十年的忠實關係而成為女同伴侶的典範。

01篳路藍縷

1921年5月5日,馬丁出生於舊金山;萊昂則於1924年11月10日出生於俄克拉荷馬州的塔爾薩(Tulsa),但她也在舊金山長大,並在那裡接受教育。二人均在大學攻讀新聞學,馬丁在舊金山州立大學,萊昂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1949年,戴爾·馬丁與菲利斯·萊昂在西雅圖一家出版公司工作時相遇。其時,馬丁曾有過一段短暫的婚姻,是一位29歲的拉媽,而萊昂則是25歲的“直人”。1952年,她們相戀了。1953年,她們搬到了舊金山。隨後的五十年,她們從未分開過,也沒搬過家。

1955年,在與其他女同性戀交流的的過程中,她們和一群朋友成立了一個叫做“比利蒂斯女兒”(Daughters of Bilitis)的組織。命名源於皮埃爾·路易(Pierre Louÿs)的一本女同情詩集《比利蒂斯之歌》(Songs of Bilitis)。這個名稱是特意選擇的,同志們一看便知,外行則不知所云。

1956年,“比利蒂斯女兒”發行了一份十二頁篇幅的油印通訊,名為《階梯》(The Ladder),由萊昂編輯。原本並不激進的“比利蒂斯女兒”很快與“瑪特欣協會”(Mattachine Society,一個主要由中產階級男同性戀者組成的社團)建立了密切聯繫,而“比利蒂斯女兒”也成為第一個全國性的女同性戀社團,《階梯》則成為首份公開的女同期刊,得以全國發行。由於上世紀五十年代的保守氛圍,“比利蒂斯女兒”的會員身份是保密的,萊昂也在最初幾期《階梯》中使用了筆名。

到上世紀六十年代早期,“比利蒂斯女兒”已風行全國,發展到芝加哥、紐約、新奧爾良、聖地亞哥、洛杉磯、底特律、丹佛、克里夫蘭和費城等地。六十年代早期,《階梯》的訂閱量達到了500份,而實際上它的讀者遠不止這個數目,因為一本雜誌往往在很多不敢訂閱的人們之間輾轉相傳。

儘管萊昂和馬丁為組織竭盡所能,但是,年輕激進的女權主義者湧現了出來,並且試圖奪權,以便讓“比利蒂斯女兒”變得更具鬥爭性。到七十年代,萊昂和馬丁已經不再是這個組織的領導者,而該組織也很快解散。

女同性恋解放运动先驱Phyllis Lyon去世,享年95岁

02中流砥柱

與此同時,萊昂和馬丁已在舊金山當地政壇和成立於六十年代中期的“宗教與同性戀理事會”(the Council on Religion and the Homosexual)中表現相當活躍。“宗教與同性戀理事會”致力於幫助同性戀酒吧免遭警察騷擾。1965年1月1日,警方對同志新年派對的粗暴干涉引發了舊金山宗教領袖們的譴責。隨後,“宗教與同性戀理事會”推動同性戀相關的法律改革、並採取其他措施來改善舊金山同性戀者的處境。

1970年,馬丁寫了一篇廣為流傳的文章刊登在《倡導》(Advocate)上,題為《別了,我疏遠的兄弟們》(Goodbye, My Alienated Brothers)。文中,她譴責了同志運動中的男性沙文主義。那時萊昂和馬丁常常開玩笑說,女同志們應該在同運陣營中自立門戶,但實際上她們後來為加強男同和女同的團結付出了很大努力。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之交,萊昂和馬丁還致力於消除婦女運動中的“女同性戀恐懼”。儘管在“國家婦女組織”(the 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Women)中有很多傑出的同性戀者,但是有些領導人,包括該組織奠基者之一的貝蒂·弗瑞丹(Betty Friedan)在內,都表現出恐同態度。1971年,在洛杉磯的“國家婦女組織”全國大會上,該組織最終通過一項決議,確認對女同性戀的壓迫是一項女性主義議題。

1972年,萊昂和馬丁還協助成立了“紀念艾麗斯.B.托克拉斯民主俱樂部”(the Alice B. Toklas Memorial Democratic Club),以幫助女同性戀者競選公職。其後,萊昂和馬丁都在若干的市委會及其他公共部門工作過。

03孜孜不倦

1972年,萊昂和馬丁出版了她們最重要的著作《女同性戀/女人》,這本書至今依然是瞭解20世紀美國女同性戀生活的一本關鍵讀物,涉及性、心理健康等很多問題。在1991年該書20週年紀念版中,萊昂和馬丁補充了一些新的資料,從中可以看出女同性戀者對20世紀美國曆史的影響與日俱增。

她們1973年的作品《女同性戀的愛與解放》(Lesbian Love and Liberation)則捍衛了個人對性的選擇和自主。

在為同志議題著述和演講的同時,馬丁還是反對家庭暴力的先鋒。1976年,她出版了《受虐的妻子們》(Battered Wives),該書譴責了婚姻制度中的不平等和普遍存在的對女性的蔑視。

1976年,萊昂獲得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教育學博士學位,專攻性學研究。之後她擔任“全國性學論壇”(the National Sex Forum)的領導人,成為享譽全國的性學專家。

1979年,二人在舊金山開辦了一家費用從優的婦女診所——“萊昂-馬丁健康服務”(Lyon-Martin Health Services)。

無論是作為循循善誘的教育者還是高瞻遠矚的活動家,自同性戀運動之始,萊昂和馬丁就是風雲人物。1995年,二人幫助組建了“老年女同志變革組織”(Old Lesbians Organizing for Change),並雙雙作為代表出席了1995年的白宮老年大會。

2002年是二人五十週年紀念,電影製作人瓊.E.拜倫(Joan E. Biren)發行了一部有關她們生活的紀錄片,名為《再無隱秘:戴爾·馬丁和菲利斯·萊昂的時代》(No Secret Anymore: The Times of Del Martin and Phyllis Lyon)。

女同性恋解放运动先驱Phyllis Lyon去世,享年95岁

04 銀髮新娘

2004年2月12日,萊昂和馬丁在舊金山市陪審員梅布爾·藤(Mabel Teng)的主持下舉行了婚禮,此前舊金山市市長加文·紐瑟姆(Gavin Newsom)批准向同性伴侶頒發結婚證。儀式後,馬丁說:“半個多世紀以前,菲利斯和我互許終身。今天,舊金山通過平等和公正,向我們表達了忠誠。”

她們的婚姻很快被加州最高法院以紐瑟姆市長無權頒發結婚證為由宣告無效。萊昂和馬丁隨後加入一場挑戰加州法律合憲性的訴訟,訴因是該法將婚姻侷限於異性夫婦。在經歷了地區法院勝訴和上訴法院敗訴之後,案子最後由加州最高法院審理。

2008年5月15日,一份以4:3的法官意見做出的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裁決書發佈了。在這份由大法官羅納德·喬治(Ronald George)執筆的裁決書中,加州最高法院判決支持婚姻平等,宣佈加州法律剝奪同性伴侶婚姻權的做法違憲。

為了向萊昂和馬丁致敬,紐瑟姆市長安排這對伴侶受領法院終審判決後頒發給同性伴侶的第一份結婚證書。2008年6月16日下午五點,市長在市政廳的一個私人慶典上為她們主持了婚禮,緊接著又舉辦了一個面向親朋好友及新聞媒體的招待會。

女同性恋解放运动先驱Phyllis Lyon去世,享年95岁

05當之無愧

馬丁和萊昂成為加州高院裁決後第一對“領證”的同性伴侶,實在當之無愧。正如“全國女同性戀權利中心”(the National Center for Lesbian Rights)的執行官凱特·肯戴爾(Kate Kendell)所說,萊昂和馬丁在同志平權鬥爭中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在一個一旦出櫃就會失去一切的時代,她們出櫃了。從上世紀五十年代開始,她們一直頂著風險大聲疾呼。她們所做的,我做不到,我相信我們中的大部分人也都做不到。”

讓她們成為第一對合法結婚的同性伴侶,肯戴爾說,“是我們所能做到的承認她們功勳的最起碼的一件事。”

馬丁和萊昂是現代同性戀運動的鼻祖,她們見證了同志運動從謹小慎微的最初起步,到男女同性戀解放呼聲的高漲,再到同志平權進入主流政治領域的發展歷程。

令人悲痛的是,婚後僅僅三個月,戴爾·馬丁即於2008年8月27日,撇下萊昂、女兒和外孫們,撇下千千萬萬的仰慕者,逝世於舊金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