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翼殺手2049》:瀰漫在賽博朋克美學致幻劑中的憐憫與哲思

《銀翼殺手2049》:瀰漫在賽博朋克美學致幻劑中的憐憫與哲思

《銀翼殺手》電影海報

經典的賽博朋克角色是邊緣且性格疏遠的獨行者。他們生活在社會群體的邊緣,一個瀰漫反烏托邦氛圍的未來:日常生活受到急劇改變的科技影響,普及的計算機化信息籠罩全球,以及侵入性的人體改造。

勞侖斯·普爾森

改編自原著小說《仿生人會夢到電子羊嗎?》的電影《銀翼殺手》,是一部足以與《2001太空漫遊》等相媲美的經典科幻電影。但它誕生之初,卻飽受批評,既不叫好,也不叫座。

隨著時間的流逝,它在藝術風格和思想主題上的前瞻性,逐漸被人們所接受。2004年,英國《衛報》評選歷史10大優秀科幻片時,《銀翼殺手》一舉摘得第一的桂冠。特別是在人工智能的前夜,這部誕生於80年代電影,仍然表現出了超越我們這個時代的先鋒性。

《銀翼殺手2049》:瀰漫在賽博朋克美學致幻劑中的憐憫與哲思

《銀翼殺手》豆瓣評分

作為正統續作,《銀翼殺手2049》很好接過一代影片的優秀衣缽,在繼承鮮明賽博朋克美學特質的同時,還將其一貫深刻的哲學迷思推向了更深邃的層次。既帶給我們一段美輪美奐視聽享受,也引發了我們深刻的思考。

濃郁的賽博朋克風味視聽美學

近年來,好萊塢的科幻電影,似乎陷入一種粗暴堆積技術的死衚衕。比如越來越精美的CG動畫、更加火爆的打鬥場面。以及各種影像技術革命,如3D技術、120幀畫面、杜比視聽等等。

這些當然無可厚非,但如何做到1+1大於2的效果,卻是電影人更應該思考的話題。而在《銀翼殺手2049》電影中,讓我們看到了極致的電影工業如何催生極致的電影藝術

《銀翼殺手2049》:瀰漫在賽博朋克美學致幻劑中的憐憫與哲思

濃郁的賽博朋克風格光影

致幻劑般的電影聲效。上一次讓我感受這般震撼效果的電影聲效,還是《泰坦尼克號》。那悠長的蘇格蘭風笛,一下把我拉回到了充滿希望的黃金時代,恍然間,我彷彿置身泰坦尼克號處女航的碼頭。

在《銀翼殺手2049》裡,聲效團隊較少使用類似風笛、鋼琴等樂器原音,而是大量使用了合成電子音樂。在聲效團隊的努力下,空靈動聽的聲音效果,很容易把觀眾帶入電影氛圍中。而且,製作團隊特意混淆了音樂與環境聲效的界限,二者很好融入一體。

在這部電影裡,聲音不只是劇情氛圍的烘托和渲染,而是成為一門獨立的電影語言,起到了一種拓展畫面的效果。所以在訪談中,聲效團隊告訴記者:

我們能“擴展畫面”。我們一直為聽眾沒有看到的東西創造著聲音。

進行聲音設計或聲音剪輯的過程往往會變成,那就像是玩填色塊一樣,弱化了我們的工作。

而我們所嘗試做的,是在界線之外著色,創造一個並非你實際看到的世界。

節選聲效團隊訪談

《銀翼殺手2049》:瀰漫在賽博朋克美學致幻劑中的憐憫與哲思

《銀翼殺手2049》音效團隊(部分)與導演Denis Villeneuve(最右)

整部影片的聲效真的很棒,大家可以打開手機,也可在電腦上接好耳機或音響,感受這十足的天籟之音。特別是有兩段聲音,更是讓我反覆聽了很多遍。

一段是複製人喬知道了自己的身份後,帶著虛擬女友去地下世界進一步尋找真相,兩人順便駕車兜風的畫面。鋼鐵鑄成的水壩,慢鏡頭下傾瀉的流水,還有一對情投意合的戀人,伴著美妙的合成電子樂。此刻,一定會讓你全身放鬆。

另一段是飛車追逐的鏡頭,導演刻意放緩的畫面,但音樂卻無比急促。畫面上的剋制,讓聲效唱了主角。雖然視覺上平緩,但激昂的音樂一樣會點燃你的腎上腺。

霓虹意象裡的光與影。本片攝像由傳奇攝影師羅傑·迪金斯掌鏡,他是一名陪跑奧斯卡長達14次長跑選手,總是在臨門一腳上差點意思。作為在《肖申克救贖》中就聲名鵲起的攝像師,不能捧得小金人,確是一件憾事。

《銀翼殺手2049》:瀰漫在賽博朋克美學致幻劑中的憐憫與哲思

高對比色的電影海報

2018年,羅傑·迪金斯終於如願以償,憑藉在本片中教科書般鏡頭語言,捧回了一座小金人。在他嫻熟的鏡頭下,光與影呈現了美輪美奐的未來主義風格。

在電影海報中,這種美學風格就異常明顯。象徵暖色的橙色,與象徵冷色的藍色,分居畫面兩側。而居於正中位置的,是兩代電影主角戴克和喬。暗喻複製人們希望獲得正常人權利的內心渴求與高度集權下的壓抑社會現實。

《銀翼殺手2049》:瀰漫在賽博朋克美學致幻劑中的憐憫與哲思

逆光取景

這種對比在電影中無處不在,比如電影開始追殺複製人的明暗對比鏡頭,以及在遇見戴克的那棟大樓裡的逆光取景。

另外當然就是這部電影特有的霓虹感。作為賽博朋克文化在色彩上的主要美學標籤,電影鏡頭也給予了充分呈現。比如琳琅滿目的戶外全息投影廣告,潮溼壓抑的街道,穿著另類的各色路人。

《銀翼殺手2049》:瀰漫在賽博朋克美學致幻劑中的憐憫與哲思

賽博朋克美學

在攝像機鏡頭下,光與影呈現一種強烈的壓抑與沉悶。這個未來的末世世界,很好承接並拓展人物性格情緒,以及故事劇情。

亦真亦幻下的迷惘與思考

電影中的主人公喬,從一開始的忠心耿耿銀翼殺手身份,再到懷孕所生的奇蹟男孩,最終迴歸到一名普通的複製人抵抗組織成員。就像一場醒著的白日夢,如夢似幻,亦真亦假。


《銀翼殺手2049》:瀰漫在賽博朋克美學致幻劑中的憐憫與哲思

一場醒著的白日夢,如夢似幻,亦真亦假

肉體與靈魂的模糊。第一代的戴克,究竟是真實人類還是複製人,一直在影迷中被爭論不休。之所以會出現如此大的分歧,就是源於亦真亦幻的記憶。

在《銀翼殺手》系列電影中,科技高度發達的未來社會,人類不僅化身造物主創造複製人,還能進入靈魂深處,可以隨心所欲的篡改記憶。當記憶都不可靠,現實與意識的分野也不再分明。

古希臘特爾菲神廟前豎立著一塊巨大的石碑,上面鐫刻著一句神諭——認識你自己。

當肉體與精神模糊,人的定義也面臨著重新改寫。喬的虛幻女友儘管沒有實體的肉身,但卻仍是真實的存在。在喬購置了全息投影儀後,她甚至能跟隨他一起外出。她不斷給於喬身體上的關愛和精神上的慰籍。當最後華萊士公司派出的複製人殺手碾碎了全息投影儀後,我並不認為這不是一種犯罪。

《銀翼殺手2049》:瀰漫在賽博朋克美學致幻劑中的憐憫與哲思

虛擬女友

笛卡爾說:我思故我在。從這個角度看,擁有獨立思維的虛擬女友,同樣也是一條鮮活的生命。

電影中,人類對複製人進行了無差別的追殺。他們基於很簡單的一個事實,即複製人不具有獨立的人性。可是,當複製人具有人類正常情感,甚至能孕育後代,他們與人的界限似乎開始模糊。

這些見證過奇蹟的複製人,甚至自認為他們比人類更具有人性。

我見過你們不會相信的東西:戰艦群在獵戶星座上沿燃燒,C射線在唐豪瑟之門處的黑暗中閃耀。這些時刻都將隨著時間消逝,就像雨中的眼淚。是時候……死去了。

很難想象,這段人類影史上精彩的獨白,竟然出自一位複製人之口。

在肉體與靈魂日益模糊裡,我們看到了人性的重新發現和定義。但不管是孕育自母胎,還是出於人類的創造之手,人性的美好都值得珍惜和守護!

未來主義下的現實思考

信息化技術的高速發展,特別是5G時代的洶湧而至,處在人工智能前夜的人類社會,似乎站在一個抉擇的十字路口。那些即將到來的未來圖景,究竟是族群解放的福利,還是人類滅亡的夢魘,我們不得而知。但電影中呈現的未來之路,似乎與現實越來越近。

主人還是朋友?人工智能的崛起之路。電影中,人類要求喬們無差別退休,甚至不惜用複製人對付複製人,以杜絕他們的反撲。這種泯滅人性的做法,當然是一種嚴重的犯罪。但客觀上,卻源於對人工智能的無比恐慌,某種程度上也是基於保護人類的出發點。

邏輯上完美無缺的機器人三定律,真能保護人類不受侵犯嗎?這不過一廂情願的想法罷了,世界上沒有一成不變的規則。當力量對比發生變化時,規則就會立即被修改。

人類進化史更是表明,規則都是由強者書寫的。

《銀翼殺手2049》:瀰漫在賽博朋克美學致幻劑中的憐憫與哲思

複製人生產禁令

複製人比人類更強壯,改進型的複製人壽命很長,甚至能生活在人類無法生存的高輻射星球上。有朝一日,他們幡然覺醒,肯定會要求與人類相同的權利。電影中那些反叛的機器人已經表現得很明顯了。

複製人永不為奴,這不是最壞的結果。當他們意識到人類的軟弱後,可能會將計就計,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釀成社會秩序的禮崩樂壞。

他們也許不會滿足只做人類的朋友,而是要誓做人類的主人!

超越政府組織的另一種統治力量,巨型商業托拉斯在眾多經典科幻電影中,你可以看到很多大型跨國公司身影。比如《生化危機》系列中的保護傘公司、《阿凡達》裡殖民潘多拉星球的 RDA公司等等。當然,還有《銀翼殺手》系列中的泰勒與華萊士公司。

《銀翼殺手2049》:瀰漫在賽博朋克美學致幻劑中的憐憫與哲思

華萊士公司創始人

無論是複製人業務的推出,還是基因工程解決地球食品短缺問題,都並非政府主導實施,而是商業公司的創新。後來的華萊士公司,甚至推動複製人禁令的廢除,並吸收泰勒公司技術,推出了更為先進的複製人。

這些非政府組織,表現出遠超政府組織的財力與實力。

有人嗤之以鼻,認為這不過是電影編劇的胡編亂造與危言聳聽。其實在現實中,這些超級商業托拉斯已經初具雛形了。

2018年,美國亞馬遜公司提出第二總部計劃,擬投資50億元。美國共有200多個城市參與競爭,想讓總部落戶到自己本地。

《銀翼殺手2049》:瀰漫在賽博朋克美學致幻劑中的憐憫與哲思

現實中的鋼鐵俠馬斯克

巨型商業公司影響社會,已經是不爭的事實。現在,它甚至把自己的大手伸向更多此前並未涉及的領域。

在太空開發上,美國一向是由NASA主導的。但馬斯克的橫空出世,似乎打破了這一慣例。可回收火箭,探索火星,這些以前屬於國家的行動,卻變成了一種成熟的商業行為。

強大的社會生產力與低質的個體生活,科技發展所帶來的馬太效應。

“凡有的,還要加倍給他叫他多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

聖經《新約·馬太福音》

在《銀翼殺手2049》電影公映前,製作公司推出了三部短片,以彌補從一代到二代的劇情缺失。複製人薩珀發現,複製人為之流血犧牲的卡蘭星之戰,不過是地球人的一場遊戲,而他們只是一顆顆可憐的棋子。人類已經拓展出了9大殖民地,似乎一切都欣欣向榮,但這與複製人無關。他逃了出來,過著朝不保夕的生活,時刻面臨被人追殺。

《銀翼殺手2049》:瀰漫在賽博朋克美學致幻劑中的憐憫與哲思

卡蘭星之戰,不過是地球人的一場遊戲

當然,更悲慘的是那些被人類創造的人工智能,他們連一副實體的皮囊也沒有。飄零的白雪,灑落的大雨,都不能被肌膚真實的感覺到。他們也擁有七情六慾,但卻曇花一現被人輕易地抹去,在這個世界上不留一絲痕跡。

《銀翼殺手2049》:瀰漫在賽博朋克美學致幻劑中的憐憫與哲思

觸不可及的真實

科技還將人類貧富差距拉大。離開洛杉磯後,喬發現了生活在地下的人類小孩,飢不果腹。整天勞作,只為維持生命所需。社會的高度發達,卻締造了階層區分更大的精英與特權集團。

在他們眼中,這些處在社會底層的人類,不過是有別於複製人的另一種生產力工具罷了。

《銀翼殺手2049》:瀰漫在賽博朋克美學致幻劑中的憐憫與哲思

一種生產力工具

結尾:

但凡過去,皆為序章。在古希臘神話中,普羅米修斯的火種,為人類帶來了光和熱,掀開了人類改造和征服自然的嶄新篇章。

但普羅米修斯的盜火行為不僅將自己置於懸崖峭壁下,整日被禿鷹採食,還為人類帶來了更多災害的潘多拉魔盒。如果早知如此,他還會一樣義無反顧嗎?

《銀翼殺手2049》:瀰漫在賽博朋克美學致幻劑中的憐憫與哲思

宿命感的無力與壓抑

這些哲思與迷惘,一如《銀翼殺手2049》中光怪陸離的洛杉磯街頭,瀰漫著賽博朋克風味的霓虹與海報,充滿著宿命感的無力與壓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