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一盤抗日劇中亂入的兩種衝鋒槍,M3衝鋒槍和斯登衝鋒槍

抗戰劇中,最常見的兩種衝鋒槍就是美國的M3衝鋒槍和英國的斯登衝鋒槍了,今天咱們來簡單聊一聊這兩個衝鋒槍,聊聊它們是怎麼誕生的,聊一聊他們是怎麼來到中國的。

盤一盤抗日劇中亂入的兩種衝鋒槍,M3衝鋒槍和斯登衝鋒槍

咱們按照時間順序開始聊吧,先看斯登衝鋒槍。英國佬的斯登衝鋒槍其實並不是英國人自己研發的,而是抄襲的德國人的MP-28衝鋒槍。二戰爆發以前,英國人很驚奇的發現,自己居然沒有衝鋒槍用,後來他們很驚奇的想起來,是自己的孤傲造成自己沒衝鋒槍用的。當年,英國人認為衝鋒槍這東西是黑幫用的,還是拉大栓符合自己紳士的氣質。那麼,這也就造成英國人沒有自己的衝鋒槍了。

而當英國人看著歐洲那一大堆衝鋒槍的時候,自己心裡在嘀咕:我是不是需要一把衝鋒槍呢?然而,英國佬自己沒有衝鋒槍的開發經驗,就連自己的布倫機槍也是抄來的。戰爭日益臨近,沒辦法,英國人抓起德國人的MP-28就開始仿製,命名為蘭切斯特衝鋒槍。

盤一盤抗日劇中亂入的兩種衝鋒槍,M3衝鋒槍和斯登衝鋒槍

但是呢,英國人這邊又是個島國,資源是非常有限,再加上德國人的攻擊,物資緊缺。而且,面對數量龐大的軍隊,精雕細琢的蘭切斯特肯定是不能快速的大面積裝備軍隊了。於是乎,英國人琢磨自己開始弄衝鋒槍。英國人最直接的方式呢,其實就是簡化蘭切斯特衝鋒槍。最開始弄了個斯登MkⅠ衝鋒槍,這把衝鋒槍主要是去掉了木質槍托,換成了金屬槍托,去掉了冷卻導流孔,但是還有個前握把。

盤一盤抗日劇中亂入的兩種衝鋒槍,M3衝鋒槍和斯登衝鋒槍

而這把斯登MKⅠ衝鋒槍還是不行,生產速度還是慢,有護木、握把什麼的。後來又誕生了斯登MKⅡ衝鋒槍。這把斯登MkⅡ才是我們最熟悉的斯登,就是電視劇裡最常見的那一個。全槍除了槍機都是衝壓結構,那些能省去的步驟全都不要了,造價非常便宜,9美金一把,雖然說槍一般,但是能用,大面積裝備軍隊沒什麼問題。

盤一盤抗日劇中亂入的兩種衝鋒槍,M3衝鋒槍和斯登衝鋒槍

而美國人的M3衝鋒槍其實和斯登衝鋒槍是有一定的聯繫的,M3衝鋒槍在設計的時候,曾經借鑑過斯登衝鋒槍的思路。當年美國人裝備的是湯姆遜M1、M1A1衝鋒槍,這些槍呢,射速快、重、造價高、生產速度慢,湯姆遜最便宜的時候還是要40美金一把。美國人自己呢,其實也是hold不住的,開始尋求新的衝鋒槍,

要求造價低、重量輕、射速低、可快速生產

於是乎,美國人在1942年年底推出了M3衝鋒槍,使用的也是.45ACP。這把M3衝鋒槍在設計的時候,思路來源於斯登和MP40,這兩把衝鋒槍的特點是:大量衝壓件、點焊工藝、金屬槍托,使用衝壓件,便宜,節省成本,節省材料,金屬槍托重量輕,而要是換成可摺疊或者可伸縮的金屬槍托,又能夠縮小尺寸,便於攜帶。那麼,這個以衝壓件為主的,使用伸縮金屬槍托的M3衝鋒槍就這麼來了。

盤一盤抗日劇中亂入的兩種衝鋒槍,M3衝鋒槍和斯登衝鋒槍

而美國人對M3衝鋒槍也是進行了進一步的優化,優化內容包括拉機柄、照門等。原來M3衝鋒槍的拉機柄是一個外置的有點莫名其妙的拉機柄,而等到M3A1的時候,直接取消了拉機柄,直接在槍機那裡開了個口,打開防塵蓋,伸手直接就可以拉動拉機柄了。而二戰中,美軍主要用的還是原版的M3,M3A1的數量非常少,產量上,M3在戰爭期間生產了超過60萬把,而M3A1有15000把左右。

盤一盤抗日劇中亂入的兩種衝鋒槍,M3衝鋒槍和斯登衝鋒槍

斯登衝鋒槍和M3衝鋒槍,都是屬於在戰爭期間,為了應對急促的戰爭所生產的武器,包括德國人的MP-40和蘇聯人的PPS-43都是如此,都是以衝壓件為主,棄用了銑削機匣(銑削機匣放在衝鋒槍上也是浪費,大多數手槍彈,衝壓機匣完全可以hold住),去掉了原有的木質槍托,換成了金屬槍托。

抗戰劇中,斯登和M3衝鋒槍是非常常見的,不過呢,這兩把槍屬於是亂入。當年的抗日戰場上,主要德國的伯格曼衝鋒槍比較多,再不就是晉造和川造的湯姆遜衝鋒槍,這兩種是非常多的,也是進入中國比較早的兩把衝鋒槍。

下面這兩張圖都是記者哈里森·福爾曼在陝西拍攝的紅軍時期的抗日先鋒軍的照片,手裡拿著的是花機關和湯姆遜。這兩種槍都是早期國內武裝採購於美國和德國的,後期國內進行仿製的數量也是比較多。

盤一盤抗日劇中亂入的兩種衝鋒槍,M3衝鋒槍和斯登衝鋒槍

伯格曼衝鋒槍


盤一盤抗日劇中亂入的兩種衝鋒槍,M3衝鋒槍和斯登衝鋒槍

湯姆遜衝鋒槍

至於斯登衝鋒槍和M3衝鋒槍,這兩個在抗日戰爭時期也是非常少見的,甚至沒有。有人會說了,中美英當時都是盟國,應該會有湯姆遜衝鋒槍和M3以及斯登,但是當年接收的武器裡面,主要都是湯姆遜衝鋒槍,按理說,最早接收英美武器的應該是遠征軍,而遠征軍的照片裡,絕大多數都是湯姆遜衝鋒槍,而沒見到M3衝鋒槍。當年M3衝鋒槍來到中國,主要是在戰爭結束以後。

盤一盤抗日劇中亂入的兩種衝鋒槍,M3衝鋒槍和斯登衝鋒槍

抗戰結束以後,1947年,瀋陽的90兵工廠曾經仿製了美製的M3A1,命名為了36式衝鋒槍,發射的是.45ACP,而1948年,則又生產了發射9mm子彈的M3A1,命名為了37式衝鋒槍。這兩個,是後來國內M3衝鋒槍的一個很重要的組成部分。

盤一盤抗日劇中亂入的兩種衝鋒槍,M3衝鋒槍和斯登衝鋒槍

當年美軍生產M3衝鋒槍,主要是自用為主,那會兒地主家也沒餘糧啊,這些槍大多都是配發給了美軍,而戰爭結束之後,才開始大批量給盟友們送。而另一方面的佐證,可以大概率的證實,抗戰期間並沒有M3衝鋒槍進入中國,那就是1946年出版的《兵器及術科訓練筆記》,裡面有提到過斯登衝鋒槍(斯登第二式)和湯姆生衝鋒槍,但是並沒有M3衝鋒槍,那麼1946年以前,很有可能是沒有M3衝鋒槍進入中國的。

盤一盤抗日劇中亂入的兩種衝鋒槍,M3衝鋒槍和斯登衝鋒槍

就讓我做作一下,打個大水印吧,深夜查資料不容易,你們也能理解我

至於斯登衝鋒槍,進入中國的時間就非常早了,下面這個文件是當年加拿大在戰爭期間通過租借法案給中國運輸武器的資料。裡面大致意思是,在1944年2月,給中國運輸的第一批武器開始裝車,裡面包括7000把斯登衝鋒槍和5700挺布倫機槍。加拿大當時是英國小弟,生產布倫機槍和斯登並不奇怪。

盤一盤抗日劇中亂入的兩種衝鋒槍,M3衝鋒槍和斯登衝鋒槍

租借法案部分內容記述

劃個重點,1944年2月,開始運輸第一批物資,那會兒英國運輸是不大可能了,加拿大的這一批斯登衝鋒槍很可能是第一批進入中國的斯登衝鋒槍,大概是下半年能收到貨。這些衝鋒槍上都刻著銘文:司登 手提機槍 加拿大造。79勃然上刻著的是:七九勃然 加拿大造。當時陸陸續續在加拿大訂購了70000多把斯登衝鋒槍,當然,到貨的並不一定有那麼多。

盤一盤抗日劇中亂入的兩種衝鋒槍,M3衝鋒槍和斯登衝鋒槍

司登 手提機槍 加拿大造

結合《兵器及術科訓練筆記》的記述,以及加拿大租借法案的描述,抗戰末期,是有相當一部分斯登衝鋒槍已經裝備部隊了,而且也寫入了教材中,教士兵們如何使用了。斯登是這兩把亂入的衝鋒槍裡,唯一一個存在於抗戰時期的衝鋒槍,但是來的時候,也是戰爭末期了。但是M3衝鋒槍之所以能成為抗戰劇的常客,幾乎每部劇都有,原因只能是後來裝備的數量太多了,太容易找了。

最後給大家介紹一個咱們後來改裝的斯登衝鋒槍,下面這圖是使用PPS-43彈匣的斯登衝鋒槍,發射的是7.62*25mm託卡列夫彈。這個大概率是五十年代時,9mm子彈不好找了,而7.62*25mm託卡列夫好找,為了適配子彈而進行改裝的。

盤一盤抗日劇中亂入的兩種衝鋒槍,M3衝鋒槍和斯登衝鋒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