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潘託海戰奧斯曼帝國慘敗:先進武器,改變戰爭結局


突厥人被大唐帝國擊敗,被迫西遷之後,來到中亞、西亞一帶,突厥人的一個小部落土耳其人,逐漸興盛,於十三世紀建立奧斯曼帝國,消滅拜佔廷帝國後,定都君士坦丁堡,改名為伊斯坦布爾。


勒潘託海戰奧斯曼帝國慘敗:先進武器,改變戰爭結局


奧斯曼帝國繼續擴張,領土包括巴爾幹半島、中東及北非之大部,西達直布羅陀海峽,東抵裡海及波斯灣,北及今之奧地利和斯洛文尼亞,南及今蘇丹與也門,成為地跨亞非歐三大洲的強大帝國。


奧斯曼帝國海軍牢牢掌控地中海的控制權,屢次向歐洲發動入侵,並屢屢獲勝,在強大敵人的步步緊逼之下,歐洲國家被迫聯合起來,共同抗擊入侵。


勒潘託海戰奧斯曼帝國慘敗:先進武器,改變戰爭結局


1571年,歐洲諸國組成聯合艦隊,主動出擊,與奧斯曼帝國海軍進行了一場空前慘烈的海戰。


8月下旬,幾個國家組成聯合艦隊,攻擊戰船316艘,士兵和水手8萬餘人,在西西里島的莫西拿集中後,以西班牙國王的異母胞弟唐·約翰為聯軍統帥,正式向奧斯曼帝國發起進攻。


聯合艦隊由西班牙快船90艘、大船24艘、小船50艘;威尼斯快船106艘、大船8艘、小船20艘;羅馬教皇快船12艘、小船6艘組成。


勒潘託海戰奧斯曼帝國慘敗:先進武器,改變戰爭結局


其中,威尼斯的戰船為著名的加里船和加里亞斯船,加里船原為商船,也可以作為戰船使用,長約45米,有54支槳,每支槳由3-4名水手划動。


每艘船在船首安裝有5-8門火炮,船首安裝的青銅衝角也可以撞擊敵人船隻。


當然,這個時期的火炮性能較差,殺傷力較低,主要的戰鬥還是船隻靠近後,用火槍、弓箭殺敵,或者跳到對方船上用刀劍砍殺。


勒潘託海戰奧斯曼帝國慘敗:先進武器,改變戰爭結局


加里亞斯船體型較大,是在加里船的基礎上改良而來,除了船首外,船舷兩側也安裝有火炮,共計50-70門,對船的速度造成一定影響。


聯合艦隊出發時,羅馬教皇的特使為他們祈禱,希望能夠消滅異教徒的土耳其人。


奧斯曼帝國得到情報後,以阿里·帕夏為司令,集結起247艘戰船迎戰,奧斯曼戰船大多數只在船首安裝有3門火炮,火力遜於對手。


勒潘託海戰奧斯曼帝國慘敗:先進武器,改變戰爭結局


10月6日,阿里·帕夏在距離勒潘託港15海里處佈陣,等待對手前來,阿里將艦隊分為左中右三個分艦隊,親率中軍。


第二天,聯軍艦隊趕到,也把艦隊分為三個分艦隊,緩緩接近,大戰一觸即發。


聯軍加里亞斯船上的火炮射程較遠,首先向奧斯曼帝國戰船開火,包括阿里·帕夏旗艦在內的多艘戰船被擊中,大批士兵死傷。


勒潘託海戰奧斯曼帝國慘敗:先進武器,改變戰爭結局


雙方艦隊都進入對方射程之內後,開炮猛轟,激戰多時,雙方進行了接舷戰,互派士兵跳入對方戰船肉搏。


阿里指揮士兵兩次攻入唐·約翰的旗艦,都被擊退,聯軍的士兵跳入阿里旗艦,混戰中,阿里被殺死。


主將被殺,奧斯曼帝國士兵瞬間亂了陣腳,潰不成軍,損失慘重,殘餘戰船退回勒潘託港。


戰鬥中,奧斯曼帝國戰船被擊沉150餘艘,死傷被俘30000餘人,聯軍戰船被擊沉15艘,陣亡士兵8000餘人,負傷20000餘人。


勒潘託海戰奧斯曼帝國慘敗:先進武器,改變戰爭結局


勒潘託海戰,聯軍獲勝,新式的加里亞斯船被佈置在艦隊最前方,依靠強大和遠程的火炮,給敵人造成了巨大損失,此戰之後,各國都開始淘汰加里船,建造加里亞斯船


聯軍雖然獲勝,但未能收復塞浦路斯島,也未能奪取地中海的控制權,但打破了奧斯曼帝國不可戰勝的神話,鼓舞了民心士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