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meShell:開源的模塊化掌機

GameShell:開源的模塊化掌機

GameShell 是一款於 2017 年 11 月上線 Kickstarter 開展眾籌的掌上游戲設備,正式的項目名稱為“clockwork”。它由一支來自中國廣東的團隊打造並維護,上線僅 13 小時,眾籌金額就達到了預設目標的 100%,最終一共籌得了近 30 萬美元。

筆者有幸在去年底訂到了一臺 GameShell,這是眾籌結束後生產的第二批貨。2018 年歲末,開發團隊向全體訂戶推送了生產、配送等環節照計劃推進的好消息,我們也在一月中旬按時收到了這款期待已久的產品。

開箱與組裝

GameShell:開源的模塊化掌機

GameShell:開源的模塊化掌機

在談技術指標之前,首先得承認,GameShell 是一款為優秀設計所浸潤的產品,單從包裝盒中就可見一斑了(包括最外層的快遞紙箱)。拆開包裝並清點內容物後,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幾板塑料零件、幾袋散裝的電子元件及線材、幾塊遊戲機外殼、一大張貼紙……說好的遊戲機呢?不用那麼著急,其實 GameShell 首先是一款“拼裝玩具”,在模型剪、雕刻刀、銼刀(後兩者的需求不強烈)等工具的幫助下,不到一小時就能完成組裝工作。

GameShell 的塑料板件與 GUNPLA 有些類似,只是接水口相對來說更大更硬,也沒有做內藏設計;好在是水口的總數不多,而且大都在邊緣而非側面,因此不至於讓圖方便的“素組”玩家們太犯難,想要追求極致做工的話工程量也不會太大。

GameShell:開源的模塊化掌機

相比之下,電子元件組裝就顯得稀奇多了,畢竟大多數玩家主要接觸的可能還是純塑料模型。不過 GameShell 套件顯然也無意讓玩家們從電路板焊接之類的最初級工序開始上手,因為套件中的電子元件都有初步的封裝處理,這也被順其自然地打造成了一個有趣的特性——模塊化硬件。

這臺設備共有六個組成部分,分別是主板、顯示屏、鍵盤組、電池、揚聲器、發光按鍵組(Lightkey Module),每一部分都是相互獨立模塊,各有透明的塑料外殼包裹;各模塊間通過特製的傳輸線相連後放入機身,再由左右兩側的旋鈕(類似四驅車尾的車殼扣)將正反面外殼牢牢地鎖在一起,最終就能得到一臺外表看似 Game Boy、能力卻不同凡響的掌上游戲機了。

GameShell:開源的模塊化掌機

對於 GameShell 整機的工業設計,筆者想不出什麼額外的溢美之詞,就是一個字:好。當上手這臺精緻的設備時,順滑的表面材質、恰到好處的配重、反饋有力的按鍵乃至“性感”的透明背殼,每一處考究的細節都在向我們展示其設計基因,也正是這樣的基因孕育了舒適的手感。

最後,在開機之前,讓我們再審視一下幾項的重要軟硬件指標:

  • 主板:經定製的 clockworkPi V3.1(樹莓派標準,採用Quad-core Cortex-A7 CPU, 搭載 WI-FI & Bluetooth 模塊,1GB DDR3 內存,支持 Micro HDMI 輸出)
  • 屏幕:2.7 英寸 IPS RGB@60fps,分辨率 320*240
  • 鍵盤:經定製的可編程鍵盤
  • 電源:1200mAh 鋰電池
  • 系統:經定製的 clockworkpi OS,支持至 Linux Kernel 4.1x

可以看到,GameShell 官方配置的性能並不怎麼高,但考慮到它主要定位於遊玩復古、獨立遊戲,如此的軟硬件指標還是恰到好處的,更不必說它們還擁有頗高的改造自由度;結合到開發團隊的自述,以上特點恰好也就對應著 GameShell 自眾籌開啟就確立下來的三大關鍵詞:開源(Open source)、復古遊戲(Retro gaming)、教育向(STEM,代表“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and Mathematics”)。

在小心確認過各接線處的安全後,我們終於能夠摁開電源感受一下這款設備的“靈魂”了。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十幾秒的簡單引導過後,我們就能順利進入系統了。GameShell 採用的 clockworkpi OS 是一款基於 Linux 內核定製的操作系統,聽起來這似乎會為不熟悉 Linux 的入門級用戶帶來一些麻煩,但其實大可不必如此擔心,因為 clockworkpi OS 的圖形用戶界面的設計簡單明瞭(系統語言可改為簡體中文),且針對按鍵操作進行了優化,更可貴的是,設備正式發售後的這一年多時間裡,在開發團隊與開源社區的共同努力下,這個系統的預裝功能已經大為豐富,越來越多的優秀開源組件被定製成為了 clockworkpi OS 的內建系統組件。

GameShell:開源的模塊化掌機

因此,到了筆者上手時,GameShell 的操作系統已經顯得對入門級用戶非常友好了,全憑直覺與系統內的提示性文字就可以自如地操作。當然了,除了在努力降低入門級玩家的上手門檻,開發團隊也沒有忽視其重點目標群體——發燒級玩家的體驗;事實上,作為一款以模塊化設計、軟硬件開源為特色的設備,要想在這麼一個平臺上限制極客們“折騰”的自由,反而是比較困難的。

基於出色的軟硬件開放性,GameShell 提供了不大能在“掌機”這一範疇裡見到的強勁輸入、輸出功能:

  • 得益於穩定的藍牙連接,這臺設備便具備了無線連接鼠標、全鍵盤、遊戲手柄、音箱等多種外部設備的能力(不一定都有系統的原生支持),實在不行還可以退而求其次,嘗試用主板上的 Micro-USB 口接線操作。
  • 它擁有性能不錯的 Wi-Fi 模塊,除為聯網遊玩提供了可能性,也令玩家可以擺脫連接線的束縛,轉而採用 FTP、SSH 等更為優雅的解決方案完成文件的傳輸與管理。
  • 既然 GameShell 可以透過 SSH 方式來管理,那麼在軟件層面,能嘗試的玩法自然就變得十分海量。毫不誇張的說,適用於樹莓派與 Linux Kernel、符合硬件承受能力的,都在考慮範疇之內;像是裝上 vim 後用它處理代碼,就這麼把這臺設備變成生產力工具也是完全可行的。
  • GameShell 還搭載了一枚 Micro HDMI 接口,在相關係統組件的輔助下,玩家能非常便利地將掌機的畫面輸出至高清顯示器,獲得更開闊的視覺體驗;這並非是簡單地擴大輸出分辨率,高分辨率狀態下的用戶界面也是被重新設計過的。

應該說,這臺經過充分定製、擴展的樹莓派掌上電腦,雖然看起來能量不大,實際上則像是一把深藏不露的“瑞士軍刀”,具有相當多的驚喜與趣味。而你要知道,上面提及的還不包括對硬件的改造,但那就是另外一個故事了,比起軟件更考驗玩家的奇思妙想與動手能力,本文將不做更多展開,但我強烈推薦你們去官方社區裡看看發燒友們的一些傑作( )。

為復古遊戲而生

誠然,高擴展性與高自由度雖然證明了它設計理念、工程工藝上的高明之處,但如果玩遊戲的體驗無法打動玩家,想必也不能說是有多成功吧。

好在這也僅限於是事前的擔心,GameShell 的實際表現非常棒。開發者採用了著名的模擬器合集 RetroArch,這款能力強悍的軟件可以頂格發揮這臺機器的硬件性能,讓我們可以在 GameShell 上模擬遊玩 GBA、FC、SFC、街機、PS ONE 等一眾經典主機平臺的遊戲。經測試,可以在設備上正常運行的遊戲 ROM 基本都有非常好的幀數表現,僅有一些對 3D 圖形處理性能要求較高的遊戲——如《鐵拳 2(Tekken 2)》或《潛龍諜影(Metal Gear Solid)》——平均幀數會向下波動, 但也幾乎不會低於 40fps。

GameShell:開源的模塊化掌機

除模擬器遊戲外,我們還有機會在此領略一番獨立遊戲的風采。開發團隊在系統中已經預裝了幾款有意思的開源獨立遊戲,如名為《Free Doom》的飯制復刻作品,以及獨立遊戲屆的“祖師爺級”作品《洞窟物語(Cave Story)》,它們不但有很高的可玩性,還有拋磚引玉之用,能為有意針對 GameShell 開發遊戲的玩家帶去啟發與鼓勵。

有了優良的握持手感、經典的按鍵佈局背書,使用 GameShell 體驗復古遊戲不僅舒適,還別有一番風味:一方面,可選模擬器種類眾多,讓玩家可以在同一臺設備上自由體驗不同時代遊戲的風情;另一方面,由於系統有強大的開放性,玩家不光可以用 GameShell 遊玩更多獨立作品,還能自己嘗試一下獨立作品製作。

需要指出的一點是,“可以玩”確實不意味著”一鍵安裝、即刻開玩“,想在這樣一個系統下嘗試沒有預裝的內容,自然還是要求一定 Linux 基礎的,要不然就是自尋操作指南並執行的能力,總之需要多費些功夫在文件編譯、功能部署等步驟上,具體的工作量因內容而異。比起普通的掌機,擺弄 GameShell 是要折騰更多,但這並不算是一種缺陷,因為它的樂趣本來就不止於模擬復古遊戲。

一些遺憾

雖然筆者對這臺 GameShell 已經足夠滿意,但客觀看待其當前版本的表現,其實還有一些遺憾。

最為突出的可能就是續航的問題了,本機的電池電量僅有 1200mAh,經實測可以保證約 2 小時的持續遊玩,這在消費電子產品高度發達的今天看來,實在不算太好的成績,與大多數玩家的想象可能也有些偏差,我想這也是為什麼玩家社區裡會有那麼多人想對電池“開刀”。

GameShell:開源的模塊化掌機

另一個不太大的問題是背殼的選擇。這一批 GameShell 內附了兩款背殼,供玩家自行選擇:其中一款新版背殼,專用於掛載發光按鍵組,上面還有兼容樂高積木的點陣;另一款是舊版背殼,不兼容發光按鍵組但表面平整。為了能有足夠的肩鍵可用,安裝發光按鍵組可以說是非常必要的,除非你只玩 FC 遊戲,或是堅持只用 Shift+X/Y 替代 L/R 以遊玩 GBA 遊戲(但你肯定還是會遇到鍵位、手型衝突的情況)。但十分顯然,機背中間如此凸起可能會破壞機身的美觀度,更會降低其便攜性。好在改用有樂高點陣的背殼、安裝好發光按鍵組後,機身的握持感應該說是不降反增,也說明它至少沒在手持的舒適程度上開倒車,但兩種背殼確實各有優勢。如果官方能將兩者的優勢相結合,推出一款包含肩鍵的新背殼(順便也可以增加一些空間放更大的電池),可能我們就不必糾結了。

不過,無論是更強的電池組,還是改進設計的新背殼,或是其他能提升性能的新硬件模塊,官方的新出品在未來還是可期的,畢竟 GameShell 是一臺模塊化的設備,針對個別組件的單獨升級正應該是它的強項,這也確實是開發團隊已經做到過的事情——就像新推出發光按鍵組一樣。

小結

GameShell:開源的模塊化掌機

如果只是一臺單純的組裝模擬遊戲機,可能也不至於讓筆者惦記如此之久、發售當天就趕著下單,更別說是讓人愉快地接受它 $159 的高價;但 GameShell 真的做到了,第一次見時,它就給我留下了極好的印象,而到手之後的體驗更應說是上佳,能在這樣一臺小巧的設備上得到如此濃厚、複合的復古遊戲體驗,那感覺實在是妙不可言。如此效果的產生離不開它紮實的工業設計,與其高度自由的軟硬件配置也息息相關。

就目前的狀態而言,GameShell 稱不上有如何的“高精尖”,但它所實現的”模塊化+開源“設計確實並非噱頭,而且足夠有趣;更重要的是,它還非常年輕,有活躍的開發團隊、玩家社區以及開源體系賦予它長久鮮活的生命力,讓我們可以預見它美好的未來。

(文中部分圖片來自 GameShell 官方網站,有剪裁)

歡迎各位讀者通過“愛發電”平臺支持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