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貴有自知之明

中國有句老話:“人貴有自知之明。”然而有些人總是自以為是他們自認為玩弄了別人,其實他也在被別人玩弄。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丈”,不要高估自己。

在動物園裡,中年人指著猴子,對自己的孩子說:“知道這是什麼動物嗎?”孩子回答說:“不知道。”

於是父親告訴孩子說:“記住,孩子,這種動物叫猴子,是拿來讓人尋開心的。”孩子驚奇地問:“你怎麼這樣說呢?”

父親瞟了瞟孩子:“不信?那你看。”說著,父親拿出一粒花生,朝籠子裡的大猴子背後扔去,那隻猴子轉身用嘴接住了花生,然後再用爪子將花生從嘴裡取出來,剝開吃掉,顯得很有趣。

孩子看到此景,大笑了起來,覺得很有意思,父親也覺得很有趣。於是他又扔了一顆花生,這次還是扔向大猴子的身後。而大猴子再次轉身,跳起來用嘴接住,然後再用爪子取出剝開吃掉。

父親受到了鼓舞,便不斷地扔花生,而大猴子也不斷地用這種怪異的接法,或是自己接住吃掉,或是給身邊的小猴子。直到扔完所有的花生,父親和孩子才離開了那裡。

一路上,孩子問父親:“你為什麼對著大猴子的背扔花生呢?”父 親得意地笑著說:“看猴子翻來覆去地來回折騰,非常有趣。”孩子崇拜地對父親說:“爸爸你真行!”父親則不無得意地說:“猴子這種動物常自以為很聰明,其實被人耍了也不知道,真是可悲!”

而那隻猴子,它當時怎麼想的呢?

大猴子看著人問小猴子說:“你知道這是什麼動物嗎?”小猴子回答說:“不知道。”

大猴子告訴它:“記住,孩子,這種動物叫人,是拿來讓我們取樂的。”小猴子驚奇地問“真的嗎?”

大猴子自信滿滿地說:“不信嗎?那你等著瞧吧。”這時,有人往籠子裡扔花生,扔到了大猴子的背後,大猴子急忙轉身去接,它猶豫地用嘴接住,然後再用爪子從嘴裡取出,剝開吃掉,顯得滑稽可笑。很快,那個中年人把花生都扔給了猴子。

他們走後,小猴子問大猴子:“你為什麼不用爪子接花生?”大猴子得意地說:“如果我用爪子去接,他們就不會再扔了。”小猴子崇拜地對大猴子說:“媽媽你真行!”

而大猴子說:“人這種動物,常常自以為聰明,結果被別人耍了,真是可悲啊!”

這雖然只是一則寓言故事但在生活中可以找到原型。有些人總認為別人是笨蛋,而自己則聰明絕頂,因此常常玩弄別人。這種人非要表現自己聰明,卻像上述的那個中年人那樣,往往適得其反。

愛因斯坦的聰明是公認的,他的相對論以及在物理學界的成就,是人類的一筆偉大財富。然而,他活到老,學到老,從沒有自以為是,誇耀自己是個聰明絕頂的人。

曾有個年輕人不解地問愛因斯坦:“您的成就無人能比,到現在了,為什麼還要費心思鑽研呢?你大可享福了。”愛因斯坦沒有回答,而是找來一支筆、一張紙,在紙上畫上兩個大小不一樣的圓。

他對年輕人說:“就目前而言,在物理學這個領域裡我可能見識多一些。打一個比方,你所知的是這個小圓,我所瞭解的是這個大圓,而整個物理學的知識,我們把它看成是無邊無際的。對於小圓,它的周長小,與未知領城的接觸面小,所以,他覺得未知的也少;而這個大圓與外界接觸面大,會讓人覺得未知的東西很多,所以就會更加努力地去探索。”這是一個何等精闢的比喻。只有像愛因斯坦這樣不驕不躁,有自己定位的人,才能把握好人生。

不把自己當成聰明絕頂的人,就是不要自高自大。當然,也不能自卑,喪失了自我。這樣才能真正地領悟到成功的真諦,才能順利走向成功。

人貴有自知之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