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张兵:越“折腾”,越精彩

回想这些年的经历,我骨子里应该是个爱折腾的人,甚至和建筑师职业的缘分都是自己折腾出来的,到今天也喜欢折腾些看似是建筑设计以外的事。

「AT」张兵:越“折腾”,越精彩

张兵

北京弘石设计

创始人、董事长、总建筑师

「AT」张兵:越“折腾”,越精彩

建筑生

我在1986年参加的高考,考上北京大学应用化学专业。选择这个专业很大程度是受到学化学的母亲和姐姐的影响,但是进入大学以后,大量的背诵课程令人望而生畏,虽然北大美丽的校园、独立思考的氛围和朝夕相处的同学很令人留恋,我还是起了换专业的念头,历经半年多的上下求索,最终在时任天津大学建筑系主任的胡德君老师的开明支持下,转学到天津大学,跟随87级,开始了我的建筑生的启蒙学习。毕业工作几年后在1998年,我又进入清华大学读了王路老师的研究生。回想自己三次上学的经历,我很庆幸自己都做对了选择,也在其间结识了非常好的老师和同学,对我的职业生涯乃至人生观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AT」张兵:越“折腾”,越精彩

北大时的宿舍

「AT」张兵:越“折腾”,越精彩

天津大学本科同学合影留念

「AT」张兵:越“折腾”,越精彩

清华大学研究生同学合影

「AT」张兵:越“折腾”,越精彩

建筑师

1991年大学毕业,我来到当时的合资设计公司大地建筑事务所的工作,开始了我的建筑师生涯。在上世纪90年代初,大地带来了很多新鲜的设计方法和设计公司的管理机制,也因此吸引了不少思想活跃的毕业生。那时候其他大院还是模型组的工人做模型,大地都是建筑师自己动手,用的主要模型材料也是老板从加拿大带回来的。在大地最重要的收获还是学会了许多建筑师的工作方法,并结识了不少后来对我的职业生涯产生影响的人,包括我的师傅

张郁华,她是从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过来的,当时任大地的总建筑师,张总是钓鱼台18#元首楼的实际设计人,也是后来亚龙湾第一个五星级酒店凯莱酒店的设计人,她设计的北京动物园两栖动物爬行馆获得了国家级金奖。张总脚踏实地、实事求是、从使用者需求出发的设计原则对我的影响比较大,我和张总也结为了忘年交,后来我出来创业,又请张总来做技术导师,一直到2018 年张总80 多岁才从公司退休。

「AT」张兵:越“折腾”,越精彩

张总退休前公司为其举办的“职业生涯分享会”合影留念(第二排左五捧花者为张郁华,左六为张兵)

1993~1994两年,不甘当时北京沉闷的气氛,我与大学同学李兴钢、梁井宇一起离开北京南下,投身到火热的经济特区建设大潮。这段经历虽然短暂,但是让我更真切地感受到了市场的力量,为日后形成职业建筑师的职业观打下了基础。1995年南方第一轮房地产开始退潮,我们三个人也陆续回到了北京,我和原来大地的同事刘常青共同组建公司,也开始了我的真正建筑师事业。

「AT」张兵:越“折腾”,越精彩

后排左一:李兴钢,后排右二:张兵,前排右二:梁井宇

那个时候北京的建设热潮刚刚开始,甲乙双方都对市场和设计处于一边摸索一边干的状态,我们所有的事情都自己做,从见甲方看现场,到做设计下工地,无不亲力亲为,那几年做过的项目有两个印象比较深:一个是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是一个中标的公共建筑;另一个是北京望京地区的慧谷金色家园,是当年在北京市场的第一个“小高层”住宅项目。两个项目的甲方都有比较高的追求,也对建筑师非常信任,让我从设计到选材都有机会充分发挥,虽然现在回头看,那时候才工作几年的自己还是有非常多的欠缺,但是这些宝贵的机会,也让我初尝作为建筑师的甘甜,特别是建筑竣工的那一刻,让人感觉所有的辛苦和付出都是值得的。后来我经常和身边的年轻建筑师说,经历一个项目从设计到最终落成的完整过程,是对建筑师的一次“锤炼”,不经历几次锤炼,很难成为一个真正的建筑师。

2003年,我们团队参加了第三使馆区外交公寓的国际设计竞赛,项目地处北京燕莎商圈,位置比较重要,应邀参加设计竞赛的还有日本的山本理显、美国的NBBJ、加拿大蔡德乐、澳洲的一家公司和北京的一家设计企业,那时候还不流行分公司,几家境外设计公司都是本部团队直接参与,我们抱着锻炼和学习的心态全力以赴参加,当时考虑比较多的是如何向城市展示一个代表北京的国际化社区形象,以及为使用者和运营者创造便利。最终我们的方案以第一名的成绩赢得了这次国际竞赛!

「AT」张兵:越“折腾”,越精彩

外交办公大楼中标效果图

这次中标不仅让我们获得了项目的设计合同,承担了规划、建筑、室内、景观的一体化设计,更重要的是让我和团队对自己坚持的工作方式有了了信心,也对未来的团队发展有了更高的目标。项目的一期实施了北侧的三栋公寓楼和一个外交官会所,于2008年竣工并获得了很好的市场反响。

2009年,甲方准备启动二期工程,根据对当时北京市场的调研,并基于对该区域办公配套不足的考虑,决定改为写字楼加配套商业和会议中心的业态,这种业态组合当时团队还是第一次涉及,于是我们对北京和上海的类似项目做了一个比较详细的调研,也查阅了很多境外相关的项目资料。因为项目位置重要,甲方提出希望能成为区域地标,也请了大牌策划公司做了引入高端国际品牌奢侈品的商业定位,但在与甲方的研讨中我们提出了自己的观点:首先这个项目是甲方持有经营的,国际奢侈品牌的引入会降低项目租金收益,也会让商业部分人流减少,“高冷”不是这个项目应该追求的,亲切和品质才是未来热点商业的氛围;其次项目的地标不要用新奇的造型和建筑的高度去体现,作为一个持有型项目,应该用经典的建筑去获得历久弥新的生命力,用鲜活的艺术活动和艺术品去获得持久的激情与活力。这些观点得到了业主方的高度共鸣,也让团队得到信心和动力。

在设计开始阶段,我们的设计比较多地关注了各种功能流线的组织,把二期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去对待,拿出的方案虽然也得到甲方的认可,可是自己总是觉得还没有做到位,于是我和团队重新拿出一期中标的规划,希望尽可能保持原有规划的城市设计形态,用正交的建筑语言表现办公建筑,与一期的公寓的弧形建筑语言有所区别,同时用错动的矩形建筑去呼应一期的弧形建筑布局,也在立面上配合错动的平面,形成相对挺拔的南侧主立面。

「AT」张兵:越“折腾”,越精彩

外交办公大楼二期规划

材料方面也选取了一期基座的黑色花岗岩作为主材,在不同凹凸的位置采用了不同反射率的low-e玻璃,来进一步夸大建筑的体型,同时在有限的场地内挖掘潜力,设计了两个下沉广场,将商业人流和光线引入地下商业。项目竣工后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在商业和办公的公共空间的艺术活动也为大厦带来持续的活力,使项目成为亮马桥地区最受关注的项目,也为业主带来良好的收益,这种既叫好又叫座的结果是我们团队非常乐于看到的。这个项目也获得了2017年的北京市优秀工程设计公建类一等奖。基于对作品的喜爱,2015年5月18日,我们自己的团队也搬到了项目的21层办公,并承接了办公的公共空间作为文化艺术空间运营,这个在后面也会提到。

「AT」张兵:越“折腾”,越精彩

建成后的外交办公大楼

「AT」张兵:越“折腾”,越精彩「AT」张兵:越“折腾”,越精彩

外交办公大楼商业和办公的公共空间

「AT」张兵:越“折腾”,越精彩

建筑行

作为一个纯民营基因的设计公司主要合伙人,很显然,光知道如何设计和建造房子是远远不够的。我的另外一个身份是设计公司的管理者,要花比较多的时间在设计管理和思考团队未来发展方向方面。得益于原来学化学的理科生培训,不管在做设计还是运营公司,我都喜欢比较理性地去做分析,在团队从只有十几个人的时候就想了一些未来怎么做事的slogan,有些一直坚持下来了,比如:

1)做职业建筑师团队,所谓职业,首先是以此为生,市场上主流的项目都做,其次职业选手都是专业选手,要做就做好做精,要全力实现建造一个项目的初衷。

2)一个好的设计公司应该是平台,让喜欢设计的人愿意留在这里一起发展。

3)“二八原则”,80%的项目保证盈利,20%的项目可以接受不盈利但是能出作品,这个20%会在未来成为团队的80%。

4)关注项目的产品逻辑,这是解题的基础。

5)控制建筑的完成度,建成效果要达到并超过模型的效果。我们一直坚持在介绍公司的时候使用项目的实景照片,或者到现场实地考察,一个用心实现的建筑给人的现场感受会远远超过模型和效果图。

6)选择优质的客户比选择更大金额的项目合同重要。

7)与智慧的业主有逻辑的项目

……等等

我觉得运营一个设计公司有点像跳平衡木,保持平衡是最基本的要求,想要获得更好的名次你得做出更精彩的动作,还要时刻小心不要做错动作,不然可能摔得很惨。但真要掉下来,只要没摔残,还是可以爬上去再来一遍。

我们团队有几个比较重要的节点:一个是1999年北京中联环设计公司成立,我们当时是8个纯建筑师的团队以创始股东所的身份加入中联环,并参与和见证了中联环高速发展的十年以及后来发展成一个中大型公司所面临的发展瓶颈。2012年,我们的团队有70人,开始出现对经营方向上比较大的分歧,于是在讨论和判断后团队和平分裂成两个新的团队,在这一年我实施了两个比较大的动作,一个是扩大合伙人团队,让更多优秀人才加入到公司的核心团队;另一个是实施以

虚拟产值为基础的绩效考核,使团队的生产力得到释放。2015年,团队独立出来创立“弘石设计”品牌,希望把职业设计师团队的事业做得更纯粹一些。现在的团队里除了建筑,还有规划、室内和软装版块,可以更完整地控制项目从最初的设想到高完成度地建成

「AT」张兵:越“折腾”,越精彩

团队合影: 从“中联环UA5”到“弘石设计”

当然也会遇到或者去主动寻找一些新的项目类型。我喜欢gansler书里的一句话:没做过不见得做不好团队在遇到新的项目类型机会的时候会比较珍惜,会先去做大量的学习和调研工作,也会实地看其他建成的项目是如何做的,在后续设计中不断去映照前面的知识积累,最终得到一个满意的作品。

华润生命医药产业园项目就是我们一个成功的案例。2018年华润准备在北京南部启动该产业园项目,前面其实已经有一家国际品牌的设计公司做完了设计,因为业主方感觉设计和未来的运营有比较大的冲突,准备放弃原来的设计思路。甲方先找到我们做一个概念规划,准备以此为依据出任务书再进行一次国际招标。我们团队以前没有医药产业园方面的经验,但是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项目机会,华润也是一个特别好的业主团队。于是我们组成了规划师+建筑师的工作小组,和甲方人员一道,走访了国内主要的产业园,一边实地访谈一边总结和动手设计。我们的最终的概念规划也同时包含了空间设计和运营逻辑。

「AT」张兵:越“折腾”,越精彩

华润生命医药产业园模型

面对我们的概念规划成果,甲方决定不再做规划的招标,而是在此基础上直接进入修详规和单体建筑设计,我们也因为前期总体表现出色得到了后续单体建筑方案和深化设计以及部分室内设计的机会,最终项目圆满实现。

「AT」张兵:越“折腾”,越精彩
「AT」张兵:越“折腾”,越精彩

华润生命医药产业园

这次的项目经历也使弘石团队又一次认识到,一个职业团队所拥有的学习和消化能力,在很多时候比所拥有的项目经验更加重要

除了产业园,弘石团队也没有停止探索其他新领域的脚步。2017年,出于对养老建筑的浓厚兴趣,弘石与专注于认知症知识体系研究的洪立、燕青老师组成了联合研发小组,同时也和这个领域其他的优秀导师和团队学习和合作,先从知识领域夯实基础,并于2018年正式成立专注于

养老全程咨询的合资公司“弘石嘉乐”,开始加速团队在养老领域的发展。

「AT」张兵:越“折腾”,越精彩

弘石嘉乐当选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标准化委员会第一届常务理事

现在的设计市场和十年前有很大的不同,我们也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比如项目规模在变小,时间周期在拉长,而设计师的生活成本在快速上升。按照国内一直默认的按平米收取设计费的惯例,这些变化都在快速地削减设计行业的利润

这些问题是整个行业面临的瓶颈,也是设计企业能否进入下一个时代的拦路虎。我一直觉得建筑师是一个需要交流的职业,不管是建筑师之间,或者是建筑师和业主和使用者,以及和施工者和材料商之间。这些年参加一些建筑圈子的活动,包括和《建筑技艺》共同组织过“市场型项目的建筑师职业化运营”沙龙研讨和同行有许多交流,不管在建筑思想还是企业管理方面都有很多收获,而行业面临的许多问题也是大家共同在思考和希望解决的(点击下方图片可了解沙龙详情)

“市场型项目的建筑师职业化运营”沙龙研讨嘉宾合影

「AT」张兵:越“折腾”,越精彩

建筑师的非建筑

画廊和画展

前面说过我骨子里是个喜欢折腾的人,这些年除了做设计和运营设计公司,也喜欢到处跑,跟着一些以建筑师为主的朋友,去了不少国家,看了许多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当然也看了不少当代建筑大师的作品。除了到处跑,还做了一些看上去和建筑设计不直接相关的事情。我们先是和原来《世界建筑》编辑部的贾东东老师合作成立了弘石艺典文化公司,承接了办公大楼的一到三层,运营弘石画廊,以个展或联展的形式举办了包括刘凤兰、周宏智、费曦强、庄虹、周穗如、黄有维、赵谦、叶如棠、宋春华、何玉如、马国馨在内的多位艺术家和建筑师的画展及主题活动。

「AT」张兵:越“折腾”,越精彩
「AT」张兵:越“折腾”,越精彩

弘石画廊

做这个画廊有几个想法,首先是原来设计大堂的时候,就设想用艺术品和艺术活动,让办公楼的公共空间更加生动有品位,也算是实践一下当初的设计初衷;同时贾东东老师也想做一些建筑师感兴趣的非建筑设计层面的活动。最初的展廊基本上以建筑师的书画作品为主,其中主要是水彩画;随着展览内容的不断完善和我们自己经验的积累,也开始吸引一些专业的水彩画家与我们合作,活动的氛围也越来越好。

正是基于这些年的积累,2019年在苏州举办的中国建筑学会年会上,弘石艺典不仅在会场策展了

建筑师的群体画展,还在会员之夜策划了包括钟训正、彭一刚、马国馨、何玉茹在内的几位建筑大师助力“山区孩子们的艺术空间”书画作品义卖活动,获得极大的反响。

「AT」张兵:越“折腾”,越精彩「AT」张兵:越“折腾”,越精彩

中国建筑学会年会上的助力“山区孩子们的艺术空间”建筑大师书画作品义卖活动

学术活动

不只是书画活动,我们也积极参与了一些学术论坛。最早还要追溯到2016年,《建筑技艺》杂志魏星主编来公司做客觉得外交大楼非常好,又听说是弘石一体化设计的,就提议在大楼内做一个“建筑与室内一体化论坛”。当时关于建筑与室内跨界的研讨在业界还不多见,活动也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我在天津大学读本科时的班主任周恺老师作为演讲嘉宾,老同学李兴钢也倾情奉献,现场非常火爆,后来这个论坛也成为每年一届的品牌活动。之后我们又参与组织了一些学术沙龙和论坛。通过这些活动,我们学到了很多,也让行业更多地了解了弘石。

2016年第一届建筑与室内一体化论坛部分嘉宾合影(点击上方图片可了解论坛详情)

「AT」张兵:越“折腾”,越精彩

弘石露台上举办的“建筑教育与建筑实践沙龙”

也是基于这么多年品牌活动的积累,在2019年首钢集团建厂100周年之际,弘石艺典受邀作为策划单位,为首钢组织了“百年首钢·城市复兴论坛”百年首钢历史图片展、5位国外建筑师作品展及“纪念《北京宪章》与国际建筑师协会第20届世界建筑师大会20周年座谈会

”等系列活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黄艳、北京市副市长隋振江、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8位院士、国外知名建筑大师、业界专家、国际建筑师协会(UIA)现任主席等出席了活动,97岁高龄的吴良镛先生也与国内外建筑师一起回顾过去20年的成就并展望未来。活动获得巨大成功,也得到了主办方的高度评价。

「AT」张兵:越“折腾”,越精彩「AT」张兵:越“折腾”,越精彩

百年首钢活动嘉宾合影

咖啡馆

说到“非建筑”,还要提到我们在大楼北侧花园开的名叫“九榀石”的小咖啡馆,只有十几平方米,是我和几个热爱咖啡的建筑师合作开办,当时对店面装修我只提了一个要求,就是原来建筑的立面都不要动,会是很好的装饰。小店一开始不温不火,但是几个小伙伴都比较投入,也一直坚持用最新鲜的咖啡豆做最适口的咖啡,后来有一天小伙伴突然告诉我说咖啡店上了三元桥地区咖啡厅排名第一,接下来排名直线上升,用了四个月时间到了北京市第一名!这个排名为什么上升这么快到今天大家也没想明白,不过倒是喜欢这家咖啡店的客人越来越多,我自己也慢慢开始喜欢上了喝咖啡。我做这两个事情的感觉就是,一个好的空间,不管是室内还是室外,能够营造好的氛围并保持人气同样重要。下一步有个想法,想把画廊和咖啡厅结合一下,做一个有艺术品、有咖啡香的场所,让人可以充分放松,在休息、会友的时候感受艺术、激发灵感。

「AT」张兵:越“折腾”,越精彩

九榀石小咖啡馆

我脑子里还有一些“非建筑”的想法,也许有一天遇到机会会去尝试,也许会永远就是一个想法。个人还是觉得建筑师就是一个应该不断去体验、去“折腾”的职业,也只有在这些“跨界”的过程中才能更加体会建筑师培养带给人的超能力。也感谢我的合伙人和弘石小伙伴陪我一路折腾

「AT」张兵:越“折腾”,越精彩

结语

2014年,当年北大的同学时隔多年聚在一起,每个人都要说自己这些年干了些什么,轮到我放PPT,北京的同学和经常来北京的同学认出了许多我们设计的项目,说没想到经常看到的这个房子就是你设计的,让我挺欣慰的。我感觉建筑师还是一个成就感比较强的职业,只要一直好好对待每一个设计项目,那些你设计出来的建筑就会一直站在那里替你代言,即使现在这个行业没有前些年的环境好了,这种职业的自豪感仍然是独一无二的

注:本文原文刊登于《云南建筑》,本刊有修改。

「AT」张兵:越“折腾”,越精彩

/ 《建筑技艺》近期活动 /

/ 《建筑技艺》代理产品 /

/关于《建筑技艺》/《建筑技艺》(AT)前身为《建筑技术及设计》,创刊于1994年,国内外公开发行。隶属于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崔愷院士任编委会主任。《建筑技艺》微信现有微信粉丝330000

微信和杂志推广合作电话:010-57368776,[email protected]「AT」张兵:越“折腾”,越精彩

欢 迎 订 阅 《 建 筑 技 艺 》 杂 志32元/本,全年384元,赠送四本《建筑幕墙》杂志。可在邮局订阅,邮发代号82-680,亦可在www.atd.com.cn(请认准唯一官网)通过支付宝、银行电汇等订阅。咨询电话:010-57368776。(杂志近期主题包括:“在地建筑、木建筑、绿设计、BIM、装配式建筑、医疗养老建筑、旧建筑改造、室内外一体化设计、火车站建筑、机场建筑、超高层建筑、产业园”等,欢迎订阅)长按识别下方小程序码直接微信订阅《建筑技艺》杂志

「AT」张兵:越“折腾”,越精彩

/重要启事/《建筑技艺》2015年推出《建筑幕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