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言:吃人家的嘴軟,拿人家的手短


老人言:吃人家的嘴軟,拿人家的手短

我們常說“吃人家嘴軟”,一旦接受了別人的好處,佔了別人的便宜,就很難拒絕對方的請求了。中國人重人情,講面子,“滴水之恩必當湧泉相報”,聰明人運用這一手法,幾乎百試不爽呢!

一般而言,人不論做什麼事都是對某種利益的追逐。想要在社會上獲得某種利益,必須保持一種相對穩定的利益平衡關係;也就是不能讓一方一味地付出,而在其付出之前或付出之後必須使其有所得。這種獲得當然不限於物質上的,也包括精神上的、感情上的。

這種辦事方法的守則是:先給對方甜頭嚐嚐,待對方高興了,再順勢把自己的目標說出來。因為對方先得到了甜頭,不但心情好,還可能知恩圖報,很容易答應你的請求。

老人言:吃人家的嘴軟,拿人家的手短

利用此法辦事,有以下一些技巧:

一是給人恩惠時不要說得過於直接,挑得太明,以免令對方感到丟了面子,臉上無光;已經給別人幫過的忙,更不要四處張揚。

二是給人恩惠不可一次過多,以免給對方造成還債負擔,甚至因為受之有愧,與你斷交。

三是給人恩惠還要注意選擇對象。像狼一樣喂不飽的人,你幫他的忙,說不定還會被反咬一口。

錢鍾書先生曾經有一度困於上海孤島寫《圍城》,那段時間他生活很窘迫。當時是他的夫人楊絳操持家務,正所謂“捲袖圍裙為口忙”。

那時他還不是非常有名,他的學術文稿沒人買,於是開始寫小說,創作小說的動機就多少摻進了掙錢養家的成分。但他一天500字的精工細作,絕對稱不上是商業性的寫作速度。

老人言:吃人家的嘴軟,拿人家的手短

就在這個時候,黃佐臨導演拍攝楊絳的四幕喜劇《稱心如意》和五幕喜劇《弄假成真》,並及時支付了酬金,這就像一場及時雨,使得錢家渡過了難關。

時隔多年,黃佐臨的女兒黃蜀芹之所以獨得錢鍾書信任,得到錢先生的許可拍攝電視連續劇《圍城》,是因為她拿著她父親一封親筆信。

錢鍾書是一個有情有義之人,別人幫助過他,他一輩子都記得,黃佐臨四十多年前的滴水之恩,錢鍾書多年後湧泉相報。

俗話說:“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多一個朋友就多一條路。要想人愛己,己須先愛人。如果你時時刻刻存有樂善好施、成人之美的心思,就能為自己多儲存些人情的債權。黃佐臨導演在當時可能沒有想得那麼遠、那麼功利化,但多年後的事實卻給了好施之人一個不小的回報。

老人言:吃人家的嘴軟,拿人家的手短

至於怎樣去結得人情,並無一定之規。

對於一個身處窘迫境地的窮人,一枚銅板的幫助就可能使他渡過難關,或許還能奮發圖強做出一番事業,開創出屬於自己富有的天下。

對於一個放縱不羈的浪子,一次促膝交心的長談可能使他建立做人的尊嚴和自信,或許能夠在懸崖前勒馬,之後馳騁於希望的原野,最終成為一名威武的勇士。

即使只是對一個正直的行為送去一縷可信的眼神或者伸出自己的雙手,都會是極大的支持,這一眼神無形中可能就是正義強大的動力。

老人言:吃人家的嘴軟,拿人家的手短

對一種新穎的見解報以一陣熱烈的掌聲,這一掌聲無意中可能就是對革新思想的巨大支持。

就算是幫一個陌生人很小的忙,也可能使他突然感悟到善良的難得和真情的可貴。說不定他下次看到有人遭遇難處時,會很快從自己曾經被人幫助的記憶中汲取勇氣和仁慈,伸出自己的雙手

在一家民營企業工作的周小姐:刷牙,用市價300多元的歐樂B最新款電動牙刷;護膚,用DHC或薇姿的名牌化妝品;閒了,看《NBA體育時空》、《名牌》等幾十元一本的高檔刊物;累了,滴日本新樂敦眼藥水養眼;冬寒夏伏,嘴裡斷不了嚼嚼苦瓜排油、卵磷脂顆粒等保健品。家裡,沙宣、伊卡璐洗髮水這樣的日用品一大堆;隔三岔五,還會收到包裹,裡面裝著電熨斗、三明治爐等商品。

起初,同事對周小姐何以能過上這樣的“奢侈”生活大惑不解:月薪不超過3000元,即便是“月光”也不夠花啊,何況周小姐每月還要定投1000多元的基金。周小姐倒不躲躲閃閃,反而向同事面授機宜:很多商品不用花錢買,網上有免費派送,不要白不要!

老人言:吃人家的嘴軟,拿人家的手短

“免費試用”作為一種曾經有效的營銷手段,已經有著很長的歷史了。如果你有又有閒,每天到網上逛逛,一定有所得:

——松下新品吹風機免費體驗活動徵集百名體驗成員,贈送新款健康護髮電吹風一臺……

——五糧春酒申領試喝……

——奧利奧巧克力申領試吃……

——普拉提-瑜伽課程免費4次體驗……

——軟件專修學院免費試聽……

——現在到某某網頁做簡單註冊,即可獲贈38分鐘免費通話時間……

——參加某某快樂總動員,送85分鐘國內長途話費……

老人言:吃人家的嘴軟,拿人家的手短

從便宜的報紙雜誌書籍到國際知名品牌推出的新化妝品,從兒童玩具到時尚的數碼產品,從保健品到飲料,從英語課程到網絡遊戲,從體檢到健身,甚至購買襯衫的代金券,通通可以免費到手。在“試尚網”上,免費商品多達420種34萬件,統統打著試用、試吃、試聽、試看、試玩、試駕的名義蜂擁而來。你只要在相關的試用網站上註冊一個賬號,就獲得了“免費試”的資格;再選擇心儀的免費試用商品,填寫好姓名、住址等信息,支付少量的郵費,就可以等著“天上掉餡餅”———免費商品到家來。

如果,你真的以為免費商品就是“不要白不要”,那就可能遭遇“白要不能要”的尷尬。中國有句俗話,“吃人家的嘴軟,拿人家的手短”。商家的“免費試用”就是利用的這一原理。儘管,很多時候我們也知道“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但是既然有午餐說是免費的,試試總是無妨吧。抱著這樣貪小便宜的心理,所謂理性的我們還是一個勁地往圈套裡鑽。

老人言:吃人家的嘴軟,拿人家的手短

比如我們在超市購物,經常可以品嚐到一小塊糖果或一小片肉,同時我們也會發現,如果接受了那個滿臉笑容、服務態度極好的工作人員遞過來的免費品嚐的食品後,我們就很難做到把牙籤一扔,然後轉身離去。最後結果是,我們會象徵性(意思一下)地買一點,即使我們並不是特別喜歡這種商品。

還有一種我們經常碰到的“免費試用”的策略。其通常做法是,一個營銷員上門推銷其公司產品,一開始他會極力證明他不是來賣東西的,而是來“佔用一些你寶貴的時間,想聽聽你對該產品的意見和建議的”。然後他會提出,這產品最近在促銷,你就是芸芸眾生中比較幸運的一個,你有機會免費獲得這份產品。當然,推銷人員立刻會表示要收一點手續費(或其他一些雜費),但不管怎樣,他會讓你相信,今天你是撿到便宜了,竟然能以“超低價”得到這份禮物(事實上,這有語病,因為禮物是不能買的)。

老人言:吃人家的嘴軟,拿人家的手短

對此,羅伯特•西奧迪尼,這位全球知名的影響力研究專家,他從人類心理學角度出發,用“互惠原理”進行了解釋。他認為,人們總習慣於儘量以相同的方式報答他人為自己所做的一切(這也是一種文明的表現)。簡單地說,就是對他人的某種行為,我們要以一種類似的行為去回報。如果人家給了我們某種好處,我們就應該以另外一種好處來報答他人的恩惠,而不能無動於衷,更不能以德報怨。

大多數人難免貪小便宜,商家提供免費商品,正是洞悉了人性的特點或是弱點,將欲取之必先予之。事實上,由於免費商品有限,試客又不斷增多,很多試客往往要申請三四回才有幸獲得一份免費商品。白要難得,反而刺激他們更一而再再而三申領,白要也要要!商家利用這種人性弱點作為自己的營銷方法,結果是一石數鳥:

老人言:吃人家的嘴軟,拿人家的手短

名聲不脛而走———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商家廣告說得花好桃好,消費者總是半信半疑,總不如親身使用後來得放心。

挑逗消費衝動———免費產品尤其是化妝品都是迷你包裝,只夠用五六次,這是商家深諳廣告心理學的應用。通常,一個產品在剛使用的一週內,使用者對其是充滿新鮮感並特別注意的,而新的商品往往會給人帶來改變,心理上又會有意無意地加強這種改變的感覺,這就會讓使用者產生消費衝動,免費商品實質上就是商家“放長線釣大魚”的“魚餌”。

開展精準服務———免費商品的試用,讓廠商與消費者零距離接觸,通過試用和評價,廠商可以精準地瞭解消費者需求,獲取到投放門戶網站廣告、搜索競價等傳統網絡營銷手段所無法提供的精準用戶數據資源,從試客間對贈品使用的交流評論中,挖掘出有助於產品改良設計的消費線索,實現口碑營銷的良好效果。

互惠原理的威力在於,即使是一個陌生人,或者是一個不討人喜歡或不受歡迎的人,如果先施予我們一點小小的恩惠然後再提出自己的要求,也會大大提高我們答應這個要求的可能。

老人言:吃人家的嘴軟,拿人家的手短

有一次我正走在街上,迎面過來一個十二歲左右的男孩,他先做了一番自我介紹,然後問我要不要買幾張週六晚上少兒雜技表演的門票,50塊一張。我對這種是向來沒有興趣,因此婉言謝絕了。“哦,既然你不要買表演的票,”他說,“那要不要買幾塊我們的大果糖?只要一元錢一塊哦。”我買了兩塊,同時又立刻意識到事情有點不對勁,因為,第一,我不喜歡果糖;二,我不喜歡隨便花錢;三,我站在那裡,手裡拿著兩塊果糖;四,他拿著我的兩塊錢走掉了。

廣義的說,互惠原理說的是如果一個人對我們採取了某種行為,我們應該以類似的行為去回報。也就是說,當那個小男孩要“我”買一元錢一塊的果糖時,他已經做出了一個讓步,因為與他讓“我”買50塊一張的門票相比,這的確是一種讓步。如果“我”按照互惠原理的指示行事,“我”就應該做出一個讓步。正如我們所看到的,“我”的確做出了讓步:當他的要求由大變小時,“我”由拒絕變成了順從,儘管“我”對他提供的兩樣東西都毫無興趣。

老人言:吃人家的嘴軟,拿人家的手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