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邊“優雅女強人”右邊“高知稱職媽”

作者 | 職來職往Vicky

2900字 | 約4分鐘

左邊“優雅女強人”右邊“高知稱職媽”|看完文章,你就能做到

“媽媽,我都快不認識你了...”

這是一個4歲女兒在媽媽又一次外出工作關門時,在門口對媽媽說的話,這個媽媽就是曾經連續主持了16年春晚的央視知名主持人——「周濤」。

左邊“優雅女強人”右邊“高知稱職媽”|看完文章,你就能做到

一次訪談中,周濤談到,“當聽到女兒對我說‘媽媽,我都快不認識你了...’,心裡像刀割一樣難受,正是因為這句話,我做了一個決定,退出熒屏,走進幕後”。

周濤的事業是成功的,作為母親她是偉大的,即使她有著這樣那樣的光環,但在事業與家庭取捨中,選擇的那麼果斷,毅然決然的選擇了退出熒屏走進幕後,也許她取捨背後的會有我們無法知曉的心酸。

但在職場中打拼的我們,又何嘗不是飽受了和她一樣的煎熬?左手工作,右手帶娃,有多少女性為了減輕丈夫的壓力,讓家庭生活的更優越,依然選擇在職場打拼。

左邊“優雅女強人”右邊“高知稱職媽”|看完文章,你就能做到

今天想討論的是,我們為了打拼事業,付出大量時間,犧牲了很多需要陪伴孩子的重要瞬間,那麼,我們到底如何做,才能左邊“優雅女強人”,右邊“高知稱職媽”呢?

當我們下班,面對一個淘氣又粘人,偶爾還會搞破壞的娃,如何能做到高效陪伴,“不打罵、不溺愛”優雅教養呢?

我為大家推薦一本最近讀的書,很受啟發,書名為《與打罵和溺愛說拜拜》,它教會我們在有效的時間內,高質量的陪伴孩子與管理孩童之間的關係。

作者是實戰派育兒專家「伊麗莎白·克拉裡」經過40年育兒經驗總結,裡邊乾貨滿滿,案例參考性強,在美國日本大受歡迎,很多媽媽都在學習“不打罵、不溺愛”優雅教養法;

左邊“優雅女強人”右邊“高知稱職媽”|看完文章,你就能做到

有沒有這樣一種現象,當你放假看娃時,你家娃總是在亂扔東西,一意孤行,自我中心,又或者在餐廳亂叫,推人,搶玩具,不買玩具就哭鬧,好言相勸被當成耳旁風,罵他又不聽,打了又心疼...

遇到這種情況我們應該怎麼辦?

左邊“優雅女強人”右邊“高知稱職媽”|看完文章,你就能做到

如何用孩童能接受的方式,幫助他們養成好習慣?3個妙招教給你

培養兒童的良好的行為習慣,關鍵在鼓勵並強化他們的良好行為。

孩童從出生開始,就持續的在學習兩樣事情:一是如何得到“關注”,二是“探索關注”方式。

我們要試著去了解孩子,學會用科學的思維來和他們互動,這樣就會把有效的陪伴時間利用的更充分,讓孩子從我們的陪伴中感受到更多的知識和啟發。

試想,如果小孩因為把玩具放的整整齊齊受到表揚,他是不是就會一直這樣做下去?其實這種溝通是有學問的。

下面,我們從三個方面逐層遞進,講述職場媽如何培養「省心聽話」的孩子。

01、充分「關注」孩子——行為出現

「關注」對我們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個人如果得不到正面的關注,就會激發負面的關注。俗話說的好,“缺愛的孩子愛搗蛋。”

「關注」分為四個方面:正面關注、負面關注,有條件關注、無條件關注。

正面關注是滿意的關注,比如對孩子微笑;

負面的關注是不滿意的關注,比如責備孩子;

有條件關注是指,“把這碗飯吃光,我就跟你玩玩具”;

無條件關注是指,“我愛你”;

左邊“優雅女強人”右邊“高知稱職媽”|看完文章,你就能做到

關注的形式多種多樣,以上我們討論的是言語關注,也有行為關注,比如擁抱,打屁股,表情關注,微笑,皺眉等等

運用「關注」需要有2點注意:

一是,孩子如果在追求正面的關注被忽視,而一旦幹了壞事,就引起父母的責備,那麼他就會學著追求負面信息。

二是,關注需準備,比如,孩子希望有人傾聽的時候,得到的確實擁抱,這樣的擁抱就會令人厭煩。如果渴望的事擁抱,得到的確實讚揚,讚揚也是白浪費了。

左邊“優雅女強人”右邊“高知稱職媽”|看完文章,你就能做到

02、巧用“表揚”——行為發生中

1、明確的表揚才會有效果,比如“小明你今天自己能夠繫鞋帶了,表現真不錯”而不是,單純的說“小明,你真棒”,表揚時一定要描述出具體事件,這樣孩子才能意識到哪裡受到了表揚。

2、表揚要及時,小明剛把散落在一地的玩具收拾後,你應該及時表揚,如果這時候他已經回屋幹其他事情了,你在去表揚效果就會大打折扣,甚至無效。

3、表揚要真誠,別以為孩子小,看不出你的敷衍和假意,小明拿來了他畫的畫,你內心覺得不好,但千萬不要違心說“畫的真好”,你可以說“構圖不錯,或者顏色搭配舒服”等等,這樣他不但會受到激勵,還會感受到媽媽沒有表揚部分的不足。

4、無效表揚,也稱“夾心表揚法”,“小明,我很高興你把玩具收起來了,希望明天不要忘記哦”這樣孩子就會第一時間感受到消極的信息,很多家長都喜歡這樣說,你有沒有中招?

左邊“優雅女強人”右邊“高知稱職媽”|看完文章,你就能做到

03、“正”強化法——行為鞏固

好的行為容易培養,但是需要保持好習慣,家長們需要用點“手段”。《與打罵和溺愛說拜拜》一書中提到行為「習得理論」,這種理論對於改變學齡前兒童的行為習慣是非常有效的。

「習得理論」分為四個方面:正強化,強化頻率,忽視、負強化。

1、正強化有利於加強正面行為,正強化要用正面的強化物來實現,比如上面主題說的“表揚和正面關注”都屬於正強化的範疇。

如果父母喜歡孩子乖巧聽話,當孩子立馬做了被要求的事,父母可能會給與表揚鼓勵,以正強化。

至於強化的方式,其實就是強化你喜歡的行為。比如孩子獨自穿衣服,獨立收拾凌亂的玩具。

當你正強化某種行為時,孩子自然會意識到你喜歡他這麼做,比起不鼓勵強化來說,孩子更可能保持這種行為。

2、強化頻率對行為記憶的影響,新行為每出現一次就強化一次,一直到孩子完全學會,然後慢慢減少強化的頻率,知道最後一月一次就可以了。

對大多數孩子來說,最有效的正強化物就是父母的陪伴和關注,因為他們還沒有與小朋友建立起穩定的友誼關係,而孩子獲得的關注主要來源於家人,主要是父母。

3、忽視也是一個“特效藥”,比如孩子自己搭積木,但由於積木塌了,就會跟自己發脾氣,甚至哭鬧,有時候,你選擇性的忽視,孩子沒有得到關注,也就停止了。

4、負強化使用一定要有度,如果強化物是負面的東西,比如打屁股或者責備,這樣的強化更容易帶來負面的影響,負強化也會給家長和孩子帶來隔閡,甚至會在孩子心中埋下一個壞事的種子,等待時機爆發。比如,他扥到關注的唯一方式是對妹妹動粗,他也就會一直打妹妹。

左邊“優雅女強人”右邊“高知稱職媽”|看完文章,你就能做到

結語

許多家長髮現,每天僅僅花15分鐘陪伴孩子,竟能明顯的減少孩子們平日裡奇怪要求和不良行為。

如果你的孩子有惡習,還愛發脾氣,那麼請聽聽兒童心理學家黛博拉·麥克納馬拉博士的話:“讓孩子將脾氣發完,而不要試圖阻止孩子發脾氣。”發脾氣本身是無害的,阻止發脾氣才有問題。比起講道理和強行壓制,和孩子一起面對情緒,先接納情緒,才是最重要的事。

記得今年5月份參加楊瀾的陽光傳媒公司舉辦的《天下女人國際論壇》中,她的演講題目是《女性成就品牌》,其中有幾句話很勵志,女性是品牌文化的推動者:“顏值”就是生產力!女性是品牌的創造者:“買不到就創造一個吧!”女性是品牌的消費者:“得女性這的天下”。

楊瀾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在她身上,我們看到了左邊“優雅女強人”右邊“高知稱職媽”,這也源於她自己的自律與高知,可以在工作之餘,高效陪伴孩子。

左邊“優雅女強人”右邊“高知稱職媽”|看完文章,你就能做到

無論前文提到的周濤,還是楊瀾,都是事業家庭雙豐收的女性,讓我們向榜樣學習,成就我們自己的事業與家庭雙成就!

人生如局,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人生旅程,只要心中達觀,從不輕易放棄,屬於你的芳華終會綻開!


@職來職往Vicky,人力資源管理者,擅長職場生涯規劃,樂於分享近十年工作經驗給大家,入駐頭條2個月獲得“原創標”,近期6篇作品,4篇獲得青雲獎,期待和各位頭條的小夥伴共同成長。感謝頭條,感謝青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