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第三隻眼”

眾所周知,公雞一到天亮就會打鳴。一位科學家做過實驗,如果將公雞的眼睛剔除,等到了天亮時,公雞照樣還是會打鳴!這是為什麼呢?經過科學家一次次的實驗,控制公雞打鳴的是位於公雞頭部的“松果腺”。松果腺位於公雞頭部內,是形狀松果狀的內分泌器官,每個松果腺都有生物鐘的作用,它們能記憶明暗規律,能感覺到越過頭蓋骨上的光波,光波又能促使松果腺細胞膜內外電位差發生變化,從而產生化學反應,起到生物鐘的鐘擺作用。

那人類是否有第三隻眼睛呢?

人類的“第三隻眼”

在《自然》雜誌中曾經有這樣的報道,人眼睛中有兩種光感受器能讓我們看到外邊的世界:分辨顏色的視錐細胞和對昏暗光線可作出反應的視網膜。但是科學家又從人眼中發現一種新的感受器,它能將對燈光的反應用信號的方式發送到大腦的下丘腦,下丘腦的作用是調節生理節奏,而這也正是人體松果腺所在的位置。

人類的“第三隻眼”


於是科學家繼續研究松果腺對我們的作用,松果腺深深埋藏在大腦的丘腦下部,對太陽光十分的敏感。松果腺通過神經纖維與我們的眼睛相聯繫,當太陽光強烈時,它受到陽光抑制,分泌的松果激素則少,所以,人們在陽光明媚的時候會感到心情舒暢、精力充沛。反之,當碰到陰雨連綿的天氣的時候,分泌的松果激素多,人們就會鬱鬱寡歡,變得十分想睡覺。因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松果腺”便可以稱之為我們人類的“第三隻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