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了媽,我每天上班跟做賊一樣……”

最近,朋友分享了一個動態,說自己每天上班跟做賊一樣,令我不禁想起了曾經也經歷過的相似事情。

“當了媽,我每天上班跟做賊一樣……”

那時小螃蟹剛一歲多,非常不解為何我會突然消失不見,所以只要一看到我穿衣服,就抱住我的褲腿哭喊不停,堅決不允許我出門。

剛開始我也和那位朋友一樣,每天上班跟做賊似的,東躲西藏搞游擊戰,趁小螃蟹一個不注意偷偷溜出門。

可剛一關門,就能聽見小螃蟹撕心裂肺的哭喊聲響徹整個樓道。我唯有加快步伐逃跑似地離開,生怕自己受不了這傷心的哭聲,有折返回去哄她高興的衝動。

“當了媽,我每天上班跟做賊一樣……”


原本以為時間久了,她就能自然習慣這種短暫的分離,誰知做的次數越多,她越發粘我。

一旦我回到家,她就寸步不離地跟著我,做任何事都必須是我親自陪伴,螃蟹先生也心有餘而力不足,根本插不上手,苦不堪言的我嚐到了一個人帶娃的勞累。

為了能讓我順利離開家去上班,家人想盡辦法找她愛吃的零食或者愛看的動畫片轉移她的注意力。

可是這樣做的後果,小螃蟹學會了要挾,經常振振有詞地說,“你不讓我看動畫片、吃巧克力糖的話,我就不讓你上班了。”

“當了媽,我每天上班跟做賊一樣……”


我覺得讓她以此學會要挾不是長久之計,卻又無計可施。

直到重溫尹建莉老師的《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發現書中有一篇章節講到圓圓打針的故事。

尹建莉老師沒有像大多數家長一樣藏著掖著說打針不疼,而是告知圓圓實情,打針有些疼,還生動形象地描述了疼痛的真實感受,像摔個屁墩兒似的有一點點疼,沒想到,圓圓就能非常坦然地面對打針這件說大不大說小不小的事了。

我恍然大悟,原來實話實說就能輕鬆解決出門難的問題,我迅速將尹建莉老師應對圓圓打針的方法,遷移到了我外出工作的事情上。


明確告知孩子實情

用愉快而輕鬆的語調告訴小螃蟹,我是去做一件很開心的事情——上班,不是消失不見,如果想我了,可以在午休的時間,通過微信視頻見到彼此。

前幾天,小螃蟹哭得很厲害遲遲不肯午睡,螃蟹先生就打開微信視頻聊天,小螃蟹最終在我隔著手機給她哼唱的催眠曲中漸漸進入夢鄉……

即使遠距離也能借助現代科技的手段,消除她害怕擔心的情緒,讓她知道我依舊很愛很愛她。


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在家休息時,我會刻意培養小螃蟹的各種愛好,讓她自己找感興趣的事做,繪本故事,積木拼圖,從幾分鐘到半個小時,慢慢延長她獨自玩耍的時間,當她的專注力提升,就不會輕易察覺你離開的時間有多久。

在你需要離家上班,老人不方便帶孩子外出時,這些平時積攢的好習慣就派上了用場,而不是隻有用看電視、玩手機和吃零食的毀娃視力和健康的模式來熬時間。

另外,必須要做好持久戰的準備,不要覺得這類事已經講過了N遍,經歷了N次就大功告成,高枕無憂了。

其實帶娃最折磨人的就是孩子的重複,所以一定要同理他“我知道並不代表我接受”的小情緒。

在實際過程中,一定要根據自家孩子個性特點不斷改進優化的方法多次耐心引導,幫助孩子鞏固認知,以積極平和的心態面對生活中的困難或痛苦。

如今,小螃蟹三週歲了,九月份才能正式入園,我就給她報了個小託班,讓她提前適應幼兒園生活。

入園之前要體檢——抽血化驗,雖然之前小螃蟹也有過打針的經歷,可剛一進醫院,小螃蟹還是有些情緒崩潰,一直絮絮叨叨說,“我不是昨天才打了針麼,不用打了,你打針吧,我不打。”

好不容易一步三回頭地到達指定地點,看到兩名醫生正在給一個小朋友抽血,身旁站著兩名家長一左一右強行摁住他,阻止他來回扭動身體,又因為這位小朋友的血管比較細,醫生只好一直上下搓著他的胳膊以幫助順利抽血。

“當了媽,我每天上班跟做賊一樣……”

可能這個畫面太過震撼,更堅定了小螃蟹拒絕打針的心,小小的她默默地蜷縮著身體躲在一旁的角落裡,撲哧撲哧流著眼淚不肯上前。

看到小螃蟹的抗拒,我決定重頭開始做思想工作,幫她減少對疼痛的恐懼。

我微笑著走到她身邊蹲下,平靜自若地說,“小螃蟹以前也打過針,知道打針有點疼,就像你摔在地上一樣疼,你積極配合好醫生的話,一下就好了,不會很疼,如果一直哭,反而花費更多時間,這樣就比較疼。”

說完,小螃蟹還是一個勁地掉著眼淚兒說不想打針,我只好輕拍她的後背,讓她放鬆一些,並繼續安慰她,“媽媽曾經也很害怕打針,可打完針後我的身體就變得更健康了,所以雖然有一點點疼,但我還是很勇敢地去打針了……”

當聽到醫生念她的名字時,小螃蟹使出渾身力氣拒絕我抱她,我和姥姥兩個人合力才把她抱到腿上,這麼強的抗拒力我以為她會大聲哭鬧。

不曾想小螃蟹只在姥姥懷裡小聲哼哼,但身體還是很配合醫生不亂動,從扎針到拔針前後不過一分鐘,我剛要準備安慰她,吃貨小螃蟹已經咬著醫生獎勵給她的草莓,饒有興致地看著別的小朋友抽血,還大聲說,“一會就好了,不用哭。”

果然,小孩子的情緒像六月的天說變就變。

“當了媽,我每天上班跟做賊一樣……”


尹建莉老師的方法屢試不爽,尤其遇到讓孩子困難懼怕焦慮不安的事情,家長更要幫助孩子提前做好心理建設,用孩子能懂的語言向他說明事實真相,最好是能和他經歷過的事情的感受結合起來。

現在的孩子個個都是小人精兒,你說的話他都會理解,取決於你是否願意,在孩子遇到同類問題糾結時,即使已經重複很多次,仍能堅定不移地像第一次遇到問題時那般,花時間一遍又一遍耐心解答他的疑問,用心安撫他的情緒。

這個過程持續的比較慢,但請千萬不要簡單粗暴的拒絕孩子的訴求,更別試圖矇騙他,因為孩子身上一個個問題的突顯,都是父母之前親手埋下的伏筆,很多無意間不恰當的做法都會給孩子心理造成不安全感,破壞了親子間的信任。

我們都是沒有經過培訓就倉促上崗的新手父母,遇到棘手的育兒問題,不要以我不知道、沒弄過就此擱淺。

行動治癒焦慮,互聯網的發達,讓我們隨時可以打開搜索頁面,把問題輸入進去,成千上萬的寶媽經驗或者專業的育兒書籍供我們學習借鑑,一定會有更優秀的人、更有效的方法幫我們解決目前的困擾。

我們都是從菜鳥寶媽長起來的,需要在育兒路上不斷學習、進階,怕育兒知識趕不上孩子的迅速長大,就要求自己奔跑起來,而不是用傳統的打罵吼來降維孩子的成長速度。

尹建莉老師說,父母之愛都深如大海,但有質的差異。決定質量高低的,不是父母的學歷、收入、地位等,而是其對孩子的理解程度和對細節的處理水平。

請相信我們一定可以通過學習改變自己,成為一個能夠給孩子高質量陪伴的專業家長。

“當了媽,我每天上班跟做賊一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