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扒大宅門之(一)——導演、編劇郭寶昌

郭寶昌,原名李保常,1940年8月出生於北京。導演、編劇。1965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

深扒大宅門之(一)——導演、編劇郭寶昌

郭寶昌與大宅門主創人員

中間戴眼鏡者為郭寶昌

1972年,分配到廣西電影製片廠工作;1980年,導演了刑偵電影《神女峰的迷霧》,受到關注;1982年,編導了劇情片《春蘭秋菊》;1984年,調入深圳影業公司;1989年,自編自導了動作電影《聯手警探》,影片獲1989至1990年度廣電部優秀影片獎;1991年,執導了歷史劇集《淮陰侯韓信》;1994年,拍攝了戲曲電視劇《大老闆程長庚》,該片獲中宣部第四屆五個一工程獎;1997年,執導了愛情歷史劇《日落紫禁城》;2001年,編導的家族劇《大宅門》在中央電視臺首播,並以17.74點的收視率奪得2001年央視年度收視冠軍;2002年,自編自導了民國情感劇《宅門逆子》;2003年,編寫並執導了現代都市電視劇《慾望的漩渦》;2006年,執導了民國傳奇劇《酒巷深深》;2010年,拍攝了都市情感劇《尋找幸福的日子》;2012年,導演了戰國傳奇電視劇《虎符傳奇》;2013年,執導了《大宅門》番外篇《大宅門1912》。

郭寶昌原名李保常,1940年8月出生於北京一個貧困的工人之家。兩歲時父親凍死街頭,他被母親以80塊大洋被賣給河北沙城火車站站長吳家,改姓了吳。後其三姨借錢將他贖回,轉手以200大洋賣進同仁堂。因養母姓郭,遂改名郭寶昌。 郭寶昌自幼聰穎,5歲能唱戲,8歲寫文章,12歲進北京五中,16歲開始動手寫家族題材的小說《大宅門》。

1959年,19歲的郭寶昌得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主任田峰的力薦,考入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並在老師的支持下,動筆創作《大宅門》的文學劇本。

1964年,郭寶昌被打成"反動學生",寫到三分之二的小說《大宅門》被沒收,罪狀是為反動資本家豎碑立傳。郭寶昌獲刑3年,發配至北京南口農場勞動改造。最艱難時他曾自殺,沒死成。"文革"開始後,郭寶昌罪加一等,被判無期徒刑。期間郭寶昌依然寫作《大宅門》,不過再次被人注意,《大宅門》又被紅衛兵付之一炬。1969年3月,到張家口4619部隊幹校繼續接受監督改造,並重新開始寫《大宅門》。

1973年,郭寶昌被分配到廣西電影製片廠工作。

1979年7月,郭寶昌的冤案得到平反,隨後拿到了北京電影學院的畢業證書(正常畢業時間為1965年)。1980年,因與妻子離婚,《大宅門》的手稿被其妻焚燬。

郭寶昌生父姓李,生母姓崔。其生母在其父死後,將他姐姐賣掉姓了陳。自己也被人販子賣到宣化豆腐房張家,隨去的哥哥姓了張,其母在張家生有一女。後不堪忍受虐待攜子逃回老家,解放後又改嫁給了生產隊的飼養員王家,孩子改姓王。所以郭寶昌兄妹幾人分姓陳、王、郭、張。

郭寶昌的養母郭榕女士原在同仁堂大家族中給老太太當丫頭,後樂家四爺樂鏡宇招她為太太。因為郭榕26歲出嫁時,樂鏡宇年已七十,不能生育,而在那樣的一個大宅門裡,無子是不行的。但按樂家族規,過繼子嗣必須在本族中挑選,不容外姓。郭榕不在樂家挑選,主要是不願意財產旁落他人。所以買郭寶昌先以為孃家買子為由,寄養在她母親膝下,暫稱她姑媽,等她母親去世後,才把郭寶昌接到樂家,隨後便母子相稱。

青年郭寶昌

1973年,郭寶昌娶妻生子。1980年離婚,妻子帶兒子出了國。

1990年,與第二任妻子離婚。

1984年底,郭寶昌與柳格格一起合作《愛在酒家》相識,柳格格小他15歲,畢業於京劇學院。之後郭寶昌與柳格格又合作了6部電視劇。1990年,恢復單身的郭寶昌向柳格格表達愛慕之意。1998年,兩人結婚。

戲迷

郭寶昌是個戲迷,小時喜歡武戲,特別是猴戲。高小以後喜歡花臉,繼而老生。中學以後迷戀花旦、青衣。沒上北京電影學院前,郭寶昌每星期至少看三至四場戲。京劇、婺劇、川劇、秦腔、漢劇、揚劇、粵劇、越劇、芭蕾等都喜歡,還喜歡聽相聲,還多次上臺說相聲。還拜馮景昶為師專門學過花臉,演過《女起解》(崇公道)、《扯旨》(牛皋)、《打漁殺家》(肖恩)。還寫過兩個活報劇形式的京劇劇本《金龍紙虎鬥》和《打鬼》。

好酒

生活中的郭寶昌非常好喝酒,14歲學會喝酒,自稱被"瀘州大麴泡大"的。他認為酒不僅是一種物質,它還有著深厚的文化沉澱,與人性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為什麼他既不姓李也不姓樂。

深扒大宅門之(一)——導演、編劇郭寶昌

青年郭寶昌

我們知道他生父姓李,養父是同仁堂的樂家。

他從16歲那年開始創作小說《大宅門》,歷時40年完成;如今根據小說改編的電視連續劇又在熒屏上大放異彩,夙願終於功德圓滿。把數百年老店,本家族“同仁堂”的人和事編成藝術作品出版、發表,有違祖訓。但和其養父樂鏡宇一樣,從小有著叛逆精神的郭寶昌說:“這段歷史,這個家族的人和事,深深打動了我,我一門心思只想把它奉獻給讀者和觀眾。這部作品的題旨是多義的,主題不是一句話能說完的,每個不同階層的讀者和觀眾,從書中、劇中都能看到自己想看,能理解的東西……為了表示我對家族的歉意,電視連續劇《大宅門》片頭有一個畫面,底襯上有一個人跪在大宅門前,那個人就是我郭寶昌。”

  作為同仁堂的少東家,郭寶昌本應姓樂,又為何姓郭呢?郭寶昌原姓李,叫李保常。1940年出生在北京最底層一個貧困的工人家庭。兩歲時被母親以八十大洋賣到沙城,因終日嚎啕,被買家厭棄,其三姨又借錢將其贖回,轉身又以二百大洋賣到郭家。

  郭家就是郭寶昌的養母郭榕家。郭氏家境貧寒,15歲那年郭榕被郭家以五百大洋賣給京城首富同仁堂樂家做丫頭。郭榕聰明伶俐,模樣又俊,被老太太一眼看中挑選去當了貼身的抱狗丫環。那狗是老太太的心愛之物,郭榕在樂家一抱就是11年。26歲那年,郭榕已出挑成個水靈靈的大姑娘。在老太太身邊那麼多年,她也跟著長了見識。她頗有心計,又有主見,當同仁堂主人、70歲的樂四老爺樂鏡宇要收她為妾時,遭到她嚴詞拒絕:“我不做小,要娶就得明媒正娶!”結果,敢當敢為的樂四老爺,不顧族人的瘋狂反對,把個“門不當、戶不對”的丫環郭榕隆重娶進樂家大門,當了掌門人太太。

  郭榕沒有生育,按族規家規,領養財產繼承人必須在家族內部孩子中挑選過繼。養母郭榕不在樂家挑選,主要是不願意財產旁落他人。她靈機一動,以二百大洋買來兩歲的李保常,改名為郭寶昌,以侄子的名義過繼給自己。為了讓郭寶昌“名正言順”地成為“侄子”,郭寶昌委曲求全,在郭榕孃家整整呆了十年,一直到12歲那年正式進了樂家門,成了樂四老爺的繼子,同仁堂的少東家。

  因為是窮人家的“野種”,又是抱養的,加上養母出身低微,在樂家這個等級森嚴的豪宅裡,郭寶昌和養母的處境可想而知。儘管備受歧視,養母自尊自強,養父對郭寶昌視如己出,疼愛備至,打小堅強的母親就為小小年紀的郭寶昌撐起一片天空。郭寶昌14歲學會喝酒,16歲學會抽菸,每天放學後回家桌上都有一盒“大中華”。母親叮囑他:“這個家的所有爺都會抽菸喝酒,你不會怎麼行?為了生存,你要立住,而沒有拳打腳踢的功夫你是立不住的。”這就是郭寶昌作為同仁堂少東家不姓樂,而姓郭的由來。

深扒大宅門之(一)——導演、編劇郭寶昌

郭寶昌與大宅門

 郭寶昌在大宅門裡生活了26年,直至“文革”來臨。原先樂府豪宅在京城前門鮮魚口,1952年樂家分戶,樂鏡宇一家遷至皇城根附近的東華門,雖說家道已衰,但還是一個精緻的二進四合院。“史無前例”的風暴中,全家被掃地出門。養母死於1978年,那時,郭寶昌剛剛作為北京電影學院的一名“反動學生”被宣佈平反。如今東華門的住宅產權證,落實政策發還給了郭寶昌,但居住裡面的幾戶人家至今不肯遷出,郭寶昌用法律手段起訴,卻因種種原因反而敗訴。最近人民文學出版社為了出書,特地派人陪郭寶昌回東華門老宅,還到樂傢俬人的海淀花園(現為北京市八一中學)去拍照,站在老家的門口和花園裡,撫今追昔,讓郭寶昌感慨不已。

  郭寶昌自幼聰穎,5歲能唱戲,8歲寫文章,12歲進北京五中,16歲寫小說《大宅門》,19歲在恩師田鳳的賞識下,進了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由於郭寶昌生性耿直,敢怒敢言,又“為反動資本家樹碑立傳”,1964年被打成“反動學生”,判了3年刑,發配至北京昌平縣南口農場勞動改造。“文革”風暴驟起,郭寶昌罪加一等,被判無期徒刑,一直欣賞他的恩師田鳳,由於他的原因被橫加批鬥,直至自殺。勞改期間郭寶昌仍不死心,依然寫作《大宅門》。不過他的“階級鬥爭新動向”再次被人注意,他只得忍痛又一次把《大宅門》小說付之一炬。第三次燒《大宅門》,是他的不幸婚姻。妻子盛怒之下,把他視之如生命的手稿扔進火中,以此報復他。

  手稿三次被毀,勞改生活十幾年,這一切都沒有泯滅郭寶昌繼續創作《大宅門》的志向。1980年,他平反後分配到廣西電影製片廠,以後又調到深圳影業公司至今,《大宅門》和他始終血肉相連,近半個世紀的濃濃情結化成了他一腔藝術激情。回首往事,郭寶昌一字一句:“人一輩子總有一件自己喜歡做的事,不管遇到什麼樣的坎坷,只要你堅持不懈地做了,即使做不成,死也瞑目;但如果你放棄了,你就失去了所有的追求。如果說,創作《大宅門》有什麼收穫的話,我只有四個字:不要放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