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又是一年小寒日,窗外寒風吹,似有雪紛飛。屋外是天寒地凍,屋內卻是溫暖可親。

煮上一壺好酒,約上三五好友,圍著紅彤彤的火爐,閒話人生。不知你是否想起了一千多年前的某個冬天,詩人白居易望著窗外的天,把對友人的思念都寫在了紙上:“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語淺情深,思念最暖人心。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白居易與酒

本文節選自《千年酒風——中國古代文人與酒》

文 | 王紅波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白居易《問劉十九》

每遇到一個特定的場景,能脫口而出的詩一定是千古名句,比如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正因如此,一到下雪天,便會想起白樂天。新醅酒、小火爐、天欲雪,幾個字就將飲酒的場景描繪得令人無限神往。

盛唐是一個詩酒的年代,負詩文酒友之名者,上至青蓮居士李太白,下至佚名的普通百姓,繁盛到了數不勝數的地步。白居易於其年輕時行至長安,便被戲言“長安居大不易”;然而燦燦“詩仙”,熠熠“詩聖”之光輝中,不僅沒有掩蓋他的光芒,卻反而使白居易的存在展現出一種柔和的、歲月打磨沉澱後的珍珠光澤。

相比於李太白豪放飄逸的浪漫主義而言,白居易的詩與人都顯得更為溫和而貼近生活。但這絲毫不妨礙白居易的嗜酒:北宋方勺在他的《泊宅編》中說“白樂天多樂,詩二千八百首,飲酒者九百首。” 白居易的飲酒詩之多可見一斑。不過李白的嗜酒是放浪形骸式的,那份氣魄,不僅需要謫仙人浪漫的豪情,甚至還需要一位惜才的帝王配合,可謂是天時地利人和並舉的特例。而白居易的嗜酒卻是十分生活化的,他飲酒而不聞其醉態,好酒而不至於瀆職忘家。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白居易自號“香山居士”,這個雅號常為世人所聞;但文人自號並不止一個,“醉吟先生”這個稱呼,便是取自白居易自己所著的《醉吟先生傳》,其文甚長,節略雲:

“醉吟先生者,忘其姓字、鄉里、官爵,忽忽不知吾為誰也……如此者凡十年,其間賦詩約千餘首,歲釀酒約數百斛,而十年前後,賦釀者不與焉。妻孥弟侄慮其過也,或譏之,不應,至於再三,乃曰:凡人之性鮮得中,必有所偏好,吾非中者也。設不幸吾好利而貨殖焉,以至於多藏潤屋,賈禍危身,奈吾何? 設不幸吾好博弈,一擲數萬,傾財破產,以至於妻子凍餒,奈吾何? 設不幸吾好藥,損衣削食,煉鉛燒汞,以至於無所成、有所誤,奈吾何? 今吾幸不好彼而自適於杯觴、諷詠之間,放則放矣,庸何傷乎? 不猶愈於好彼三者乎? 此劉伯倫所以聞婦言而不聽,王無功所以遊醉鄉而不還也。”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但凡文人好酒而被妻子朋友勸誡的,多半要為自己辯解一番,但像白居易這樣解釋得如此認真理性、道理邏輯難以反駁的,也少。從文中看來,白居易的嗜酒還算有分寸,既不至於幹出醉後失態鬧笑話的事情,也沒有不顧家裡經濟狀況只管自己喝酒取樂。妻子親人有所顧慮的,主要在於他不僅好飲酒,也好釀酒,而且數量頗為驚人:“歲釀酒約數百斛”,而且十數年都是如此,甚至有一個“酒房”專門用 來放置自己所釀的酒。唐朝雖然因其國力強盛,糧食物產豐富,釀酒尚不至於引起國家性的管控,但想要釀出一酒庫的酒,恐怕也是所費不菲的。妻子、子侄所擔心勸諷的,大約也主要是因為這一點。白居易面對眾人的勸告,先是採取了非暴力不合作態度:“不應”,但擱不住再三再四地勸說,便不得不為自己辯解了起來。而白居易的解釋也十分有意思,他先從最壞的可能性下手,一個人倘若不幸偏好斂財、賭博、煉藥,那結果當然是非常糟糕的,不僅損害自己,還可能弄得傾家蕩產;相比之下,便能反襯出自己釀酒的偏好還不至於太過糟糕。一番解釋之後,白居易又故作憂傷地看著自己的酒房,“顧謂妻子云:今之前,吾適矣,今之後,吾不自知其興何如?”你不勸我之前, 我看著這些自己釀的酒還是很有興致的,你這樣一勸,把好心情都打消了。以退為進的話往下一放,對方也就不好再步步緊逼了。

白居易好釀酒,不僅於自傳中可見,在其詩中也多有提及。《詠家醞十韻》中說“舊法依稀傳自杜,新方要妙得於陳。井泉王相資重九,麴糵精靈用上寅。釀糯豈勞吹範黍,撇篘何假漉陶巾。常嫌竹葉猶凡濁,始覺榴花不正真。甕揭開時香酷烈,瓶封貯後味甘辛。”是說他自己釀的酒,既有遵循杜康的古法釀造的,又有采用陳岵的新方法釀成的,所選用的井水和酵母都是特別精挑細選過的,至於竹葉濾酒、榴花釀酒的方法,都不如自家所釀的酒那樣甘甜醇正,白居易對釀酒的熱情可見如此。除了釀酒講究方法以外,白居易為了釀酒而準備的硬件設施也頗為驚人:為了釀酒而自建酒房的,即使在今日亦 不多見,而白居易卻為自己的美酒特地建了酒庫,並且陶陶然自得其樂地題詩道:“身更求何事,天將富此翁。此翁何處富,酒庫不曾空。” 對他而言,釀酒之樂多半就是生活中最大的財富了。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白居易熱愛釀酒,釀成之後這麼多酒顯然自己也喝不完,因此他便常常邀請友人前來飲酒。他與劉禹錫是摯友,詩中多有提及“劉二十八”的,便是指劉禹錫了。同為宦遊文人,老年同居洛陽城內,白居易邀請劉禹錫一同飲酒遊玩不足為奇,而邀請不知其名的“劉十九” 則就十分有趣了。不知是否在與劉禹錫的交遊中,白居易也認識了劉禹錫的堂兄劉十九。劉十九並非文人,而是洛陽的一位商人。唐代商人地位雖說不至於像後來一樣過於卑賤,但社會地位也並不如文人官員那樣受人尊重。不過白居易似乎並不在意,他給劉十九寫過兩首詩,一首是《劉十九同宿》,詩云“紅旗破賊非吾事,黃紙除書無我名。唯共嵩陽劉處士,圍棋賭酒到天明。”既有些無從為國效力而心灰意懶的賭氣,又有幾分“不如飲酒”的自娛自樂。另一首《問劉十九》是寫給劉十九、邀請他來飲酒的短詩,寫得簡潔親切,可以算是帖子也可以算是便條;除了對仗工整可愛以外,倒也沒有太多的誇張鋪陳。不過對於相熟的朋友而言,這樣的邀請恰到好處:“綠蟻新醅酒, 紅泥小火爐”,新釀的酒開壇了,溫酒的小火爐也生好了火,萬事俱備只等你過來了。收信者已經如此熟悉,不必再多贅言備下酒菜、鋪好筵席,只說“酒有了”便好。“晚來天欲雪”一句,就十分巧妙了:飲酒賞雪固乃人生樂事,不過雪還沒下,只是陰雲密佈的時候,也可以同飲等雪來,不亦樂乎?

白居易一生倒也未必“易居”,中年時接連貶謫江州、蘇浙一帶,及至年老才回到洛陽,一生也可以算是歷經滄桑了。但白居易的詩歌卻較少有悽苦艱辛之語,越到老年,就越趨於中正平和。白居易的釀酒飲酒,實際上是將對生活的無奈轉移到對酒的熱愛上。他有七首《不如來飲酒》,語作詼諧,在他看來彷彿“萬般皆下品,惟有飲酒高”,有種勘破人生種種境況之後的灑脫。白居易,字樂天,倒是貼切,無論順境逆境還是應該做個“樂天派”。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推薦語

酒中有故事,酒中有態度,酒中有人生。本書取材正史,旁涉其他趣味性與知識性,雅俗共賞。不論你是喜歡酒,還是喜歡古代文學,或是想了解歷史文人的內心世界,此書都是一部值得閱讀的佳作。讀《千年酒風》,品百味人生!

王紅波,男,生於洛陽,居於北京。故宮博物院、中國藝術研究院文物鑑定專業碩士古代書畫方向,師從故宮博物院著名鑑定家餘輝先生。國家二級品酒師,中國酒業協會文化委員會專家委員,中國酒協培訓教材《中國酒文化》編委會成員。

內容介紹

本書為散文體裁。全書分上、下兩編:上編為“酒人酒事”,主要寫人;下編為“酒風酒俗”,主要寫酒的派生話題。書中所有與酒相關的知識點都經過嚴格考證。

酒,在中國流傳幾千年,是中國人生活中的重要元素,幾乎成為了中國人生活中的必需品,更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因素。本書的出版將提升大眾對酒文化的認識和掌握,進而以酒為媒介,帶動傳統文化的普及。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文案 | 王紅波

部分文字、圖片來源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