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菜二十四味之—醬香 蒜泥

“醬”,一個特別的名詞,在中國的烹飪文化中,醬是一種獨具特色的調味品,它不特指一個具體的調味料,可以是單一的一味,也可是將多種調料融合;可以轉換,善於變化,醬是一種文化,沉澱歷史,融合五味!

作為世界範圍內廣泛使用的香辛料,大蒜在中式烹調中同樣得意普遍的應用,它獨特的香氣在不同的食材中,表現出不同的效果,或醇香濃郁,或辛辣刺激,或祛除異味,然而到了川廚的手中則轉換為了一個經典的味型,自成一派。

每天兩個傳統味型,帶你輕鬆學川菜,我是川廚沈俊豪,一個鐘情於傳統川味的年輕川廚,今天的嘉賓是“醬香”“蒜泥”

川菜二十四味之—醬香 蒜泥

醬香味型

“醬”,百度漢語把它解釋為,一種調味品,類似於醬的食物,和一種烹調方法,其實,我看到這個字首先聯想到的是“黑乎乎的”,是的,在常見的醬料給調味品中,顏色為深色的佔了很大的比重,例如“醬油”“麵醬”“煲仔醬”“黃豆醬”等。

其實醬和大豆的關係是密不可分的,或者說大多數的醬都是黃豆的另外一種呈現方式,在漫長的飲食文化發展過程中,人們將大豆通過晾曬,浸泡,發酵等方法,將大豆成功的轉換,但是不論最後的形態是那種,它們都是為了突出一個共同的特點“醬香”

“醬香”並不是川菜獨有,而是中國飲食文化裡存在的特殊的味道,在川菜中,“醬香味型”在熱菜中的應用比較多,具有醬香濃郁,鹹鮮帶甜,的特點,這一點也與其他菜系中的醬香味有非常高的共通度,其實川菜之所以具有如此大的影響力,作為中國“四大菜系之首”,就是因為川菜取長補短,包容創新,在漫長的發展中不斷的吸收和學習其他菜系的長處。

知識拓展—《川菜食經》中的“京醬鮑魚仔”

為什麼是“京醬”呢?據《川菜食經》記載,川菜中用到的京醬,就是北京產的一種麵醬,現在即使川廚用到了四川本地產的麵醬,也習慣稱之為京醬。

“京醬鮑魚仔”以甜麵醬為主要調味料,烹製時運用了多種烹調技法,比如“底味浸煮”“軟炒”“紅燒”等,成菜後色澤典雅。醬香醇濃,味鮮回甜,鮑魚仔肉質嫩爽。

川菜二十四味之—醬香 蒜泥

圖為川菜烹飪大師蘭明路先生在《川菜食經》中的—京醬鮑魚仔

調製重點:

在川菜中,醬香味型主要是以甜醬,鹽,醬油,味精,香油,調製而成,因菜餚風味的不同,可以適量的加入白糖或胡椒粉,以及蔥姜。調製時需注意甜醬的品質,色澤,味道,並根據菜餚風味等來決定使用分量,有些甜醬酸度較高,就要加糖,有的釀造後顏色過深,就要用香油或湯汁進行稀釋。

蒜泥味型

提起“蒜泥味型”,知名度最高的就莫過於蒜泥白肉了,我們先按下蒜泥味型不表,先聊聊這道川菜經典名菜“蒜泥白肉”。

蒜泥白肉這道菜,是一道非常有群眾根基的一道菜,我的父親做蒜泥白肉非常好吃,製作蒜泥白肉,首先將就的就是“蒜泥”,蒜泥一定要現做現用,蒜香味才濃郁,將大蒜去皮後,放進石臼中,細細的搗碎成泥,放入碗中,隨後調入紅油,鹽,白糖,生抽,醋,一起調製成色澤紅豔的“蒜泥汁”。

讓後將同蔥姜一起煮熟後撈出涼透的帶皮五花肉,(也可以用豬二刀肉,也就是俗稱的“坐臀肉”)用刀平片成大而薄的片,均勻的鋪在用黃打底的碗中,再倒入調好的“蒜泥汁”,一道蒜香濃郁,紅油色亮,鹹鮮帶酸的蒜泥白肉就製作好了。

川菜二十四味之—醬香 蒜泥

圖為川菜烹飪大師蘭明路先生在《川菜食經》中製作的 —蒜泥白肉

蒜泥味型,作為川菜常用味型之一,主要有蒜香味濃,鹹鮮微辣,的特點,並且主要在冷菜中應用,因為蒜泥味型講究蒜泥的香味,受熱后辛香的蒜味將大打折扣;在製作中,我們常以蒜泥,複製醬油,香油,味精,紅油,調製而成(也有一些菜品不加紅油,比如蒜泥黃瓜。)調製是必須現制蒜泥,突出蒜香味。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我們這裡提到的蒜泥味型,和現在廚房中使用比較普遍的“油蒜蓉”不一樣哦,兩者有著本質性的差別,蒜泥味型突出的是新鮮的辛辣香味;油蒜蓉則要體現醇厚的熟蒜的香味。

“醬香味型”“蒜泥味型”,你知道了嗎?關注川廚沈俊豪,每天更新兩個川菜傳統味型,帶大家從味型這個角度瞭解川菜,一菜一格。百菜百味,千年川菜,豈止麻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