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你在一起》,被父母寄以厚望的你,選擇成功還是成才

說到陳凱歌,人們想到的永遠都是霸王別姬和無極。兩部都可以寫進教科書的影片,只是一個正極一個負極罷了。

今天要說的是陳凱歌導演除霸王別姬外最好的一部電影了

2002年上映的一部片子,重溫的今天依舊能帶給我無限的感動。

片名叫——­—— 《和你在一起》


《和你在一起》,被父母寄以厚望的你,選擇成功還是成才

第一次看應該是五六年前吧,感覺每一個時間段觀看,所能帶給你的觀影效果都不一樣。就像100個人心中就有100個哈姆雷特。當時的我對這部電影印象深刻是因為小時候也被家裡逼著練習過小提琴。


《和你在一起》,被父母寄以厚望的你,選擇成功還是成才

看片名是部愛情片,但其實講述的是父子關係和反映社會問題的電影。

除了陳凱歌親自上陣,還有扮演觀主陳某的劉佩琦和老戲骨王志文傾情加盟。

影片主要講述劉佩琦飾演的單身父親劉成和唐韻飾演的兒子劉小春去北京學琴的經過。


《和你在一起》,被父母寄以厚望的你,選擇成功還是成才

故事發生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13歲的小春是一名在老家小有名氣的小提琴演奏者。

期間父子倆一起去北京參加了少兒宮演奏比賽,獲得第五名的成績。

由於沒有北京戶口,只能自己去求老師才能學琴。沒有機會,父親創造各種機會也要讓小春去學琴的故事。

父親

電影中,劉成作為一名小鎮的廚師,他身上自帶著的一股煙火氣,知道自己要什麼,並且隨時付諸行動,做事斷舍離而不失禮數,給深冬的北京吹過一陣春風,顯得如此溫暖又顯得如此格格不入。


《和你在一起》,被父母寄以厚望的你,選擇成功還是成才

作為一名父親,他和天底下所有父母一樣,渴望自己的孩子學有所成乃至功成名就。為了兒子學琴,帶著小春留在了人生地不熟的的北京,低聲下氣懇請老師收留。為了不影響小春演奏分心,又毅然決然的離開北京。

他對孩子的愛,像絕大多數中國父親一樣。不懂表達,卻愛的深沉。

兒子

作為一名單親家庭的孩子,小春平時不太愛說話。主要通過自己的小提琴,來與外界 溝通,所以聽他的音樂就好像在訴說自己。


《和你在一起》,被父母寄以厚望的你,選擇成功還是成才

在北京學習期間,小春遇見了莉莉。看完電影后我一直琢磨小春對莉莉是出於何種感情,是愛情嗎?

小春是個棄嬰,從小不知道母親是誰。他對母親和女性的幻想都夾雜在曲譜中的雜誌封面裡。由於和莉莉年齡懸殊的原因,他對利莉莉的感情,在正常人眼中可能會理解為一種另類的感情。但這正是出於從小缺少母愛,對母愛嚮往的一種感情投射。

作為一名兒子,希望得到父親肯定的同時,也有少年時期的叛逆。但最終在名利與情親之間,小春還是選擇了情親。電影結尾部分,當演奏廳的演奏和小春在火車站為父親的獨奏交相輝映的時。成功與情親一切都是自己的選擇。

老師

王志文扮演的江老師,是一個活的通透的人。從形象到話語氣質無不透露出對名利的淡漠。一身邋遢不修邊幅,表面一身市井氣,內在又時時透著一股傲氣與懦弱。


《和你在一起》,被父母寄以厚望的你,選擇成功還是成才


床底留存了幾十年的女同學照片,到最後也只剩一句如果當初。。。。。。。。

與劉小春的相處是一段很有意思的段落。

當老師說出:“我們的課上完了”的時候。讓我聯想到《放牛班的春天》。

當老師說出:“ 命運可能不會眷顧一個像你這樣沒有任何社會地位的一個鄉下孩子。

會生出一股風起反抗的熱血。

當老師說:“我可以教你拉琴,但是給不了你成功”。

這一刻才是給小春上的最好的一課。

母親

莉莉是一個敢愛敢恨得風流女子,之所以寫為母親,是從小春的第一視角而來。在小春眼中,莉莉是母親和對女性憧憬的結合體。


《和你在一起》,被父母寄以厚望的你,選擇成功還是成才


莉莉雖然外形風流,但心地善良,為愛瘋狂的人。可能第一眼看見會覺得太過低俗和無腦,可在《和你在一起在》是最閃光的部分。人物的設定可能註定莉莉是一個悲劇的人,在她那看似浮華生活的背後總是能看見生活所帶來的難於人言的憂傷。

面對小春賣小提琴所得來的錢,買了一件貂皮大衣給她。知道真相後的她幡然醒悟。說出那句“從小到大還沒有一個男人對我這麼好過的”。之後就竭盡所能幫助小春。

莉莉可能文化程度不高,但活的最真實,拎得清好壞,最是有情有義。


《和你在一起》,被父母寄以厚望的你,選擇成功還是成才


影片除了很好的刻畫了情親,更值得思考的是,人們對於成功和成才之間的劃分。

著名主持人楊瀾說過一句話:寧願不成功,也要成長。

一個人只有成長了才能成功,成功是靠多年的努力所爆發出來的結果。

電影中江老師問父親,是要音樂還是要成功,父親堅定的回答了要成功,父親為兒子回答了要成功。

其實不只是音樂,這個問題在社會中各個層面都適用。


《和你在一起》,被父母寄以厚望的你,選擇成功還是成才


有才華卻不一定成功,所以才會出現許許多多像江老師那樣懷才不遇的人。

懷才不遇自古有之。

可我們難道能把這現象歸咎於社會嗎!

有才華的人千千萬,真正達到所謂的成功又有幾個!

有才華是否就一定能成功了!相信每個人都希望是的,在我們還懷揣著美好的期盼,把自己的某些特質定義為才華的時候。

而現實生活中,往往成功就代表一切。

只剩下一點小確幸了,每個人對於成功的衡量標準不一樣。

所以能說電影中的江老師是不成功的嗎?

最起碼他是幸福的。

所以能說電影中莉莉是不成功的嗎?

最起碼她是真實的。

然而劉成作為一個父親,他選擇成功當然沒有錯,縱使我們同情江老師和莉莉這樣的人物。可哪個父親不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龍。就像小春的師姐,面對可能的失敗而表現出來的歇斯底里,小孩都如此何況大人。

有時候在想,電影之所以具有歷久彌新的感動,恰恰是因為它能真真正正的反應大眾內心的酸甜苦辣。

如果將成才/成長/成功擺在你面前,你會選擇哪一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