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這個劃為10區1市2縣新1線城市被譽為“東方休閒之都”


浙江省這個劃為10區1市2縣新1線城市被譽為“東方休閒之都”


地名如人名,

一個名字代表著一個地方的特色,

每一個名字背後都有淵源與意義。

地名,

就是一座城市的身世。

歷史緩緩向前,

流傳中,許多地名已非原意。


浙江省這個劃為10區1市2縣新1線城市被譽為“東方休閒之都”


上城區

來歷名稱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5月30日,改杭州第一區為上城區。因上城區位於杭州市區中心偏南,南宋時,建皇城於杭城南部,習慣稱南邊為上,區名由此而得。


浙江省這個劃為10區1市2縣新1線城市被譽為“東方休閒之都”


下城區

來歷名稱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5月30日,改杭州第三區為下城區。因地處故南宋皇城北,杭州習慣以北為下,而稱下城區。


浙江省這個劃為10區1市2縣新1線城市被譽為“東方休閒之都”


江乾區

來歷名稱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5月30日,改杭州第四區為江乾區。因地處錢塘江北岸,故名江干。


浙江省這個劃為10區1市2縣新1線城市被譽為“東方休閒之都”


拱墅區

來歷名稱 民國十六年(1927年),設杭州市以後,今拱墅區為第六區和第八區。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5月3日下午,杭州解放後,杭州市人民政府決定改第八區為拱墅區。以舊時境內最古老的拱橋拱宸橋和最繁華的湖墅地區而各取一字得區名。


浙江省這個劃為10區1市2縣新1線城市被譽為“東方休閒之都”


西湖區

來歷名稱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5月30日,杭州第四區改建為西湖區。以境內有西湖而得名。


浙江省這個劃為10區1市2縣新1線城市被譽為“東方休閒之都”


濱江區

來歷名稱 1996年12月12日,杭州市設立濱江區。位於錢塘江南岸,以瀕臨錢塘江而得名。


浙江省這個劃為10區1市2縣新1線城市被譽為“東方休閒之都”


蕭山區

來歷名稱 西漢元始二年(2年),始建餘暨縣。三國東吳黃武年間(222年—229年),改名永興。唐天寶元年(742年),以蕭然山為名,改永興縣為蕭山縣。1988年1月1日,蕭山縣改稱蕭山市(縣級)。2001年3月25日,撤銷縣級蕭山市,成立杭州市蕭山區。

作為山名的蕭山,早在《漢書·地理志》餘暨縣名之下已有記載,其來歷是當年越王勾踐被吳王夫差戰敗,率剩下兵卒停留於此,四顧蕭然,故稱此山為蕭然山,亦名蕭山。


浙江省這個劃為10區1市2縣新1線城市被譽為“東方休閒之都”


餘杭區

來歷名稱 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年),秦滅楚,境內置餘杭、錢唐縣。據《太平寰宇記》卷93杭州餘杭縣引《郡國志》雲:夏禹東去,舍舟船登陸於此,乃以為名。即把大禹棄舟的地方,叫“禹杭(杭為方舟)”,後人訛為“餘杭”。但這或許只是個美麗的傳說。

另一種觀點是:餘杭一帶,東周之前一直為“海洋”,雖然東周時期慢慢形成大片陸地,但吳越方言仍沿用舊稱,曰“洋”。秦時設置“餘杭”縣實際上取自“洋”的吳語音。 還有一說:“餘”為古越語中的一個發語詞,並無實際意義。不過秦漢用文字記其音,而沿用其名。

唐武德四年(621年),為避國號諱,改錢唐為錢塘。民國元年(1912年)2月,以原錢塘、仁和縣地並置杭縣。1958年4月,杭縣被撤銷,屬杭州市郊區。10月撤銷餘杭縣,併入臨安縣。1960年1月建立錢塘聯社(縣級)。1961年3月,從臨安縣析出原餘杭縣境與錢塘聯社合併,4月,錢塘聯社撤銷,恢復縣建制,定名餘杭縣。1994年4月,撤銷餘杭縣,設立餘杭市。2001年2月2日,撤銷餘杭市,設立杭州市餘杭區。


浙江省這個劃為10區1市2縣新1線城市被譽為“東方休閒之都”


富陽區

來歷名稱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置富春縣,屬會稽郡。東晉太元十九年(394年),為避簡文帝生母宣太后鄭阿春諱,更名富陽,富陽之名始於此。後梁開平四年(910年),吳越王錢鏐與淮南節度使楊行密結怨甚深,嫌“楊”、“陽”同音,乃奏改富陽為富春。宋太平興國三年(978年),錢氏歸宋,復改富春為富陽。1994年1月18日,富陽撤縣建市(縣級)。

2014年12月13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富陽市,設立杭州市富陽區。以原富陽市的行政區域為富陽區的行政區域,富陽區人民政府駐富春街道桂花路25號。


浙江省這個劃為10區1市2縣新1線城市被譽為“東方休閒之都”


臨安區

來歷名稱 西晉太康元年(280年),改臨水縣為臨安縣。《太平寰宇記》卷九三:“臨安山,縣取此以為名。”另從分析漢字:臨, 到,來;“臨安”是“來到即安”的意思。1996年10月28日臨安撤縣建市(縣級)。

臨水,東漢建安十六年(211年)分餘杭縣置臨水縣。因崗為城,臨猷溪水,故名。

【傳說】 時候,京城有兩個人騎著大馬,來南邊找個好地方建一座城。兩個人騎著大馬跑了七七四十九天,來到一片森林邊歇氣。這兩個人睡了一覺醒來後,兩匹馬中的大白馬不見了。大白馬不在,怎麼去找好地方呢?兩個人很急,就理著馬腳跡去找大白馬。他們怕打失掉,就走一段路,然後在紙上畫一畫。他們走了大半日,找到大白馬時,又重新回到了原來歇氣的地方。這時,天已經黑下來,他們就只好在這裡歇夜。

由於找大白馬耽誤了一天時間,離回京城報告的時間只差七七四十九天了,可是城址還沒有找到,兩個人很是著急。這時其中一個人又鋪開白天找馬時畫的圖瞧,想標清走過的路。這個人瞧著瞧著,忽然眼睛一亮,高興地對另一個人說:"好了,城址找到了。"

另一個人問:"在哪裡?"這個人指著圖紙說:"你瞧,大白馬走了一個大圈圈,又在大圈圈的東西南北走了四個小圈圈,這不就是城址?"另一個人說:"好,大圈圈就是城牆,小圈圈就是四個城門。就這樣回去稟報吧!"

這個人又問:"我們給這個城取個哪樣名字呢?"

另一個人說:"這一夜我們在這裡臨時安下來,就叫臨安城可好?"

這個人說:"好!"臨安這個名字就這樣定下來了。


浙江省這個劃為10區1市2縣新1線城市被譽為“東方休閒之都”


桐廬縣

來歷名稱 三國吳黃武四年(225年),析富春縣桐溪鄉置桐廬縣。“昔有人採藥結廬桐木下,指桐為姓,故山名桐君山,縣名桐廬”,故名。

桐君,黃帝時人。據《浙江通志》記載:"桐君住在縣東山隈桐樹下,其他支柯偃蓋,廕庇數畝,遠望如廬舍,人問其姓名,則以桐示之,因名其人為桐君。"他與另一位醫生彭巫在此採藥求道,還在離桐君山15千米的富春渚上栽培草藥(此渚今名桐洲)。桐君一生勤勤懇懇採藥品性,深究醫理,"知醫方藥餌",是中國歷史上研究中華醫藥的先行者。他的醫藥實路成果被後人彙編成《桐君採藥錄》一書,成為我國有文字記載以來最早的藥物著作之一。

為了紀念這位濟世拯民的中藥鼻祖,後人就把他採藥求道的這方土地命名為桐廬,江為桐江,溪為桐溪,嶺為桐嶺,其栽藥洲為桐洲,採藥求道山為桐君山。


浙江省這個劃為10區1市2縣新1線城市被譽為“東方休閒之都”


淳安縣

來歷名稱 東漢建安十三年(208年),孫權分歙縣東之葉鄉置始新縣(今淳安),分歙縣南之武強鄉置新定縣(原遂安,今淳安)。西晉太康元年(280年),司馬炎平吳,改新都郡為新安郡。隋仁壽三年(603年),以新安故城置睦州,睦州名自此始,淳安縣的名稱歷史上變動過七次,始新、新安、雉山、新安、還淳、青溪、淳化,直至南宋紹興元年(1131年),才定名淳安縣,取“淳而易安”之意得名。1958年10月,淳安、遂安合併為淳安縣。


浙江省這個劃為10區1市2縣新1線城市被譽為“東方休閒之都”


建德市

來歷名稱 三國時,魏黃初二年(221年),東吳孫權封開國將軍孫韶建德侯,取“建功立德”之義,並置建德侯國。建德侯國國都在今浙江建德市梅城鎮。吳黃武四年(225年)孫韶改封,建德侯國除,置建德縣。1992年4月1日,建德撤縣置市(縣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