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昔日闻名小城,曾两度被定为首都,如今沦落到18线小县城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里,出现过很多有名的人和事,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多人都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不仅是人和事,就连一些繁华过千年的古城都可以在岁月的洗礼中,往日的辉煌消失的无影无踪。在河北,就有这样的一座古城,它就是大名府。

河北昔日闻名小城,曾两度被定为首都,如今沦落到18线小县城

河北昔日闻名小城,曾两度被定为首都,如今沦落到18线小县城

可能对于一些不太了解历史的人来说,大名府这个名字还是很陌生的,但是其实大名府在历史上的作用非常大,《水浒传》曾描述其“千员猛将统层城,百万黎民居上国”。

大名府也曾是河朔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对于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骚扰有着非常重要的军事作用。

河北昔日闻名小城,曾两度被定为首都,如今沦落到18线小县城

其实早在春秋时期,大名府就已经非常的有名了,可能有很多小伙伴听说过五鹿城,那是大名府当时的名字。春秋末年的时候,魏武侯曾在这里设立陪都,晋国灭魏之后,此地又称为“魏”,魏州、魏郡都是她的名字。

河北昔日闻名小城,曾两度被定为首都,如今沦落到18线小县城

到了隋朝的时候,因为开设了大运河,大名府又有3个码头和8个渡口,所以就连隋炀帝都游船经过此地。

之后又到了唐朝,这里就已经成为了政治和文化的中心,在晚唐的时候,大名府的规模已经非常的庞大,地域接近100多公里,成为了当时实至名归的大都市。

河北昔日闻名小城,曾两度被定为首都,如今沦落到18线小县城

再看宋朝的时候,大名府的重要性又更上一层了,它和开封府、应天府并称为三大都。因为契丹的攻击,宋仁宗在宰相的建议下,将大名府建为都城,还在里面放置了很多重兵。

河北昔日闻名小城,曾两度被定为首都,如今沦落到18线小县城

那么如此闻名,又两次成为都城的大都市,又是为了什么没落呢?

到了明朝的时期,政治中心逐渐向北移动,北部的北平成为首都,得到了非常大的发展,所以北方的游牧边界也跟着大幅度移动。大名府的作用就逐渐变弱了,那么失去了政治上的需求和支撑,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名府的没落也就不奇怪了。

河北昔日闻名小城,曾两度被定为首都,如今沦落到18线小县城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大名府的位置。大名府处于漳、卫两河之间,所以经常会受到水患的侵扰,天灾这种事情,还真的是躲不过的。

河北昔日闻名小城,曾两度被定为首都,如今沦落到18线小县城

所以因为水患,大名府中生活的人逐渐减少,也逐渐加速了大名府的衰落。可惜的是,在公元1401年的时候,黄河泛滥,大名府被一场大洪水直接淹没,使大名府受到了致命的打击。

河北昔日闻名小城,曾两度被定为首都,如今沦落到18线小县城

也就是这样,千年闻名的都城大名府,在天灾和人为的原因下,逐渐走向没落,如今的大名府,也不过是一个18线的小县城,再也没有了千百年前的辉煌模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