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統項目管理師案例分析小抄之配置管理、變更管理

案例小抄:配置管理過程

(1)制定配置管理計劃

(2)配製標識

(3)配製控制

(4)配製狀態報告

(5)配製審計

(6)發佈管理交付

案例小抄:創建發行基線的步驟(拾糞賠草雞瘟用)

配置管理員識別配置項

為配置項分配標識

為項目創建配置庫,並給項目成員分配權限

項目成員根據自己的權限操作配置庫

形成文件

使基線可用

案例小抄:配置管理改進措施

(1)從項目整體出發,做好配置管理規劃

(2)定義合理的配置管理流程,規定項目中出現變更的處理辦法

(3)與各方干係人達成共識,組建配置管理委員會

(4)識別配置項,併為配置項建立惟一標識,保證其可追溯

(5)建立配置基線,使重要配置項處於受控狀態

(6)定期提效配置狀態報告,改進配置管理方法

(7)組建配置管理方案設計小組

(8)仔細瞭解單位的情況、歷史、人員、組織形式等

(9)對配置管理工具進行有效評估

(10)制定全面有效的配置管理計劃,包括建立配置管理環境、組織機構、成本、進度等,在配置管理計劃中詳細描述,建立示例配置庫、配置標識管理、配置庫控制、配置的檢查和評審、配置庫的備份、配置管理計劃附屬文檔

(11)梳理變更脈絡,確定統一的最終需求和設計;

(12)梳理配置項及其歷史版本;

(13)對照最終需求和設計逐項分析現有配置項及歷史版本的符合情況;

(14)根據分析結果由干係人確定整體變更計劃並實施;

(15)加強整體版本管理。

案例小抄:配置庫的作用

(1)記錄與配置相關的信息

(2)利用庫中的信息可評價變更後的後果

(3)從庫中可提取各種配置管理過程的管理信息,可利用庫中的信息查詢回答許多配置管理問題

案例小抄:配置項

典型配置項包括項目計劃書、需求文檔、設計文檔、源代碼、可執行代碼、測試用例、運行軟件所需的各種數據,它們經評審和檢查通過後進入軟件配置管理。

案例小抄:配置識別的內容

配置識別的內容如下:

(1)識別需要受控的軟件配置項。

(2)給每個產品和它的組件及相關的文檔分配唯一標識。

(3)定義每個配置項的重要特徵及識別其所有者。

(4)識別組件、數據及產品獲取點和準則。

(5)建立和控制基線。

(6)維護文件盒組件的修訂與產品版本之間的關係。

案例小抄:配置管理系統要達到的目標

建立一種方法,前後一貫的識別和提出對基準的變更請求,並且評估這些變更的價值和有效性

通過考慮每一變更的影響,提供改進項目的機會

向項目管理團隊提供方法,以前後一致的方式把批准和拒絕的所有變更告知項目干係人

案例小抄:變更管理活動的內容

識別可能或已經發生的變更

管理每個已識別的變更

維持所有基線的完整性

根據已批准的變更,更新範圍、進度、成本、預算、質量要求,協調整體項目內的變更

基於質量報告,控制項目質量使其符合標準

維護一個及時、精確的關於項目產品及其相關文檔的信息庫,直至項目結束

案例小抄:變更的原因

1、計劃、定義有誤;

2、項目執行有偏差;

3、外部環境的改變;

4、客戶新的需要;

5、為了應對緊急事件。

變更管理是配置管理的一部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