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级教师何必钻:一程山水一程歌

名师慧语

要在教育的天地间赢得生命润泽、岁月光辉,唯有不断修炼,勇猛精进,每个灵魂才能拥有高贵的“存在感”——何必钻

名师画像

特级教师何必钻:一程山水一程歌

特级教师何必钻老师

何必钻,浙江温州人,正高级教师,浙江省特级教师,现任温州市教师教育院小学语文师训员。

他先后获得浙江省春蚕奖、省优秀教研员、省教改之星、“江浙沪”长三角地区教科研标兵等荣誉。多次在全国性的“千课万人”、“现代与经典”、“浙派名师”等大型观摩活动中执教示范课,受邀在山东、江苏、四川、河南、云南等省以及省内各地作讲座200多场。

他长期致力于“言语教学”和“阅读策略”两大领域的研究,并在温州地区进行实践推广,《小学语文言语型教学的实践研究》获浙江省人民政府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小学语文阅读策略培训课程》获温州市教师培训精品项目一等奖。主持《指向言语形式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等14项省、市级教科研课题,10项获省、市教科研成果评比一、二等奖。在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80多篇,出版专著《言语型教学新思路》,编著编写《经典先锋教案:语文课》等16本教学用书。

名师故事

他是语文路上的点灯人,怀着一颗赤子丹心,杏坛耕耘,润物无声。他从学科老师到教学副校长,从县教研员到市师训员,从一线教师到特级教师,山水程程,程程总关语文情。“德爱礼智,才兼文雅”形容他实不为过,他一路前行的责任与使命是引领一线教师专业成长,一道在语文的世界里营建生命拔节的精神家园。

特级教师何必钻:一程山水一程歌


寻梦语文,潜修行

1991年,苍南县一所乡中心小学新分配来一名“小老师”,教两个班的语文,还兼副科和班主任,课时表排得满当当的。年轻的他自有所向披靡的“无影掌”,可化忙碌为充实,化劳苦为成绩。他除了日常的语文课内教学,更注重孩子的课外学习,每天带领着孩子晨间背诵、午休练字,订阅《中国少年报》,给学生朗读连载儿童文学,带着学生一起寻找语文的情趣,寻找学习的快乐。

特级教师何必钻:一程山水一程歌

语文课堂是梦开始的地方,追逐语文的路上,失败与挫折都是走向名师的垫脚石。他第一次代表乡村小学在城乡结对活动上公开课,为了突破教学难点,制作了直观的演示教具,很是得意地把教案“走”了一遍。课后,充满期待的他却只是听到了一句“教具做得还不错”的评价。这句话背后的意思深深地警醒着他,也激励着他,“一定要把语文课上出名堂来”是源此做出的决定。如果没有那句话的鞭策,如果没有当初的那份倔强,一定不会有现在的“何特”。越挫越勇的品性,注定是不平凡的人生。

1998年,他调到师资力量雄厚的龙港一小。课堂是教师成长的主阵地,他深谙此道,特别注重课堂技艺的雕琢和打磨,比如阅读话题的创设、语段教学的铺展、课堂节奏的把握,还专门收集一些特级教师的课堂三语(引导语、过渡语、评价语),摹仿化用在课堂上。玉需琢,课要磨,随着时间的推移,学习的积淀,他的课堂中的师生对话慢慢圆融,课堂情境渐渐美妙。在课堂的背后,他阅读专业理论书籍,背记古典诗词歌赋,珍惜每一天的业余时间,珍惜每次从家到学校的徒步时间,用来回温一个教育情境,回想一个教育思考,或用来背一首诗,吟一曲词。可见,一个人的成功取决于他的业余时间,不是个传说。

2002年,正值网络兴起、BBS论坛盛行的时间,他不经意间撞开了网络的大门,经常在人教网小学语文教育BBS论坛上发表有见地的贴子,热心主动为一线教师答疑解惑。这引起了人教社小语室的关注,邀请他担任小语论坛的版主,共同管理并回复网友们关于语文教学的问题。“高处不胜寒”,何以不负卿?位居版主,总得有拿得出手的“语林绝招”吧?他每天“强迫”性的练功——学习、思考、消化课标理念,以便更好“化解”网友们的教学问题。因在论坛人气高涨,影响广泛,他们几位版主被全国小语会崔峦理事长誉为“网络时代青年教师的代表”。“明星效应”从线上逐渐辐射到线下,他得到了省、市教研员的关注和鼓励,逐渐在浙江省内外有了知名度。教育星空,浩瀚如海,广博深邃,要在教育的天地间赢得生命润泽、岁月光辉,唯有不断修炼,勇猛精进,每个灵魂才能拥有高贵的“存在感”。


教研路上,精领航

2007年,因在苍南县小学语文教学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他上调到县教研室,担任小学语文教研员,一做就是7年。在这7年中,苍南县的小语教学如“春风吹过满枝丫”。在他的躬耕实作下,专业学术氛围浓郁,教学教研气氛高涨,凡对语文教学有追求的老师,大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架势,渴望在一方教坛大显身手。

特级教师何必钻:一程山水一程歌

他勇于创新教研活动形式。针对农村教师学习机会少的劣势,他凭借“苍南教研网虚拟教研室”这一网络平台,组织了“走近名师,感悟风格”大型网络教研活动;组织了基于课例现场进行“头脑风暴”式的深度研讨活动;全程策划的“网络语言,进入小学生作文值不值得鼓励和提倡”的语文主题辩论赛,引起了广泛关注,《教育信息报》、《温州日报》等媒体先后报道了此次活动。

他积极开发建设课程资源。作为苍南县课程改革领导小组成员,他在调研中发现农村教师缺少必要的、适用的、切合本地的教学参考资源,于是组织全县骨干教师编写了《语文新参考:人教版实验教材教学锦囊》三册,由中国文艺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成了一线老师手头一本实用的教学手册。他还担任了浙江省教研室组织的《经典先锋教案:语文课》的副主编工作,参编温州市教研院的《小学语文板书设计精选》,为农村小学课程改革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建设做出了成绩。

他积极参与教学研究改革。他从学科建设高度积极投身于全县的教改实验,从师资、课堂、课外几个维度进行教改研究实验,并在全县区域进行推广。先后主持参与了《指向言语形式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等3项省级教研规划课题,他对学生学业评价改革进行有益的探索,通过科学的试卷编制推动考试命题的改革。他在全县各年级开展《毛虫与蝴蝶——儿童阶梯阅读的实践研究》的课题实验,推动学生爱阅读、多阅读、会阅读,让儿童阅读之花开遍苍南大地。

他热心服务一线教师需求。作为教研员,他总是玩“乾坤大挪移”,待在办公室的时间极少,经常深入一线下基层,到欠发达乡镇,到村完小,和老师们一齐探讨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每学期听课80余节。每逢本县教师要参加各级各类教研活动和教学比赛,总是当好幕后英雄,一字一句地推敲教学流程,一遍一遍地反复打磨,全程参与,全心投入,殚精竭虑地打造“精品课”。课堂是思想的外在形式,思想又内在引领课堂。每届优质课赛课,执教老师凭着“何氏点子”,总能笑傲赛场,名列前茅,苍南县的优质课亦成了诸多老师期待的风景。


师训平台,谱新篇

2014年开始,他调到温州市教师教育院,负责小学语文学科培训工作。专注、严谨是他的工作本色,为了依托师训平台,真正促进温州地区教师的专业发展,他呕心沥血,迎风领跑,为语文教坛再谱新篇章。

特级教师何必钻:一程山水一程歌

他严谨务实,研发一线需求项目。为了让培训项目有的放矢、针对性强,他在项目研发中做到“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关注当前教育教学动态,把握课改热点问题;另一面深入一线,通过座谈、访谈、问卷、调查,了解他们的教学需求和实践困惑,进而严谨地开发培训项目。如针对语文策略学习弱化的现象,开发了《小学语文阅读策略学与教培训项目》;针对深化课改对教师的新要求,开发了《小学语文整合与拓展研修项目》;针对学科教学方法艺术,开发了《小学语文语段教学培训项目》。近年来,共开发了12个培训项目,其中《小学语文阅读策略培训项目》《小学语文语段教学培训项目》均获得温州市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精品课程一等奖。这些培训项目着眼学科核心,直击教学现状,切准教师专业发展的瓶颈,犹如一道道“吸睛大法”,以至期期培训报名人数爆棚,好评连连。

他不辞劳苦,积极承担授课任务。作为研修项目的主持人,他在承担了大量繁琐细碎的管理工作之外,并没有把自己定位于一个培训的组织者、管理者,而是定位于专业的指导者、引领者。他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激情上课,决不老调重调、新瓶装旧酒,如《统整与跨界:小学语文整合与拓展的课程思考》《阅读策略的课堂追求与实践智慧》《指向阅读力的学习活动设计》《基于统编教材的学习活动研究》等课程,广受学员好评。近年来,给各种培训班开出50余场、20余种不同内容的讲座,共计培训学员1500余人次。

他宽严相济,提升培训管理艺术每期培训班的学员来自全省各地,要在短短的几天内赢得参训老师的认可和支持,真是一种挑战。他一方面以小组为单位,将考勤、讨论、发言、作业等要求进行打包捆绑式管理,使小组成员在团队舆论和集体荣誉中“同坐一条船,劲往一处使”。另一方面,他睿智远思,独具匠心地设计活动,让培训管理艺术化产生无限生产力,让学员在轻松愉悦中建立团队归属感。他不以培训者自居,高高在上,而是重情惜缘,平等待人,与学员关系融洽。每个培训项目结束,学员们的匿名评价,满意率达到100%,非常满意率高达99%以上。还有什么比一线教师的认可,更让人欣慰的呢?


丹心赤忱,掖后学

他治学严谨专注,为人亲和慈悲。他主持名师工作室数期,从不以“特级”的名义居“师”自高。作为导师,他特别注重教学技能的培训与课堂技艺的提升,心贴心、手把手地倾囊相授,高度重视培训时效性。同时他又非常注重教师专业阅读的培养与引导,时常举办教师读书会。同行在语文路上,他和学员亦师亦友,课堂中留下他们共同研讨的痕迹,校园中留下他们自由言说的欢笑。每一次导课,他都全情投入,和学员一起为某个精彩设计而击掌,为某个环节别扭而纠结,在每一节公开课里饱含着他的梦。“学贵得师,亦贵得友”,彼此因着语文,共处一“室”,岂是幸福两字可以了得!人格的魅力再加上教学的“无敌神功”,无数“何”粉,总是千方百计想参加他的工作室——共进修,同成长。

特级教师何必钻:一程山水一程歌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他充分发挥特级教师辐射引领作用,不负每一次所承担的任务。他先后受聘浙江省教育厅“浙派名师”培养工程学科导师,结对指导陈先松等3位老师;受聘为省教育厅“百人千场”省派专家,先后送教丽水松阳县、舟山定海区;担任温州市“十三五”领军教师培养学科导师,指导李娜等6位名师成为区域影响力教师;受聘温州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指导研究生发表科研论文,提前考取教师编制;担任“浙江省何必钻名师网络工作室”主持人,招收来自全省各地的学科带头人30人,网络学员近800人,开展线上线下活动43次,访问量150000多人次。他连续担任三届的“温州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共招收学员45人,因培养成绩显著,被评为温州市优秀名师工作室,工作室活动被《温州晚报》整版报道。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他本着一颗语文心,无私向“何”徒。从2013—2019年的四届浙江省教坛新秀评比,连续有林上幸、杨州、李求宝、柯珂、黄亦娜、王敏燕等6位徒弟评上了“浙江省教坛新秀”。近8年来,在温州市“三坛评比”中,先后有肖维源等23人评为温州市教坛新秀、孟丽珍等17人被评为市教坛中坚。李求宝获省优质课一等奖,冯海波等6人获温州市优质课一等奖。学员杨州等4人被评为温州市名教师。指导青年名师杨州、李求宝、柯珂等人在全国名师“新教材、新教法”观摩活动、全国新体系作文大赛中执教公开课。语文路上,他是虔诚的跋涉者,也是卓越的领航员,一个他,走出千万个的“他”,他用其一腔热情,纵情放歌教育的诗意人生,不负韶华,不负语文。


坚守初心,得始终

他离开了课堂一线,悄然十二年,而课堂依然是其割舍不下的牵挂。课堂是名师一路成长的基石,是诠释语文思想的土地,怎会轻易离弃!每学期不管多忙,他都要躬耕课堂——上几节下水课,“以身试课”不仅保持着他对课堂的敏感性和话语权,更是他对自己教学主张的践行与求索。如此这般“课堂情节”,始终鲜活在他的研究、指导、培训过程中。正像他所说的:“从言语教学——阅读策略——思维教学这一系列贴着时代行走的教学主张,更需要用‘课例’来言说,用一些‘概念课’来支撑。”“一朵具体的花,胜过一千种关于它的描述。”回首语文一路,他总觉得没有什么特别激动、值得骄傲的地方,殊不知多少一线教师在他的指引下成为教坛新星;殊不知多少寻常课堂在他的点拨中焕发丰盈的言语表现;殊不知一次次的培训讲座,点燃多少一线老师教学激情爱上语文;殊不知一期期的名师工作室平台成就多少平凡老师的梦想。而他总自比是教海中的一朵小浪花,殊不知他已在语文教坛激起千层浪,和出万般音。

特级教师何必钻:一程山水一程歌

教育家布鲁姆在谈论柏拉图时说到:“柏拉图式的洞穴图景描述了人类的根本处境。人是其所处时代及场所中权威意见的囚徒,一切人由此开始,大多数人也由此结束。教育就是从这种束缚中获得解放,就是上升到某种立场,从那里能够看到洞穴。”作为担当“老师的老师”这样一个角色的研训员,他希望自己不是“场所中的权威”,不是向一线老师灌输各种现成的真理,而是带领老师一起上升到能够看到“洞穴的某种立场”。一群人一齐努力看到洞穴,何尝不是一道耐人寻味的风景呢?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教坛跋涉二十余载,育人无数,劳绩可数,而他总默然无声,肩负责任和使命与生命同行。他常谦逊地说:“我们最终成为什么样的教师,从某种角度来说,可能不在于我们的能力,而在于我们的选择。”而选择需要一种睿智,需要一种勇气,更需要一种情怀。平凡的安逸,是常态人生,而在他的骨子里总是有着“必钻”的因子。选择了语文,必钻出个名堂;选择了远方,必钻出个梦想,去唱响程程山水的行者之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