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發紅包”蘊藏教書育人的“精神富礦”

近日,河南焦作市某小學班主任張鬥豔為全班64 名學生,每人準備了一個3 元的紅包,寄意孩子健康、成績、快樂都100 分。張老師稱,這些錢都是連號的,希望孩子們能心連心。同時在紅包裡還準備了書籤,男孩子是世界地圖,希望他們胸懷天下;女孩子是名人簽名,希望她們腹有詩書氣自華。

“班主任發紅包”蘊藏教書育人的“精神富礦”

紅包作為人情社會的一種潤滑劑,作為一種傳統民俗,承載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希冀。從這64 個特殊的紅包裡可以看出班主任是位有心人。可想而知,為了準備紅包,張老師少不了親自或者委託他人到銀行兌換連號的一元錢。她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和敬畏,對教書育人的認同和投入全都蘊藏在這64 個特殊的紅包裡。

在許多人都只注重孩子們的知識學習和考試成績的時候,張老師將快樂、健康置放到和成績一樣重要的位置,折射出她理性、成熟的教育觀念。少一些功利和短視,多一些尊重教育和學生成長規律的循序漸進,就能讓教育更有品質、更有格調。

“班主任發紅包”蘊藏教書育人的“精神富礦”

當今社會,家庭結構的小型化,讓“00 後”集萬千寵愛於一身。如果不能進行有效的教育和引導,孩子們就可能變得以自我為中心。所以,在孩子們成長的過程中,學會和他人相處,是不可或缺的社會一課。讓孩子們懂得把握“有所為有所不為”的規則與邊界,明白“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也是教育者們需要關注的重點。提升班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讓孩子們“心連心”,要求教師不僅要做傳授知識和技能的“經師”,也要做能夠引領學生們精神世界成長、燭照學生們人生道路的“導師”。

“班主任發紅包”蘊藏教書育人的“精神富礦”

希望男生胸懷天下,希望女生腹有詩書氣自華,教育的過程,不止於教書,更重在育人。儘管急劇的社會變遷改變了教育生態,但是教育的精神內核卻始終不變——善於激發喚醒,善於點燃塑造。從這個角度上說,“班主任發紅包”看得到的是實實在在的紅包,背後卻蘊藏著一位老師教書育人的“精神富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