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国人为何没存款的习惯?背后居然和其历史上的一次大危机有关

米国凭借在两次世界大战中赚的钱,使米国当时一个经济落后的国家,一跃成为掌控世界市场的霸主,以至现在的垄断金融市场和其近100年来的几次金融事件有关。第一次石油危机,全球陷入困境,美元却因此与石油挂上钩;1837年美国大恐慌,旧金山金矿来救急;1907年美国银行危机,美联储随之诞生。这些是危机,也是机遇。俗话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于是2008年,米国次贷危机爆发,此次危机波及全球范围,美国经济因此受挫数十年。股市去全面崩溃的那天是周四,米国国民称之为黑色星期四。

米国人为何没存款的习惯?背后居然和其历史上的一次大危机有关


那么这次次贷危机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呢?话说米国的目标就是大力发展经济,刺激国民消费,这次米国政府把目标放在了当时潜力巨大的房地产上。本来像我们现在的操作,房子贵,银行贷款付首付,之后慢慢还就好了嘛。但是人一赚钱多了,就会变得更贪婪。银行突然发现,尽管只是付一个首付钱,也还有很多百姓负担不起。于是银行就降息,人们贷款的利息就变少了,于是就有更多的人愿意贷款了。那银行就靠贷款的利息来生活。

米国人为何没存款的习惯?背后居然和其历史上的一次大危机有关


本来这也没什么,直到美国政府和信用评估机构以及保险公司的出现,把这事儿给弄复杂了。政府这降息的政策一出,贷款买房的人越来越多,慢慢的银行里堆满了欠条。这时候银行便把这些欠条卖给了投行,投行把它包装成了理财产品——债券。这个债券按其还款的可能性高低分为低,中,高三种风险水平的债券。反正这个时候银行降息,钱存在银行里也不会甚升值很高,于是大家都买了债券。大家肯定都会买低风险的,那高风险的怎么办呢?这时候信用评估机构与投行勾结在了一起。高风险与低风险债券搭配在一起卖出。并且此类债券都被评估为低风险。

米国人为何没存款的习惯?背后居然和其历史上的一次大危机有关


本来大家都很开心,百姓有房子住,银行投行有钱赚。但是随着一直走高的房价,事情开始变了味儿。话说随着激增的住房需求,房地产商开始大量开发土地,房地产业似乎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另一方面保险公司也嗅到了金钱的味道,大家都相信房价会一直涨,加之房价下跌有保险公司赔,所以很少有人愿意从这个梦中醒来。


米国人为何没存款的习惯?背后居然和其历史上的一次大危机有关

直到房价涨到人们付不起房贷,最后直接跑路,银行收回大量房子,市场上一下子出现太多空闲的房子,加之米国地广人稀,供过于求。因而房价出现断崖式下跌。许多普通人一辈子的积蓄,瞬间缩水,大量人口失业。米国经济大伤元气。

我想这大概就是米国人不喜欢储蓄的原因吧,因为他们觉得钱和房子随时都会贬值,不如及时行乐,获得最大程度的快乐。你们觉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