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股灾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碰撞

最近,我在一次受访中,分享关于美股股灾

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观点。

01

美股熔断与经济结构性偏离

随着新冠疫情的疯狂肆虐,全球股市动荡。很多投资者认为,新冠疫情是此次股灾的始作俑者,这会是美股熔断的真正原因吗?这是否意味着,美国经济深陷在危机之中?

1、怎么看美股熔断的现象?

首先,我必须说,“熔断”是个现象,而不是本质。相信很多人都看过《小王子》的故事,里面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只有用心才能看得见,本质的东西用眼是看不见的。

【敲重点】“熔断”是个现象。

“熔断”只是说当天标普500指数跌幅超过了7%,而”熔断“本身并不代表经济一定出了问题。但是,在熔断背后,美股连续暴跌则跟经济有非常大的关系。

这一次暴跌,有些专家的解读说是因为新冠疫情,也有些人认为和石油价格战相关。我认为这两个影响因素,都是黑天鹅事件,但美股的暴跌和这两个黑天鹅事件都没有直接关系。

我们研究团队曾在今年年初,做过一个股灾预警的模型。1月2日时,我们已经看到美股暴跌的预警信号,那时,无论是新冠疫情还是石油价格战,尚未在美国产生经济方面的影响。

2、美国经济的结构性偏离

在我看来,美股这次暴跌的根源,是美国经济里一些结构性的偏离。这一次的暴跌,和之前几次暴跌差别巨大。

首先,我们的股灾预警信号可以看到,这次股市在暴跌之前和基本面的偏离远远大于之前所有股灾。包括1987年单日暴跌22.6%,和1929年导致美国十多年大萧条的事件。

美股股灾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碰撞

最上面的黑线是我们的模型,越高越危险。红线是预警,红线之后,黑线跳起来很正常,表示股市异常暴跌。红线之前,可以看黑线多高,以此来判断后面股灾的严重性。

可见,这次的经济泡沫比过去30年的都要大得多。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这一次股灾,下跌会是历史上最快的一次”。

再细到下跌幅度,虽然最近两周在涨(原因是美联储注水),但从模型上看,我认为还有空间会继续下跌。

背后的原因不复杂,即股市过热偏离了基本面。用巴菲特之前很喜欢的一个分析方法来看,是股市的增幅远远高于GDP的增幅。美联储注水其实是饮鸩止渴,会给未来埋下更大的危险。

这是否意味着,美国经济深陷在危机之中?这次股灾会对美国经济造成巨大伤害,但美国有非常强大的经济和金融体系。

比方说,在标准普尔500里面占比重最大的五只成分股,是美国最大的五家科技公司(微软,苹果,亚马逊,谷歌,脸书),而它们背后的盈利能力与成长空间并不虚高。

他们加起来占了标准普尔500里1/5的比例,当经济回暖,投资者停止恐慌,股市会上升。而美国经济的基本面,或不会受到巨大的影响。

美股股灾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碰撞

02

金融资产正在回归应有的价值

由美股引发的股市暴跌、债市崩盘和流动性枯竭,这是否意味着,金融资产被过高估算,正在回归应有的价值?

很多投资者不相信自己的金融资产价值,纷纷开始抛售,还发生一些连锁反应,社会、经济都受到了波及和影响,这种影响的背后,企业家和创业者最应该关注的是什么?

的确,金融资产正在回归应有的价值。之前,巴菲特入手达美航空,他认为达美航空当时的股价46块是远远低估了它的真实价值。

正如我们所知道的,这一段的恐慌抛售,导致达美航空股价跌到了21。但从巴菲特价值投资的角度来看,这都是短期波动,不会影响到达美航空长远的估值。(巴菲特最近又在低谷20多美金时卖出,这操作怎么看着,都和A股散户一样了)

美股股灾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碰撞

连锁反应发生时,投资者需要考虑的,是规避恐慌造成的大幅下跌的影响。同时,在股灾结束之后,我们应寻找低估值股票的机会。

从社会和经济层面来讲,这些暴跌现象和疫情会对企业造成非常重大的影响。很多企业的正常运作会陷入停滞,之后的连锁反应还没有显现出来。

而这些连锁反应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对实体经济带来冲击,而股市和金融体系的危机,也导致这些企业在最需要融资信用和流动性的时候,拿不到相应的支持,继而增加非常大的风险。

美国评级机构会把公司和发行债券机构分成很多等级,只有那些信用最好的或者评级最高的公司,才有可能在危机时获得贷款以渡过难关。而占美国经济体量50%以上的中小型企业,大多数并没有足够的信用来拿到应对危机的资源。

对于企业和创业者来说,这段时间会是非常困难的,因为资本收紧,所有人都想持有现金而不愿意承担风险。创业者很难拿到更多的资源,即便拿到了,也不会是很好的估值。

如果美国无法在短期内解决信用危机,这将导致很多人失业,公司会倒闭,对美国社会的影响将是过去近百年来最大的衰退。


美股股灾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碰撞

03

是什么推动了数字化变革

这次股灾和新冠疫情带来很多创业的机会。例如,此前,美国很多金融机构和大企业并没有像中国企业那样推进数字化的进程。

主要原因是美国的消费者并不习惯这样的消费方式,但疫情的发生迫使我们必须改变自己习惯的方式,间接推动各行各业的数字化发展进程。

这时,剧变会产生非常多的创业和数字化转型的机会,但这些机会比起美国整体的经济衰退,确实要小得多。

经济发展是技术和金融相互作用的结果,如果上一波金融和技术的关系正在走向平衡,那么从下一波的发展来看,有哪些新的技术可能给下一轮经济和金融带来影响或颠覆,又有哪些技术在当下的金融价值被低估?

这是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经济发展是技术和金融相互作用的结果,上一波美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技术发展有非常大的关联性。

这里说的“上一波”,是指从2000年以后,过去20年美国经济和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下一步的发展一定会适合技术的发展,回顾人类历史的发展,可以看到每一次经济的巨大发展都是和当时的技术相关。

这一波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技术发展,产生巨大的生产力,而这种生产力是不会因为短期的经济下行和金融危机就会被抹去的。

如果美国真的进入了衰退期,而疫情在未来一到两年内没有得到有效控制,人类的社会组织形式会有一次根本性的改变,下一轮的颠覆会来自于如何应对这些对我们熟悉的生活方式的改变。

04

有利于数字化发展的改变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我最近在看美股的表现,当大盘和所有的大公司都在跌的时候,有一家公司的股票会涨,就是zoom。

一旦大盘在涨时,zoom的股票又会跌。这说明我们对这样的在线办公模式的未来心存疑虑,不确定能有多大的价值。

当大盘在跌时,我们又认为在线办公模式的发展会越来越重要,就会给zoom更高的估值。而在大盘上涨时,我们就认为危机也许过去了,也许我们就不需要在线视频会议的系统。


美股股灾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碰撞

我认为,技术对社会的贡献是一个长期持久,但并不是很快能够实现的过程。Google、亚马逊都是经历过很多年的挣扎,才能够得到飞速发展的。

而uber,airbnb这些模式直到今天还面临旧的监管体系的种种限制。从历史上看,对技术的压制往往是来自于旧的法律法规和旧的商业运营模式。

例如,飞机刚刚发明时,遇到一个巨大的问题。当他飞跃了私人领地时,根据旧的法律, 我们需要去申请经过私人领地的许可,但是飞机飞过如此多的私人领地,不可能一家一家去申请。

所以,飞机早期的运营可以说是每天都在擦边,直到后来经过了很久才可以通过立法,使飞机能够在不申请许可的情况下飞越私人的领地。

这一次金融危机和疫情的发生,或许对产生一个好的副产品,就是法律法规可能会针对数字化变革做出很多有利于数字化变革的改变。

我认为,数字化变革能够顺利地进入到下一个阶段,这种体制上的转变,会比技术上的发展要难得多。而这次的危机,也许可以有效推动数字化变革的发展进程。

在金融场景中,我们相对比较谨慎,银行对很多技术非常保守。高盛等公司开始尝试横空出世的新事物,比方说,量子计算。

但是我的观点正好相反,这样的技术其实很脆弱,需要很长时间才得以完善。其实技术可以是旧的技术,只要配备了全新的商业模式,就可以带来巨大的改变。二维码对信用卡的颠覆,足以说明这一点。

麦教授新书《数字跃迁:数字化变革的战略与战术》 即将出版,书里有详细的方法论,告诉我们怎么来面对和引领数字化变革。敬请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