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手殺人與借刀殺人,佛學學習筆記第29天

親手殺人與借刀殺人,佛學學習筆記第29天

昨天我們說了阿闍世王殺父後惶惶不可終日,佛陀說了各種理由開導他,說他父親是前世供養諸佛,得到善報才當的皇帝,那麼既然得到了善報為什麼又遭受人倫慘劇被兒子殺害呢?

佛陀的解釋是:你父親前世也做過國王,有一次外出打獵,什麼都沒打到,正在生悶氣,突然看到一位仙人。於是他遷怒於人,覺得自己沒收穫是因為仙人,命令手下殺掉了仙人。仙人動了真怒,臨終前賭咒發誓說:我是無辜的,你叫人殺我是動了心業和口業,等我來生轉世,一定用同樣的方法弄死你。你父親聽完很後悔,但是人死不能復生,他只好把仙人的屍體好好供養起來。你看你父親也殺了人,不也沒下地獄嗎?你怕什麼呢?

這段話裡提到心業和口業,還有一種叫身業。心裡動的年頭和嘴上說的話會造成心業和口業,而親自去行動就是身業。佛陀還講:心業和口業報應較輕,身報應教重。

阿育王的父親,沒有親自動手殺人,只是動口安排人動手,所以沒有犯身業,所以報應較輕,不至於下地獄。阿育王殺他父親也必定沒有自己動手,畢竟這個低位的人只需要動口吩咐。

佛陀繼續開導說:你父親在現世既得到了善報,也得到了惡報。他的死只不過是前世造的惡業瓜熟蔕落,難道是你的原因嗎?既然不是你原因,為什麼你會下地獄呢?

佛陀的這個理由,說出了因果報應很難說園的一點。張三殺了李四,動機很單純就是謀財害命,在世俗的角度很清楚,張三要負全責。但如果從生生世世因果來看,李四被殺死是因為前世作惡的到的惡果,張三隻不過是業力操縱下的傀儡而已。那麼張三真的要遭受殺人的惡報嗎?答案無論是怎麼樣,都很難說園。

如果有一個人,因為喝醉了酒,糊里糊塗的把自己的母親殺害了。清醒之後哭天搶地投案自首。那麼是不是要判過失殺人呢?但死者泉下有知,必定不想讓自己的兒子負罪服刑,自己死了已經夠不幸了,自己兒子還要去坐牢,母親的心理該有多難受啊。

這個案件該如何判,確實需要仔細斟酌。眼下還有一個更值得你思考的問題。醉酒殺害母親案與阿育王奪位殺死父親案算是同類案件嗎?你肯定會覺得不一樣,一個是過失殺人,一個是故意殺人,完全兩碼事。但是佛陀卻說這是同類案件。

佛陀仔細結實說:眾生有四種癲狂狀態,分別是貪狂,藥狂,咒狂,本業緣狂。我的弟子裡面就有四礦之人,他們為非作歹,我都不算他們犯戒。

這裡解釋下四狂,藥狂是說吃錯了藥引發精神錯亂,喝醉酒就屬於藥狂。咒狂是說中了咒語發了瘋,本業緣狂是說天生瘋子,這三種很好理解。

貪狂是說控制不住自己的貪慾而出現的癲狂。比如剁手黨,控制不住自己的購物慾一隻買買買。阿闍世王則是控制不住對父親權勢財富的貪慾的貪狂之人,是犯了病。那麼他殺父,與醉酒殺母有啥區別呢?都不是故意的,沒有任何犯罪動機。回一下之前我們說過的佛陀殺人事件,惡報是看動機不看結果的,如果沒有惡念是不受惡報的。所以阿闍世王不會下地獄。

引申下貪慾難以控制會引發貪狂,那麼性慾更難控制,是不是還可以加上色狂呢?那麼是不是所有因為貪慾,色慾引發的案件都不受惡報呢?

阿闍世王之所以老是覺得自己殺人,會下地獄,只是因為他智慧未開。佛陀用了很多比喻用以說明,俗人以為的殺人這回事是真,佛陀知道是假。你也可以看下因為你要吃羊肉,宮裡經常殺羊。人和畜生雖然有尊卑之別,但是同樣貪生怕死,你啥了那麼多羊都覺得沒什麼,殺一個父親又何必憂慮恐懼呢?

努力學習每天進步一點點,積跬步以至千里,雖然緩慢但我在前行的路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