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在对教师指手画脚、评头论足

教师是崇高神圣的的职业,担负着培养、教育下一代人的艰巨繁重的任务,教师用知识的力量去激励学生求知的欲望,以严爱之心架起师生之间友谊的桥梁。但是不知道什么时候,教师被要求蹲下来和孩子讲话,再到后来教师称为了“跪着的第三产业服务员”。想想是谁在这个过程中推波助澜,是谁仍然对教师指手画脚,品头论足?

是谁在对教师指手画脚、评头论足


教育体制内的少数管理者

直接要老师如何做,如何改变的,就是这些管理者,他们高高在上,不了解也不顾教师的工作辛苦,今天想一个主意,明天出一个办法,后天搞一个活动,总想着为教育做出点什么,让教师的工作不能投入,心不能定性。

教师稍有不听,便出台各种规定惩治教师。开会大放厥词:“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学不好的学生。”

还有的管理者,主动为老师包揽教学之外的工作,而且作为ZZ任务分配给老师,精准扶贫、植树造林,招商引资、社会调查、交通协管、文明督查……虽然这些人,只是管理者群体的个别人,但是,让教师不堪其威。

是谁在对教师指手画脚、评头论足


信口开河的社会名人

知名社会人士韩寒说:“老师就是那些北大、清华、复旦没考上,落到什么师范;师范中学习好的都不当老师,考研;当老师的就是那些中、低级的,学习不怎么好的。也别把老师当成什么,什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什么呀……”

还有一些所谓的社会名流,跟不不调查,不了解情况,就大谈特讲“现在的老师都赚补课费,上课不讲,补课再讲。”任何一个群体,都有先进和落后,我们相信,绝大部分老师是好的。

是谁在对教师指手画脚、评头论足


恶意中伤的培训机构

社会培训机构的建立,只为利润而来。一些机构为拉生源,诋毁学校教师,抬高自己那是常用的伎俩。像“老师课内不讲课外讲”也许便是他们的杰作。有时,他们去拉拢在职教师,不成功便反打一耙,说教师的坏话。还有的直接说学校里的教师大部分都不合格。这些培训机构坏的很!

新东方培训学校的俞洪敏在直播中直言,中国的中小学教师没有能力把中国的学生教好。

是谁在对教师指手画脚、评头论足


“专家型”的学生家长

莎士比亚说:"一千个观众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现在的一些学生家长,读了几篇网上的成功学,或者是看了几个蛊惑人的短视频,就把自己当成了教育的专家,他们会给你讲“快乐教育”也会给你说“严师出高徒”。

在教师面前略有收敛,背后根本不把教师放在眼里。当自己孩子有了不良表现,不是从家庭教育方面和孩子自身找原因,全归罪于老师,认为孩子生活习惯、学习成绩等等都应该老师负责。而且,这种家长会拿出各种理论来佐证教师的错误,你批评孩子,这种家长给你沟通说要有爱心,要鼓励,要表扬;你对孩子宽容一些,这种家长又变成了虎爸虎妈,要对孩子严格。这种父母虽然不多,但是,影响很坏。

是谁在对教师指手画脚、评头论足


“学生家长型”的专家

有一些专家,没有上过一天讲台,没有和学生和家长打过交道,但是纸上谈兵的功夫绝对一流,搬着教科书,理论条分缕析,遇到问题就指手画脚,永远的站在学生和家长一边,说教师不应该这样做,那样做也不好,这不利于孩子的发展,那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他们永远是对的,因为他们能让学生家长和老师对立起来,然后他们会站到学生家长的队伍里,对老师指手画脚,品头论足,赢得家长的认同;反过来,这些专家又是权威,是普通老师惹不起的主,老师只能默默接受,教师在这类专家嘴里必须是神仙,不然你达不到他的要求!

是谁在对教师指手画脚、评头论足


只为博眼球的不良媒体

现在如果家长和老师之间产生了一点矛盾或误会,一些家长就会轻而易举地拿出两把杀手锏:一是投诉教育局,二是打电话找记者。而媒体非常乐意报道这些事情,他们会把事情描述的非常博人眼球,引人关注,将一些教育教学事件断章取义,推波助澜,放大教师的过失,诋毁老师,讲教师的坏话。更有媒体拿个别教师过失向全体教师问罪。

新闻报道中几乎所有提及教师的内容,评论区都是骂声一片。不否认,教师中有害群之马,但绝不缺乏好老师。生活中,遇到很多家长对老师的评价也是负面偏多。感到某些媒体在报道相关问题的时候,导向有问题,有故意抹黑教师的现象。

是谁在对教师指手画脚、评头论足


媒体在报道中是否客观,有些媒体为什么要断章取义报道抹黑教师行业,对他们有怎样的利益?这么做是想达到一个怎样的目的?不过是为了吸引眼球,获取关注。

为什么会被人指手画脚、品头论足

教师是怎么被逼入服务业被人指手画脚品头论足的呢?根本原因有三:

一是物质上的剥夺,譬如要完善中小学教师待遇保障机制,健全中小学教师工资长效联动机制,这句话从上个世纪提出以来一直就是最美的纸上画饼,至于“教师收入不得低于当地公务员收入”的法令,更成了跨世纪的笑谈。

是谁在对教师指手画脚、评头论足


二是职业权力的剥夺,教师课堂的“惩戒权”被剥夺,所有的对学生的批评,都可能被专家和家长曲解成“体罚”。剩下的就是一味“激赏”、全盘肯定,学校教育充斥着一种动辄得咎的职业氛围。

三是真诚的剥夺,素质教育推行了多少年,也并未说清楚与应试之间的区别,反倒自己骑虎难下,教材频频遭遇质疑、活动造假,摆拍成风、“政绩工程”式的教育活动,基础教育给孩子的不是真诚的秩序,而是耳濡目染的弄虚作假、摆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