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生二胎不著急,父母們先問自己2個問題,再決定生還是不生?

想生二胎不著急,父母們先問自己2個問題,再決定生還是不生?

昨天吃飯的時候,聽到旁邊桌的幾個女孩子在討論父母要二胎的問題,其中一個年紀二十出頭的女孩子很大聲的說:“我爸媽說,他們想生二胎了,我說才不要,你們一大把年紀了,是自己生兒子還是給我生兒子?”

同桌的另一個女孩子附和說:“我爸媽也有這種想法,我告訴他們我已經很大了,不需要弟弟妹妹。讓他們趕緊斷絕這種想法,我不同意,除非不用我管。”

自從國家放開二胎政策後,很多父母蠢蠢欲動,想再生一個,讓自己孩子多一個親人,讓他們沒那麼孤單,有事也能相互幫襯一下。

可是你們家的孩子真的需要嗎?

1

我有個同學丁丁,一直對婆家頗有怨言。他們夫婦跟婆家關係很緊張,就是因為家裡有兩個孩子,公婆卻做不到一碗水端平。

丁丁的老公是家裡的老大,底下還有個弟弟。從小因為弟弟嘴巴甜,會哄人,哥哥比較木訥,婆婆就很偏愛弟弟。有好吃的,好玩的都是弟弟先挑,有事情就是哥哥去做。

哥哥雖然有點小嫉妒,但每次媽媽都說弟弟小,做哥哥的應該讓著弟弟。想到弟弟確實小,哥哥就安慰自己,等長大了就好了。

想生二胎不著急,父母們先問自己2個問題,再決定生還是不生?

現在哥哥和弟弟都結婚了。丁丁的老公是深圳一家互聯網公司的高管,收入不錯,弟弟在老家當公務員,日子也過的安逸。

兩個兒子都生活不錯,衣食無憂,照理說丁丁一大家子應該過的很幸福才是。

可是丁丁家的日子過得並不省心,公婆要求丁丁夫婦給生活費,丁丁按比老家退休工資要高的標準給了,過年過節再另給一萬。但她公婆說生活費少了,不夠用,要再加一倍。

丁丁就很奇怪,要知道他們老家是十八線小城市,兩個老人哪能花那麼多錢?

開始丁丁夫婦還擔心老人是不是經常電視購物或者買什麼保健品之類的被人騙了。

他們跟公婆說這些生活費用作日常生活完全夠了,你們要是想要什麼東西跟我們說,我們給你們買了寄回去。但公婆不同意,發了好大一頓脾氣,說丁丁小氣,他們不要東西,就要錢。

後來丁丁老公去問了很久,不說出原因就不給錢,他爸媽才說清楚。

他們覺得大兒子在大城市生活,有房有車,每個月收入那麼高。小兒子在老家雖說吃穿不愁,可是畢竟跟老大的生活有很大差距,所以他們想找老大多要點錢去補貼老二。

丁丁聽到真是氣的不行,她說他們在深圳表面看著風光,可是他們房子車子都有貸款,生活成本也高,並沒有那麼有錢。

當初他們剛去深圳的時候,一無所有,是從城中村裡慢慢熬出來的,他們打拼也很辛苦,老公經常要加班到深夜,生活壓力很大。

他弟弟雖然收入不高,但工作清閒,生活安逸,而且沒什麼負擔,在老家算過得不錯了。

這些事情他們以前也跟公婆說過,但她公婆不關心這些,就是覺得他大兒子能賺很多錢,而小兒子每個月就幾千塊的收入,過的苦巴巴的,他們要多幫襯小兒子。

想生二胎不著急,父母們先問自己2個問題,再決定生還是不生?

在他們的觀念裡,老二是家裡的弱勢群體,老大有錢,幫助一下弟弟是應該的。

可是哥哥和弟弟已經各自有自己的小家庭了,即使親如兄弟,也該有邊界。如果真有難事,親人之間互相幫助是應該的,但幫急不幫窮,更何況弟弟又不是生活不下去。

但父母無法理解,他們無法看著一個兒子過“好日子”,而另一個兒子在“受苦”。這種家庭的兄弟真能做到兄友弟恭,互相友愛嗎?

父母的偏心看似幫了小兒子,但大兒子一家因此對弟弟心存芥蒂,反而加劇了兄弟之間的矛盾。

2

我同事桃子,她爸重男輕女,就是想要一個兒子。那時農村政策是第一胎是女兒可以再生一個,於是她媽在四十歲的時候生下了她弟弟,當時她爸四十五歲。

自從她弟出生後,就是家裡的“皇帝”,要風得風要雨得雨,所有的人都要讓著他,寵著他。

想生二胎不著急,父母們先問自己2個問題,再決定生還是不生?

桃子在這種憋屈的環境里長大,後來好不容易考上了大學,但差點就沒讀成。因為要兩萬多塊的學費,他爸捨不得,差點把她的錄取通知書給撕了。

最後還是桃子從她爸手裡搶回來的,她一直央求她爸媽,再加上所有的親戚都來勸,她爸才答應讓她上大學。

桃子說她家經濟條件還可以,完全拿得出這筆錢,只是她爸想留給兒子。她爸一直說等兒子長大了,要給他買房子,買車,要給他娶老婆,讓他過得輕鬆。

這件事情給桃子留下了很深的陰影,她覺得父母太偏心了,感覺自己不像他們的孩子。

大學畢業後,桃子不想回家,就一直留在外地工作,結婚,生子。

在他弟讀初中的時候,他爸生病了,食道癌。後來開刀,化療,陸陸續續的治了幾年,癌細胞還是擴散了,在她弟念高中的時候去世了。

她爸臨走前拉著桃子的手說:“我很遺憾沒能看到你弟大學畢業,沒能看到他結婚生子。我以後不能照顧他了,這個重任就交給你了。”

想生二胎不著急,父母們先問自己2個問題,再決定生還是不生?

面對爸爸的臨終之言,桃子吐不出半個不字。

媽媽雖然有工作,但工資很低,而且爸爸之前看病花光了積蓄不說,還借了一些外債。最後在桃子承諾一定好好照顧弟弟後,她爸才嚥下了最後一口氣。

從那之後,弟弟的學費,生活費,家裡的外債這些都揹負在了桃子身上。桃子說那段時間壓力真的很大,除了孃家,還有自己的小家和婆家要照顧。

婆家和老公對她頗有怨言,她跟老公也經常吵架。

她老公說當初她爸生病,他們已經花光了積蓄給她爸治病,孝敬父母,他沒有異議,但對供養她弟心裡很不舒服。更何況他們有自己的小孩要養,經濟也不寬裕。大人縮衣節食的過日子就算了,但連自己的小孩也要跟著受苦,他接受不了。

桃子說她理解老公的想法,看著自己小孩受委屈,她心裡也很不捨。但她已經答應了爸爸,只能自己拼命工作,希望減輕老公的負擔。

這樣磕磕碰碰的生活了好幾年,一直到他弟大學畢業,她跟老公的關係才好轉了一些。

現在弟弟要結婚了,女方要求買房買車,家裡拿不出來那麼多錢,媽媽又打電話找她幫忙。

她覺得很苦惱,不幫覺得對不起父母,幫又不知道怎麼跟老公開口。

她說:“有時我真希望沒有這個弟弟,按理我們年紀相差很大,我應該很疼愛他才對。可是自從他出生以後,分走了父母的疼愛,加重了我的經濟負擔,激化了我和老公之間的矛盾。想到種種難過的日子都因他而起,我就沒法真心疼愛他。”

想生二胎不著急,父母們先問自己2個問題,再決定生還是不生?

我們始終隔著一層距離,沒辦法做一對親近的姐弟。我們不像姐弟,更多的時候感覺我是多了一個兒子,但我明明沒有想要養兩個孩子。

生二胎,看似是父母自己的選擇,但他們中的大多數父母並沒有想清楚就生了,導致後面很多的家庭矛盾。最重要的是,老大若因此心理受傷,可能一輩子都難以自愈。

3

有個朋友前幾年也生了二胎,她家老二現在兩歲多。她說老大很乖,很安靜,老二很會吵鬧,他們夫妻有時就會不自覺的把所有的關注力都放在老二身上,忽略了老大。

直到有一次他們拿玩具在哄老二的時候,不小心看到了老大渴望的眼神,才驚覺老大也需要他們的關愛,只是他內向不會表達。

會哭的孩子有奶吃,不會吵鬧的小孩往往容易被忽略,但不代表他們不想吃奶,不想被愛,心裡不會受傷。他們只是更懂事,更會忍讓而已。

想生二胎不著急,父母們先問自己2個問題,再決定生還是不生?

不管是《歡樂頌》裡的樊勝美,還是《都挺好》裡的蘇明玉,她們都是父母偏心下的產物,她們表面過的很好,內心卻千瘡百孔。童年的陰影讓她們既渴望愛又拒絕愛。

著名的奧地利心理學家阿爾弗蕾德·阿德勒說:

幸運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希望父母們在生二胎之前先問自己兩個問題:

1, 為什麼要生二胎?

是你們自己想再生一個孩子,體驗養孩子的樂趣還是抱著給你家老大多一個親人的想法?

如果是你們自己想生,你們想好要怎麼養了嗎?身體,經濟,精力等各個方面都做好準備了嗎? 要知道把孩子養到成年是父母的責任。

如果是想給你家老大生個兄弟姐妹作伴,那你們有徵求過他們的意見嗎?他們是否想要?是否需要?如果他們不想要,那你們期望手足友愛的畫面可能不會出現。

2, 如果你們生了二胎:

在成長過程中你們能不偏心,能對兩個孩子付出同等的愛嗎?

在孩子們將來發展際遇不同時,你們能不多加干涉,讓他們獨立生活嗎?能不強行要求他們伸以“援手”,讓他們自由決定嗎?

如果都考慮好了,認為自己條件允許,心智成熟,覺得你們能養好他們,讓兄弟姐妹之間互相友愛,彼此是親人又相互獨立。在困難的時候可以相互扶持,在平時又能做到互相尊重,不造成對方的困擾。

那自然是你想生就生!

如果還有猶豫,請捫心自問:你們對兩個孩子能做到一碗水端平嗎?能做到公平嗎?

如果不能,請不要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