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無所依》:在渾濁世界裡,你的內心得有一架衡量善與惡的天平

《老無所依》:在渾濁世界裡,你的內心得有一架衡量善與惡的天平

這幾年,打開熱搜榜,總能看見不少駭人聽聞的故事:

郭德綱徒弟有房有車卻眾籌千萬、假乞丐乞討月入過萬、在某品牌店買到假貨......

有時看多了,我們難免也對社會產生了質疑:他們的良知呢?他們怎麼可以這樣子?我們所崇尚的善良、我們所遵守的原則到底有沒有價值?

尼采曾經說過:“當你在凝望深淵時,深淵也在凝望著你。”

當我們看多了惡,看多了人性的黑暗一面,我們的內心的信念難免受到影響,我們的內心也會變得不夠順暢,甚至還有人因此走向了深淵,走到了惡的邊緣地帶。

雨果曾說:

生活,就是自己身上有一架天平,在那上面衡量善與惡。

深以為然,在這個渾濁的世界裡,想讓自己不受影響、內心變得順暢、活得開心,

我們的內心便需要一架天平——衡量善與惡。

《老無所依》便是這樣一部教會我衡量內心善與惡天平的電影。

《老無所依》:在渾濁世界裡,你的內心得有一架衡量善與惡的天平

作為一部把黑色幽默與人性交織於一體的電影,《老無所依》一經上映便被譽為美國鬼才導演——科恩兄弟最好的作品,更是嶄獲了4項奧斯卡金像獎。

在這部電影中,科恩兄弟以沉穩的語調、平穩的鏡頭,講述了一由200萬美元引起的貓捉老鼠的黑色故事,它更揭露了現代社會中關於善與惡天平失衡的哲學性根源。

《老無所依》的人們生活在怎樣的環境下?

20世紀七八十年代,在美國西部德克薩斯州的一個安寧小鎮,安寧被打破了。

《老無所依》:在渾濁世界裡,你的內心得有一架衡量善與惡的天平

是的,小鎮很危險。就連以往不需帶槍出行的警察,此時也不得不配槍了。

在這個危險而又高速發展的社會,人們本能地傾向於尋找安全感與可依賴感。金錢成了混亂時期部分人極為看重的有依賴感的東西。

《老無所依》便是圍繞著200萬美元所展開的一場鬥智鬥勇的爭奪賽。

在這場爭奪賽中,人們內心的善不斷地遭受著慾念、反規則、逃避的衝擊。

然而,在傳統價值觀與現代潮流衝擊下,有些人內心的善與惡的天平失衡了。

《老無所依》人生秤砣1——理智,衡量“慾念之惡”

遼闊無人的沙漠上,退役老兵羅倫在打獵途中,意外發現了一處槍戰殘跡。緊接著,他在樹蔭下發現了一個裝著200萬美元的箱子。

《老無所依》:在渾濁世界裡,你的內心得有一架衡量善與惡的天平

200萬美元,這一筆巨大的財富成功地勾起了一窮二白的羅倫內心的慾望,他看了看四周,拎起錢箱,回家了。

後來,他碰到了殺手安東·齊格,安東·齊格受僱追回這筆錢,羅倫因此丟了性命。

看到這裡,或許我們都不會對羅倫感到惋惜,他的貪慾造成這種惡果,也是罪有應得。

然而,當我後退鏡頭時,發現有一個情節使我動容。

羅倫在最後打給他妻子卡拉的電話中,說道:“我要把錢給你,送你上飛機。”

《老無所依》:在渾濁世界裡,你的內心得有一架衡量善與惡的天平

羅倫與妻子卡拉

就連飾演羅倫的布洛林也曾經解釋說:“羅倫深愛著卡拉,所以希望利用這筆錢能帶給她更好的生活,讓她快樂、幸福——這是他的最終目標。

這至少是一個希望讓妻子過得更好的男人,可是,羅倫卻鋌而走險,甚至不惜搭上自己與家人的性命,可悲卻又可恨。

莎士比亞曾這樣表示:

“如果我們生命的天平秤上,一邊沒有“理智”的秤盤平衡另一邊“情慾”的秤盤,那麼我們身上下流的慾念就會把我們引導到荒唐透頂的結局。”

想想現實當中的我們,又有多少人為了一個簡單而又美好的願望,而一時失去理智,將自己引向了深淵的無底洞。

或許,他們是想湊齊家裡裝修的資金;

或許,他們是想讓孩子吃飽穿暖;

或許,他們是想給自己一個家、一份安全感;

看著別人用違背常理的手段,輕輕鬆鬆拿到了錢,他們也忍不住動心了。

慾望本無錯,可怕的是沒有經過理智的思考,而走上了歧路。

所以,我們的內心,是需要有衡量“慾念之惡”的天平的。在天平將失去平衡的時候,我們的的秤砣——“理智”需要可以隨時添加,不至於導致“慾念之惡”天平失衡。

《老無所依》人生秤砣2——冷靜思考,衡量“反規則之惡”

在金錢的影響下,我們需要用理智去衡量自己的“慾念”天平,同樣地,在他人行為結果的影響下,我們也需要冷靜思考去衡量、界定我們內心的道德與規則。

影片中的殺手,安東·齊格曾說過一句關於“規則與道德”的質疑,令我印象深刻:

《老無所依》:在渾濁世界裡,你的內心得有一架衡量善與惡的天平

安東·齊格

安東·齊格不相信規則,也不相信道德,他靠著一把屠宰場用來殺家畜的氣槍,靠著一個決定他人命運的硬幣,將別人的命運玩弄於手掌之間。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人類學教授費斯克曾在他的書中指出:絕大多數暴力者是為了做自認為正確的事而訴諸暴力。

對於安東·齊格來說,他覺得生活過得不如意,是因為生活受到了規則與秩序的限制,換句話來說,他覺得不遵守生活規則與秩序會生活得更好。

但是,稍微能夠冷靜下來思考的人,會發現,安東·齊格上面所說的話其實這是一個偽命題,他陷入了歸因謬論當中。

生活得好不好,並不是完全由生活規則與秩序來決定的,也包括社會發展水平、自身等其他因素的影響。

安東·齊格讓我想起了現實生活中的一部分人,他們也會像安東·齊格一樣陷入

“歸因謬論”中:

“為什麼這麼不公平?我努力工作,卻仍舊拿著5K工資,而那些昧著良心的人卻月入過萬,我所堅持的的做人準則真的有意義嗎?”

自己過得差真的是因為堅持自己的做人準則嗎?還是因為有其他原因?像那些昧著良心做事的人一樣就一定能月入過萬嗎?

想讓內心變得舒暢,就得冷靜下來思考,用“冷靜思考”的秤砣衡量好內心“反規則”的天平,讓憤懣不平的自己得以緩解,維持內心善與惡的天平平衡。

《老無所依》人生秤砣3——向前之善,衡量“心靈變涼 ”

看多了人性的慾望,看多了生活的威脅,我們的內心的溫度也會逐漸降低,變得冰涼。

《老無所依》中的老警長貝爾,就是這樣一個見證時代變遷、出身於警察世家的典型人物。相比於普通人,他接觸惡的距離更近,也更有發言權。

他無法理解一個少年為何要殺害一個14歲的孩子,他也無法理解為什麼安東·齊格的世界是沒有規則的,他更不理解為什麼祖輩秉持的正義善良很難安放在當今社會的人的心中。

貝爾很平凡,很普通,他沒有超於常人的推理能力,也沒有特別強大的武器。

《老無所依》:在渾濁世界裡,你的內心得有一架衡量善與惡的天平

當發現羅倫害怕逃走時,安東·齊格已經早先一步來過羅倫家裡了;

當發現羅倫被殺時,安東·齊格已經早先一步來過羅倫家裡了。

他為自己無法保護這片土地上的人們感到愧疚,更為這個時代的道德沒落感到失望。

《老無所依》:在渾濁世界裡,你的內心得有一架衡量善與惡的天平

或許這就是看多了令人心寒故事後,本能的自我反應吧。

影片末尾,安東·齊格還未被抓獲,而老警長申請離職退休了。這個並不太符合觀眾預期的結局,反而給我們留下了更多的思考空間:

在惡的面前,無能為力的我們真的要選擇避而不見嗎?前方有惡,我們還要繼續前行嗎?看到有人鑽空子為自己聚斂錢財時,我們是否還要保持我們內心的向善?

老警長最後做了2個夢,他的夢給出了我們答案:

“天很冷,地上有雪,他和父親一起騎馬穿過山裡的隘口。在夢中,父親比他更年輕,父親的懷裡揣著火種,超過了老警長貝爾,並且一直向前。”

與其糾結於以往人們內心多麼純樸,現在的人卻變得自私自利,不如一往如前,直面當下,燃起內心的火,離善更近一點。

說到底,我們不是因為看到了善才前行,而是因為心中有善而選擇了遠行。

所以,當你的“心靈變涼”的時候,記得給你的心靈加上“向前之善”的秤砣。

有了內心的“向前之善”,我們的內心才會更加充盈與自在。

寫在最後:

在渾濁的世界裡,有時候,看多了惡,我們的內心也會對世界產生懷疑,內心的善受到了動搖。

但我始終相信,我們有能力衡量善與惡,我們自己身上也應有一架衡量善與惡的天平。當我們內心善與惡的天平失衡時,不妨用3個人生秤砣幫助我們平衡自己的內心:

⚪《老無所依》人生秤砣1——理智,衡量”慾念之惡“

⚪《老無所依》人生秤砣2——冷靜思考,衡量”反規則之惡“

⚪《老無所依》人生秤砣3——向前之善,衡量“心靈變涼 ”

在渾濁的世界裡,我們確實離惡的距離很近,但我們也可以離善更近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