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人到中年,事业依然没有起色,接下来剩余的人生怎么过?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很多应该做的事情看起来更像是建立或者保持一种状态。现在,你一定要干净彻底地消灭自己做伟大人物的念头。

这种梦想至少有两个危害:一是让你总是对自己失望;二是让你总不能心甘情愿地生活于现在时。

如果人到中年,事业依然没有起色,接下来剩余的人生怎么过?


抓紧现实的快乐

少年时偶尔失眠的晚上,总是恐惧着不知道第二天会怎样的到来,不可预知的、做不得准的未来。想着茫茫的宇宙,漫长的时空,终有一天你将什么都不再知道。多么可怕!因为那时候日日所感的还都是单纯的快乐,所以恐惧也就更深些。也许老至耄耋时,才会生出“此生足矣”的勇敢吧。 也是因为这种恐惧吧,所以一个人才希望自己总要留下些什么,希望被别人记住。所谓“人过留名,雁过留声”。极端的人认为即使不能流芳百世,也是宁可选择“遗臭万年”的。

可是这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世上已经有太多的“三分钟名人”,现在日日活跃在众人眼前,转眼就会被忘记。古来金榜题名的状元不知凡几,记得他们的还有几人?而女人们最爱成为政治风云波诡云异中的一抹丽色,王侯将相虽已没,没看见现在最热门的职业是可以日日与各国政要纵论天下的华人女主播嘛。哪怕如秦皇汉武、孔孟老庄这样顶尖儿的人物,后人哪又真的知道他们脸长脸短。又如梵高,艺术家身后才扬名的不少,自己又知道什么。

如果人到中年,事业依然没有起色,接下来剩余的人生怎么过?


应该怎样生活

应该过怎样的一种生活?人一旦解决了温饱之后,一定会想这个问题。

所有人都在感叹:人只能活一次。所以有的演员说,做演员最大的幸福就是可以经历不同的人生。其实真实的人生也一样,为什么只能给自己贴上一个标签——张医生、王老师,从20岁开始的一辈子都被人如此称呼,只过一种生活。现在社会自由得多,这两年干干这个,下几年换个全新的行当未尝不可。只要自己想做,大可以去尝试一下另一种完全不同的生活。 很多人才20多岁,即使对现有生活不满足,却也想着要保住饭碗的平安,而惧怕改变。到了三四十岁,更是担心年纪大了,想找个安稳的所在混到退休就是了。有了一点岁数,儿女也长大了,觉得人生好像就差不多了,总是对自己进行这样的心理暗示,就会真的老了。

如果人到中年,事业依然没有起色,接下来剩余的人生怎么过?


人是靠精神支撑着的。

如果精神世界崩塌了,一个人也就跨掉了。

穷人们和有点钱却总是不满足的人想象富人生活必定相当惬意。有的人暴发之后,有了足够几辈子挥霍的钱财,可是除了醇酒妇人之外,那可怜的脑子里实在是想不到有什么别的花法了,或者还可以干点什么大事情。

西方人的心理问题好像更多,可能因为他们觉得精神问题真的是一个严肃的问题。美国那些中了彩票大奖的人被别人看来是再幸运不过的了,可是他们自己并不这么想。他们甚至组织了一个俱乐部,活动内容主要是互相安慰,解决“乍富”带来的心理问题,因为中奖之后很多人对人生失去了兴趣。从伊拉克回国的美国大兵出现自杀问题。寒冷阴郁的北欧国家自杀率一直非常高,反而在战乱、贫穷肆略的国度人们有着强烈的求生欲望。老去的昨日明星,虽然不为生活费发愁,却感觉孤独,想不到什么振作的方式,有的甚至沉迷于吸毒。还有的人,可能遭遇了大的不幸,或自己觉得已经老大年纪了却长期处于不如意的境况之中,生活失去了指望,难免生出轻生的念头。相反的,挣扎在贫困线上下的单身母亲,生活虽苦,因为有希望,所以会勇敢的活下去。上天叫我们生在这个世界上,当然是要勇敢的走完全程才是。沿途看看不同的风景,苦辣酸甜都是生活的滋味。

如果人到中年,事业依然没有起色,接下来剩余的人生怎么过?


人生其实有很多转折,说不定转过弯,下一处就有什么惊喜。

有一对现在已经70多岁了的老夫妇,他们小的时候是解放以前,都是苦孩子。结婚以后,丈夫因工受过伤;妻子身体也不好,动不动就住院,一个家简直是风雨飘摇,说散就散。谁知道中年以后就开始转运,三十多岁一连生了三个孩子。如今孙子外孙都有了,身体也健旺,以前想都想不到会有今天、有这么大一家子人。六十岁的老妇一旦丧夫,也会觉得失去了人生的依托。可是如今老人再婚,开始新生活的也不少。看见他们会觉得人生是那么的长,永远也不要觉得已经完蛋了。

一个人把人生目标只是定义在有很多钱、或者定得太高远了都是不行的。有了钱之后就不知道干什么了。退一步,则海阔天空。

如果人到中年,事业依然没有起色,接下来剩余的人生怎么过?


把平凡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并非同义词,感觉幸福才是真的幸福。生活总是平凡的,你要自己发掘它的意义。聪明的人会把平凡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这与是否有许多的金钱没有关系。

一个富翁有一万块,可是只花一百块,那么和只拥有一百块的人是一样的。一个小康之家,可能因为妻子善于安排,孩子总是能在生日得到并不昂贵却心爱的礼物、节日的时候一家人也总是举行有趣的活动,偶尔还能一起去豪华饭店吃一顿饭,大家都觉得幸福。用八百块也可以做出一千块的排场。

每个人都应该时常微笑,早上精神抖擞地去工作,放宽心态去面对问题。不要借口忙乱就丢掉了自己敏感的心灵,记得过一段时间就给自己安排一个节目。有的人乐于孜孜不倦地寻找城里新开的特色馆子,然后去饱餐一顿;和朋友聚会;拜访亲戚;甚至只是买一束鲜花,也会让心情快乐起来。 “人生无意义”的念头大多在日落以后出现。每一个清晨,醒来看见太阳、花朵,感觉到风吹,就会觉得无论无何活着还是好的。所以如果心里有解决不了的问题,那么好好的睡一觉吧,早上醒来会觉得幸福。

如果人到中年,事业依然没有起色,接下来剩余的人生怎么过?


一切皆是有可能的。人生应该永远保持年轻的心态。

“中年”是一个过渡阶段,每个人都想尽量延长中年之前的状态;不过和老年比起来,中年也还勉强可以接受,感觉还有余力,还不那么一切都“黄河奔流去”了。是时候应该重新定义“中年”了,把以前所认为的中年、甚至老年时间段都纳入“年轻”的阶段,永远保持一颗活跃、求进的心。

东方人的外形显得年轻,一位老师笑称自己四十多岁的时候一个人背包去美国旅行,还被美国佬友善地拍着屁股称“小姑娘”。轮廓深邃的西方人老一点,简直就没法看。还有许多美国小镇的居民,胖到二百多斤,整日与汉堡、啤酒、电视为伴,晒着加州的好太阳,日子倒是惬意。亚洲人的轮廓样子到有点年纪的时候就显出好来,而且我们又有禅宗文化主张的力求控制自己、坚忍的传统。总是应该保持脸部皮肤适度的紧促,最可怕的是中年男人松垮垮好像纵欲过度的脸;做事情要敏捷一点;不以年龄为意,更不要想什么年龄该干什么事。想做什么就做吧,年龄不应成为限制。

如果人到中年,事业依然没有起色,接下来剩余的人生怎么过?


接受现实的勇气

很多人会被突然而来的残酷现实当场击倒,例如失业、长时间找不到工作。媒体报道上海的一位研究生毕业之后半年都没有找到工作。他是从农村出来的,本来家里供他念研究生就非常困难了,没想到念完之后年纪已经老大了,还是无法赚钱报效父母。现在的就业形势的确不容乐观,在国外留学了好几年的MBA、博士们甚至都在竞争月薪1500元的工作。他寄居在女朋友处,虽然女友支持他,但他心里非常不好过。有时候他甚至想去超市应聘当收银员,好歹也有一份收入。结果被女朋友骂他自贬身价。于是他继续茫然地寻找着一份公司的白领工作,同时考虑是不是应该再继续努力考博士。

中国人有句老话叫:“三穷三富过到老。”意思是人生没有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一些人生的低谷时期。这时,人的本能反应是对自身价值产生怀疑,甚至激烈地怨恨社会、诅咒造化弄人。能像诗仙李白那样有极强的自信心,高吟“天生我才必有用”,然后摔柴门而去的旷达之人很少。

面对现实的困境,首先要有勇气。有的人美丽而且勇敢,令人欣赏,出场时总是活力充沛、充满了抖擞的精神和昂扬的斗志。其次要接受现实。遇到挫折时,很多人不愿相信这样的事情会真的发生在自己身上。当事情发生在别人身上的时候,谁都会冷静而且理智地劝解别人;轮到自己的时候就总是宁愿相信自己是一个例外。

如果人到中年,事业依然没有起色,接下来剩余的人生怎么过?


寻找生活真谛

我们时常迷失在追求的过程之中。在现代社会,干净的食物、水和住所已经不成问题,于是所有人都觉得自己应该过得再好一点。有了第一套房子之后开始追求更大的房子,有一辆大众之后还希望拥有兰德路虎。然后呢,是否应该在海边再买一套度假时住的房子,一年有两个假期可以去国外旅行。欲望永无止境。每一次你总是想:等我有了足够的钱以后就开始去干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但是当生活水准上到一个新的台阶的时候又产生更大的欲望,为了补上这个大洞开始更努力地工作。渐渐忘记了自己真的想干什么。当这种追求难以达到的时候,就会痛苦不堪。

生活的真谛是什么?不一定要达到某个固定不变的目标,而是要不断地体验,去尝试新的东西,有更多的经历。价值观非常重要。包括你的人生方向,以及对生活中主次部分的取舍。

如果人到中年,事业依然没有起色,接下来剩余的人生怎么过?


找到有效的迅速摆脱恶劣情绪的方法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解压方法,例如跑步、呐喊、打沙包、喝酒等等。

大吃一顿是很多人经常采用的一种缓解恶劣情绪的方法。俗话说捧着饱足的胃,会觉得活着还是好的。人情绪不好的时候,就容易多吃;更深一层的意思是,因为巨大的失望或者悲观情绪,所以才会暴饮暴食,反正也不在乎形象了。刘德华和郑秀文主演的喜剧片《瘦身男女》中,郑秀文就是因为感情失意而吃成了大胖子,后来“瘦身”成功的同时也找到了真情。影片结尾,另外两位失意的俊男美女,本来都很窈窕的,也开始暴饮暴食起来。所以这种方法太过危险,容易有后遗症,一旦心情好转起来,外型想扭转过来还没那么容易呢。

有些什么办法可以有效的迅速的让你摆脱恶劣情绪呢?有的人说情绪不好的时候会听音乐,总是把两盘心爱的CD摆在触手可及的地方,听着就会镇定下来,就算是悲伤的时候听着音乐的时候也会升华到一个比较美丽的境界去。“原来一切的悲愁,如加以诗情和智慧去涂染,将都成为深沉激动的美丽”——这说的可能是写作。而有的人就觉得安静地一个人呆一会儿最有效,任何声音,哪怕是音乐在那个时候都让人心烦。即使只是原始的哭泣,对很多人来说也非常简单而有效的,大哭一场之后会觉得轻松许多。总之,这得自己实验。

如果人到中年,事业依然没有起色,接下来剩余的人生怎么过?


想出解决办法

不管出现什么情况,善于利用现有条件解决问题的人,能够想到别人想不到的解决办法,从而渡过难关。

有个故事说一位科技新贵和一位老富翁偶然坐在一起,年轻人就问老人当年是如何致富的。老头说当时他穷得口袋里只剩下五美分了,于是花这五美分买了一个苹果,晚上没有事儿的时候就把这个苹果擦得非常光亮,第二天以十美分卖了出去。又用十美分买了两个苹果,晚上没事儿的时候把它们擦得非常光亮……年轻人以为自己将会听到一个老套的白手起家的故事,不过还是耐心地听了下去。老头接着说:第三天,他就继承了一笔200万美元的巨额遗产。转折很有戏剧性吧。电影里总是充满了这样的漂亮转折,主人公某天早上一起来就发现生活完全不同了。

现实生活中就算开始朝着新方向努力,也得要好长一段奋斗期之后才会有所成就,境况是慢慢的好转起来的。倒是可以学学那位老富翁开始两天的灵活脑筋。

如果人到中年,事业依然没有起色,接下来剩余的人生怎么过?


学会简约,不积攒身外物。

很多人会冲动地买下一些平时都不会看一眼的“路边摊”货物,其实这些东西摆在家里多半会徒然破坏气氛。纵然是更有特色的一些旅行纪念品,买回来以后也多半就是放在那里占据空间,然后落满灰尘,最后在某次大扫除中被清理掉。

控制自己的拥有欲,否则很快就会有太多零碎东西,“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身外物太多,然后不断的找更大的地方来放置它们。有了更大的地方以后,再买更多的可有可无的东西。简直是恶性循环。有太多杂物,人好像也因此被“坠”住了。想到自己“满坑满谷”的家私就不愿意移动,恐惧搬家,害怕迁徙,也排斥一切变动。
学会简约,就意味着要学会丢弃。凡是超出带一只皮箱即可搬家之空间预算的物品通通要从拥有目录上删除。同样的东西有了新的一定处理掉旧的。一年也用不上一次的东西要定期清理。只用一个牌子的柔软纸巾、雪白的床单,这些东西决不可以凑合。可以穿破破的牛仔裤,内衣却非常昂贵。虽然很难做到,但我们总是期望衣服两件、长裤两条,可以替换,塞进随身的背包里就能出发。

如果不是超级发烧友,不用看见邻居家买了40英寸的大电视自己也咬牙买一个,不管这个庞然大物摆在自己色调柔和的家里是多么的不协调。前几年中国人家家比着买彩电的劲头就是这样,而且电视总是被安排在家里客厅最中心的位置,所有的装修和家具、装饰都围绕着电视来展开。这也显示了生活内容多么贫乏。现在中国人比拼着买车的状况也是如此,北京街头跑的奔驰汽车比德国本土还多,一般人也把一半甚至全部的财产用来买车,用排气量最大的、最豪华的。相反,富裕的欧洲人倒是流行开小排量的小车,从拥挤的停车处开出来的时候先把前面的车顶开、再把后面的车顶开,车身有些凹痕、擦伤也不在意。总之什么都要比,多么累呀。适合自己的就是好的,节能的、环保的总是好的。

如果人到中年,事业依然没有起色,接下来剩余的人生怎么过?


要想成功,必须确立鲜明的个人风格。

鲜明的个人风格会抹掉不利的细节。建立起个人风格的东西包括很多。总是应该具有坚定的原则,并将之贯彻到自身从内到外的始终。生活中每个人的活动内容大致相同,但感觉却是完全不同的。身在匆忙的都市,也要给自己找一个理想。在一个领域里小有建树,众多职业各有自己的经典形象;同时顺应自然的喜好培养闲情逸致。总的来说是积极的,但不用每周例行公事地坚持脸部美容或健身。有环保观念,浪费钱没有关系,但是不要浪费资源,例如水。在众多的场合一般是应对得宜的,但是偶尔也会毫不客气地应付不想与之来往的人。较之一般人总是更为悠游,无论何时何地。当然,以上这种风格并不是人人喜欢。你还可以有别的选择。

个人风格应该具有连贯性。简单的说,如果你第一天穿蓝色衣服没有人注意,但是你一连七天都穿蓝色,这就成为了你的风格。当你成为一个名人的时候,哪怕粗鄙的口头禅也会变成经典的符号。

如果人到中年,事业依然没有起色,接下来剩余的人生怎么过?


随身携带“自己的世界”

让你在任何地方也可以随时拥有自己的空间,例如回到父母的家中、或者在乏味的商务旅行时。最重要的还是精神上有原则,把平凡的生活活出有滋有味来。遇到不舒服的事情经过这么三两下调弄,也变得顺理成章起来。在自己的世界里做主人,不让任何人干涉。

拥有自己的世界是一件美妙的事情。并且记得随身带着。
离不认同的东西远一点。我们喜欢去那些提供恒定服务水平的地方,典型如麦当劳虽然只有“垃圾”食品,但也因为“提供恒定服务”这个原因成为想随便吃点东西时首先考虑的地方。这样破坏心情的几率会比较少。出入固定的地方,特殊的氛围会自动隔绝掉不相干的人。因为封面而买了内容糟糕的杂志,跟逛内容芜杂的百货商店一样的失望。看自己喜欢的作家的书,这样总归有保障一点。别勉强自己总是去应酬自己不喜欢的人。

如果人到中年,事业依然没有起色,接下来剩余的人生怎么过?



每天浏览新闻是个好习惯。


每个人都应养成每天浏览新闻的习惯途径。
比如早上起床后随手打开电视,一边刷牙一边听早间新闻;坐地铁的途中看晨报;开车的人路上听广播;上班的第一件事是浏览一遍新浪网上的新闻频道;或者晚上看晚间新闻等等。现在新闻随手可得,实在是太方便了。最好的可算是新型的网络新闻,完全免费,而且无所不包,文字、图片、视频都有,甚至相关报道、评论和过去来龙去脉的资料全能找到。
现代社会里,新闻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坐标系,不能不关心。远在千里之外的地区局势紧张会影响世界经济,牵一发而动全身,从而直接决定你手里的外汇是应该买还是卖;美国的一家公司股票涨落可能会影响你的工作,它可能正是你为之工作的公司,或者贵公司的合作伙伴;开车上班的时候很多人听交通广播台以决定选择哪一条行车路线;关注电视新闻上的禽流感疫情发展以决定是否开始恢复吃鸡肉……总之,不了解新闻我们简直不知道该如何生活。

如果人到中年,事业依然没有起色,接下来剩余的人生怎么过?




保持感动的心

有人说:不关心世界变化的人,恐怕也不真正关心自己将去向何方。

天天有两口小酒喝、打打小麻将,呆在家里日子容易过。我想每天看新闻会让一个人保持真正的感动之心,那些鲜活的人物和事件会触动你。 一些大的灾难出现,例如飞机失事,我知道我的很多朋友都会含着眼泪看完新浪上的几十条新闻链接。为那个临时改签了航班而逃过一劫的人庆幸。看到那些失去了亲人的痛苦——失去独生女儿的父母、失去了新婚妻子的年轻男人、本来是度假回家高高兴兴的一家子,却出了事,会跟着他们掉眼泪。晚上回家后你会主动停止几天来的冷战,对你的亲人更好一点。不再争无谓的意气,人才是最重要的。

日常生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规律过程,平凡日子过久了你就会忽略很多珍贵的东西,而为一些浮面的东西争来争去。看新闻有时会带来一个醍醐贯顶的过程。就像有人提倡有时间应该去陌生的地方旅行一样,去到一个全新的地方,让自己的全部感观都调动起来,问路、找方向,可能还会体验恐惧和无助,自己找出解决的办法。这样能让自己在熟悉、舒适环境里呆久了而退化的生存能力重新焕发。

如果人到中年,事业依然没有起色,接下来剩余的人生怎么过?


屏蔽消极信息

屏蔽掉各种消极信息,不要让自己的生活被新闻里的绝望、恐怖和颓废信息打倒。

新闻总是在警告我们能源即将耗尽,石油在几十年内就会被用光,老实说刚开始听的时候还真是有些恐慌的。有一次跟一位精通汽车知识的朋友聊天,他告诉我不用担心,我们可以用新能源。十年前已经有汽车公司研究出来用水里提炼的液态氢作汽车能源,技术上已经非常成熟了,只是因为考虑保护现在的汽车产业而没有用。这些家伙!或者可以用电动的汽车。我们又被告知一节废弃的电池如果被塞在垃圾袋中随便丢弃,就会污染一平方米的土地和水。这也让我担忧了好几天。有一段时间,办公室里很多人把电池集中在一个纸箱子里,然后定期送到麦当劳的电池回收处去。但是后来新闻里又说事实并没有这么恐怖,日常用的五号干电池在技术上已经处理得很好,不会污染环境。

如果人到中年,事业依然没有起色,接下来剩余的人生怎么过?


不要挤占7小时睡眠

经过了拥挤的交通、繁忙的工作、琐碎的家务、以及舍不得不玩的娱乐、必须的梳洗之后,终于,可以把自己扔倒在柔软的床上。这时候通常会忍不住舒服地叹息一声吧,四肢百骸都松懈了下来。

睡觉是一件人人必须的事情。可是日常生活一旦忙乱起来,时间不够用,我们总是首先想到牺牲睡眠时间。晚上要赶报告,OK,晚睡3小时;朋友聚会,好的,晚睡4小时;决定从明天开始吃健康的早餐,所以早起半小时来准备;结婚了、有了小孩,再早起半小时做更丰盛的早餐……很多人不断地挤占睡眠时间,好不容易盼来的周末夜晚更是舍不得睡觉,玩到后半夜,觉得反正有周六、周日的时间可以睡到中午,可以把缺乏的睡眠补回来。

需要警惕的是:熬夜,减少睡眠时间用于工作或者娱乐现在常常被形容为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许多媒体文章的言下之意似乎在说只有小公务员、小老百姓才会按时按点上下班,买菜做饭,过着乏味的生活。拿高薪的外企白领们总是要加班,或者在各地四处乱飞地做项目;小资们在泡吧,喝红酒——在馥郁的夜里,每家酒吧喝两杯,然后去下一家酒吧,沿着一条街一直喝下去。此种行为艺术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有人喜欢。

一个普通人一生中有1/3的时间花在睡眠上,每天8小时,与标准的工作时间一样多。各人体质不一样,渴睡一点的人一天要睡9-10个小时都是正常的。一般认为,成年人每天睡7个小时就足够了。小时候我们受的教育说不要把时间浪费在睡觉上面。最新的科学研究却说“健康来自睡眠”,鼓励成年人享受睡眠,而不是强调控制过多的睡眠时间。长期睡眠不足、失眠会带来一系列的机体损害,包括思考能力减退、警觉力与判断力下降、免疫功能低下、内分泌紊乱等。而拥有良好睡眠的人会在日常生活压力面前可表现出更强的自信、自尊和独立能力。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是健康生活的三个鼎足,渴望健康,就必须重新估价睡眠对健康的意义,重视睡眠管理。而在健康理念中,人们往往只注重饮食和运动,却忽略了睡眠这个重要因素。

如果人到中年,事业依然没有起色,接下来剩余的人生怎么过?


保留好的礼貌传统


最需要保持的礼貌传统就是:永远记住自己要有礼貌。至于具体什么样才叫有礼貌,就要根据时间、地点、对象而定了。有时候保持适度距离也是一种礼貌。

现在的人普遍觉得过分的热情让人有点消受不了,而且也比较抗拒肢体的接触。以前很多人认为邻居、单位同事之间不能有隐私,似乎有隐私就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现在很多人认为我不想讲话就可以不讲话,不用事事向别人交代,也不一定要对陌生人微笑,一切看自己的心情而定。

有一些礼貌规则现在还普遍被认可:例如注意你的言辞;不要在同事聚会中醉酒,还失态的胡言乱语;如果不是违法或者涉及自己,不要干涉别人的事情;尊重老人、爱护孩子、谦让妇女;在公共场合不要喧哗、打闹,不要损害公共卫生,要排队等等。

如果人到中年,事业依然没有起色,接下来剩余的人生怎么过?


定下人生的目标单

一年当中,总应该有两三个周末的下午,拒绝所有约会,一个人呆着,好好想一想关于感情、事业、金钱和梦想、过去和将来的重大问题。每天匆忙地行走,也应该有时抬头看路。每到年末的时候,公司里总要求写一份工作总结;而到了年初,又总会有新的计划,又开始制定详尽的预案。自己做的时候,可以再在工作计划后面,加上一份自己的生活计划。一个人很有可能在过了一段一种生活之后,再转向完全不同的方向。而有的事情,如果你现在还没有做的话,那么马上出发、马上去做吧!

新的一年开始的时候,可以回头看看过去一年都去过哪些新的地方,有什么大的变化和成就;再给新一年定下计划。你总不会希望五年之后你的生活依然是一丝变化都没有吧。例如新一年打算安排每天半个小时的学习时间;外加十分钟的家务时间,今天清理干净已经用了两年的电脑键盘,明天洗了沙发套,累积起来会是不小的成就。把人生的目标分解下来,一步一步的实现它。也可以做分类的目标清单,例如喜爱阅读的人写下的读书目录。

人生就好像是一场旅行:各处到了一到,看到不同的风景;出发的时候你有同伴,中间可能又换了另外的同伴,路上一定会遇到不同的人;有时候你还会停下来,告诉别人你的故事……

如果人到中年,事业依然没有起色,接下来剩余的人生怎么过?


为事业而不是为工作奔波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自己的事业蓝图。不一定是自己创业,也不一定直接跟赚多少钱有关,也可能是希望从事某个自己一直向往的有趣的行业。有的人只想安安静静地做自己的创造性工作,如工程师、作家、艺术工作者等等;而有的人则希望在知名大公司里做到一定的职位,成为一位抢手的职业经理人。

但是实际上到处都充满了犹豫不决的人,对现状不满、下一秒种又自己给自己拿出了一个现状还不错的理由。一位医学院的学生选修许多文学课程,还乐于拉着每一位人文学科教授倾诉自己是多么地有文学天赋和爱好,小学时候就出过书。但是因为被保送到医学院,而且为将来前途着想也不应该放弃现在的专业。那么这样的陈述除了占用别人的时间以外,还有什么意义呢?既然你已经做了选择,那么你抱怨的是谁?谁不给你机会?如果你一直在抱怨工作不合自己的兴趣,那么一定要现在就完成调转。如果你一直在抱怨上司和同事,却觉得工作本身还不错,那么一定要试着做些什么去改善关系,实在无效再考虑调动。 继续不喜欢的工作就是恶性循环

不断追求新鲜的频繁跳槽者,以及在一个行业积累了相当经验的人,到了中年,就应该有一个事业目标设定了。要开始为事业,而不是为工作而奔波。

如果人到中年,事业依然没有起色,接下来剩余的人生怎么过?


塑造自己的核心价值

每个人都必须塑造自己的核心价值,也就是不可替代性。例如公司总是小心翼翼地防止客户经理们跳槽,因为他们手里掌握着最重要的客户资源。很多贸易公司的高级客户经理通常能够自己出来开公司单干,抓住了客户就等于抓住了生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