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渔村到GDP超越香港的一线城市,深圳为什么会如此成功

8月18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横空出世。深圳,这个改革开放时期的明星城市,再次成为全国的焦点。

在2018年城市GDP排行榜上,深圳全年GDP24221亿元,排在全国第三位。香港GDP折合人民币24000亿元,深圳首次超越香港,成为粤港澳大湾区GDP排名第一的城市。

从渔村到GDP超越香港的一线城市,深圳为什么会如此成功

1979年3月,国务院批准广东省宝安县改设深圳市,距今不过四十年。在客家话中,“圳”是水沟的意思,“深圳”就是“深深的水沟”。这个略显土气的名字也说明深圳原本只是个无足轻重的小地方。

深圳为什么会这么成功呢?深圳的成功又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1979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正式做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定。当时的经济体制是计划经济体制,计划经济虽然对经济发展起过很大推动作用,但它的弊端却越来越明显。国家需要新的经济体制推动经济发展,改变贫穷的社会面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是适应时代潮流的明智之举。

改革是有风险的,为了稳妥起见,中央决定设立经济特区。特区经济上取得一些成就之后,再将改革措施推广到全国。

特区并不是指国家拨付资金支持发展,而是在不违反国家法律的前提下,可以自主制定一些政策,比如减免关税、删减一些手续、土地租赁优惠等等。

深圳原来规模小,旧体制力量薄弱。所谓“船小好调头”,以深圳作为突破口改革更容易成功。深圳于是被中央选中,成为第一个经济特区。

从渔村到GDP超越香港的一线城市,深圳为什么会如此成功

自此,深圳成为中国由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试验田”。率先建立起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干事创业的巨大热情。特区的新体制和政策优势也吸引了全国的优质资源。这些都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发展。

从无到有的深圳创造了许多“第一”,在价格制度、工资制度、基建制度、劳动用工制度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率先取消了票证制度,打破了“铁饭碗”,敲响土地拍卖“第一槌”,发行了新中国第一张股票,建立了第一家证券交易所、证券公司等等。

深圳作为改革先锋,一直走在时代的最前列。

除了政策的优势,深圳还拥有最佳的地理优势。最先试点的经济特区其实有四个:深圳、珠海、厦门、汕头。在这四个经济特区中,深圳的位置是最好的。

从渔村到GDP超越香港的一线城市,深圳为什么会如此成功

珠海紧邻着澳门,然而澳门太小,很难对珠海起到带动作用;厦门与台湾隔海相望,大陆与台湾关系紧张,厦门从台湾获得帮助也不现实;汕头本地人习惯到外面打拼,本地环境又不适合外地人大量流入,因此汕头一直是独自打拼。

只有深圳紧邻着香港。80年代香港产业转型,工厂转移到成本低廉的深圳。深圳与香港形成了“前店后厂”的模式,即深圳生产的商品到香港销售,双方都从这种合作中获利颇丰。

经济繁荣的香港还拥有雄厚的资本实力,港商纷纷在一河之隔的深圳投资。在80年代,中国大陆绝大部分外资来自香港,而香港大部分投资都在深圳。

香港的发达不仅体现在“硬件”上,还体现在“软件”上。香港拥有先进的市场管理经验和市场法律体系,这些都成为深圳可以借鉴的宝贵财富。在香港的影响下,深圳在市场经济的道路上一路狂奔。

从渔村到GDP超越香港的一线城市,深圳为什么会如此成功

除了毗邻香港,深圳还有航路上的优势。深圳西部和西南是珠江口、伶仃洋,东部和东南是大亚湾、大鹏湾,海岸线长达230公里,许多地方都可建设优良的深水港。这些航运优势能有力支持深圳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深圳还是中国最年轻的城市,深圳人口的平均年龄只有32岁。深圳不仅年轻,人口也以外地人口为主。深圳常住人口1300万,其中户籍人口400万,只占常住人口30%,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只有60万,本地人的比例与对外地人歧视程度是呈正比的。缺少地域歧视,意味着更强的归属感和更加公平的机会,注定了深圳是对一切淘金者开放的新大陆。

从渔村到GDP超越香港的一线城市,深圳为什么会如此成功

改革开放之后,许许多多来自全国各地的年轻人、创业者涌进深圳。作为新兴的移民城市,深圳充满了活力和创造力。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深圳产业选择的方向,深圳现在大大小小的高科技企业就是创新之路的累累硕果。华为、中兴、比亚迪、大疆等企业更是全球知名,实力雄厚。

从渔村到GDP超越香港的一线城市,深圳为什么会如此成功

从渔村发展到今天的大都市,深圳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深圳奇迹”。“深圳奇迹”既是时代的产物,也与深圳人的开拓进取密不可分。

深圳如今重任在身,以后的路也很长,相信它可以创造更大的辉煌,不辜负国家的重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