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长城非好汉——很多人不知道,这句是毛泽东主席的诗词!伟人

作为一名中国人,不管你有没有登上过长城,都一定知道这样一句话“不到长城非好汉”,那么这句话是出自哪里,很多年轻一些的朋友就未必知道了。

“不到长城非好汉”是出自毛泽东主席的《清平乐·六盘山》这首词,是长征时期翻越六盘山时的咏颂情怀抒发情感的一首词作,抒发了“长缨在手”定当“缚住苍龙”的革命豪情。

我们先来看一下这首《清平乐 · 六盘水》

《清平乐·六盘山》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这首词主要是讲长征的目的,第一段讲任务的完成长征的胜利。第二段是说对未来的展望,新局面的开始。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写当时的景色。秋天,天显得高,晴天云很淡薄,雁群往南飞。站在六盘山峰顶上,眼望飞雁,一直看着它们,直到它们的身影消失在天边。

不到长城非好汉——很多人不知道,这句是毛泽东主席的诗词!伟人

这是说雁往南飞,而我们红军往北走,回过头去望望南飞的雁群,望着遥远的南方,回忆这一路从南方走过来那崎岖行程,那二万五千里的行程。这里表面看是在写景,实际上是在写当时的回首一路征程的心情。

“不到长城非好汉”。为什么要到北方来呢?为什么一定要到长城呢?

长城在词中代表的是抗日战争的前线,红军历经千万险阻,走过二万五千里的长征,目的就是要到抗日前线来,就是来抗击侵略者的,不到抗日前线就不能算是好汉。

从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到最为广大的劳苦大众,都在要求抗日。毛主席领导的党在当时的任务就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全国人民抗日,组织万千的人民群众,调动浩浩荡荡的革命军,开赴抗日前线。所以红军不惜千辛万苦,经过万水千山到北方来。

长征时期,共产党内有少数人,如张国焘之流就反对把红军开到“长城”去,要把红军带到新疆、西康去。他们就是要逃跑,实行逃跑主义,张国焘终于搞分裂,硬是不愿到长城去。他不是好汉,是儒夫。假如走张国焘的路线,那就是丢掉时代所赋予共产党的任务,丢掉千千万万的民众。那样一来,红军也就完了,党也就完了,抗日战争也就无法发动了,更谈不到今天的解放。

英雄好汉们只有在毛主席的领导之下,决心非到长城不可,这オ有了今天这个局面。这第一段说明了我们的革命决心,我们的抗日目的。“屈指行程二万”,现在我们数一数,已经走了二万里啦。当然不只二万,说二万也包括五千,因为词的韵调的关系,所以用“二万”这个约数。

不到长城非好汉——很多人不知道,这句是毛泽东主席的诗词!伟人

第二段是说长征已经结東,这时毛主席站在六盘山上,展望未来,展望新的形势。“六盘山上高峰,红族漫卷西风。”这又是写当时的景色,“漫”“随意”的意思。红旗在西风中随便飘动,一会展开,一会卷起。这是一幅非常美丽、雄壮的图画。

写景的同时,也表现了革命的气概。“今目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是诗人的想象。“缨是长绳子,汉武帝时有个年轻人叫终军,很有オ气,很有大志。汉武帝派他到南越去,他要求汉武帝给他一条长绳子,说要拴住南越王的头来见汉武帝。后人就用“请缨”二字代表“从戎”。

毛主席不是常常用典,一用就用得非常好,是活用。这两句是说,今天这根长绳已经拿在我们手中,我们一定能捆住敌人,胜利在握。“苍龙”代表一切反动的恶势力,什么时候才把它们縛住呢?这是对未来充满信心的展望与期盼。

不到长城非好汉——很多人不知道,这句是毛泽东主席的诗词!伟人

毛主席在那个历史时刻,“不到长城非好汉”来表示一种决心。

其实“长城”对我们来说一直就是一种特殊的符号,在我们的国歌中“把我们的血肉,筑起我们新的长城”,“长城”一直都是我们中国人民不屈精神的象征,是我们中国人民的脊梁。

现在,大家更多的是把“不到长城非好汉”当作攀登上长城后的一种赞美,确实,能够站在长城之上,领略祖国大好河山,感受万里长城的雄壮,也确实称得上是耐力、体力上的好汉了。


不到长城非好汉——很多人不知道,这句是毛泽东主席的诗词!伟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