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館長,陪您走過生命的最後一程


王館長,陪您走過生命的最後一程

庚子梅月,清明剛過,雨霽雲收,本以為新冠疫情漸弱,春和景明風暖,復工復學臨近,正常生活恢復。豈料噩耗突至,88歲的離休幹部、洪洞文化名人王紹明先生壽終正寢、駕鶴西遊。原縣政協常委、旅遊中心主任董愛民先生痛心疾首地獻上輓聯:“洪洞文史失去泰斗心有疑竇誰人解,槐鄉梨園少了雅韻忘年之交何處尋。”大家的悲痛之情,正如郭雪琴、秘西娥的悼詩:

噩耗真如雷灌頂,

洪洞隕落一巨星。

政績顯赫銘史冊,

軍人風骨耄耋翁。

耳聰目明智無限,

與時俱進追潮風。

心意沉沉悲切切,

痛思館長王紹明。

痛徹心扉,百感交集。10天前的一幕幕恍若眼前、、、、、

文廟區離退休幹部黨支部書記梁吉祥同志告訴我,離休幹部、88歲的王紹明館長年前到臨汾醫院看病,現在家靜養。我當即與局黨支部書記趙鍵同志登門看望這位洪洞文史界的文化泰斗。

工行口小巷裡二樓斗室,王老兒子王福紅同志熱情接待了我們。精神矍鑠的王老先生從內室出來,嘴裡不斷道謝:“疫情這麼重,還勞局長、書記登門看望。”“伯伯好!我倆今天來拜訪您老,是向您查找些洪洞民俗文化,特別是名優小吃的資料,您這裡的資料最準確、最權威、最珍貴。”我極力迴避談到老人的病情。

“局長你寫的《豬肉炒揪片》我看到了,山西老年上發的你獲獎徵文《記住要聽黨的話》,我也看到了!你有個老八路好媽媽,你成長為黨的好黨員、好乾部不是偶然的,有好的家風傳承,有黨組織多年的培養,這幾年老幹部工作幹得不錯,大家都滿意。”老人耳聰目明,侃侃而談。

“你還帶了包口罩來看我,這可是最珍貴的禮物。我剛才坐在巷子口學唱體委劉春林老朋友給我發來的《社會主義好》,這智能手機就是好,又方便、信息又多,以後我要學習在手機上寫作,比寫到稿紙上方便多了。梁吉祥書記傳達離退休幹部黨委的要求,讓老黨員寫家風故事,黨委的這個主意好!大家宅居在家,回憶入黨初心,想想今後應該怎麼聽黨話、跟黨走,才能對得起黨組織把我們培養了一輩子。”

“說起洪洞民俗文化,先要說說文化館成學仁,就是當過咱縣委副書記、副縣長的成洪才同志的父親。”“我知道,1990年我當過成縣長的秘書。”老人拿出一張《同根》報,上面刊登了他寫的《一個挎綠色揹包的人》。“不敢歇哈,要不停地寫,把我知道的都寫出來。我這命是樊紀亨書記救的。1988年我患重病,是樊書記派他的車送我去大城市治病,救了我的命。這命都是黨組織救的,不好好幹、不好好寫能行嗎?人要知恩圖報,報黨組織的恩。”

“伯伯!您的精神永遠是我們學習的榜樣,董局長常跟我說起您,學仁伯伯在世時,常誇你,聽說他還是您和阿姨的結婚媒人哩?!”“對對!我結婚,成學仁是媒人,接親是天井村田益民替我去接的,我工作離不開。當時的人就是那樣拼命幹工作的,娶媳婦都讓朋友替著接親,現在誰信哩?”老人心情十分舒暢。

“王老,您好好休息,別累著了,我倆要告辭了。”

“別急!別急!咱照張相,我要寫個東西,娃幹得不錯,我要送你本書,為你寫篇文章。”

就這樣,王紹明老館長最後一張合影照,跟我倆一起照了;最後一本親自寫的書,贈給我了;最後一篇文章《戰疫中黨旗高高飄揚》,寫給我了。每思至此,淚流滿面。

4月5日上午8:30,王紹明館長永遠離開了我們。當我報告老領導時,他眼含熱淚:“王館長一個十分可敬的老人!咱們一塊兒去給老人鞠個躬、送個行。”我跟隨老領導,為老人家送行,並擬寫了一幅輓聯,獻給這位老黨員、老幹部、老前輩:

晉二齡已是耋年方卜期頤登上壽,

誦九如相傳天保誰料蒿薤動悲歌。

王館長!您老人家一路走好!

王館長,陪您走過生命的最後一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