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思和:應寬容各類閱讀方式

■ “世界讀書日”復旦圖書館新館長提出閱讀永不消失

■ 用電腦用手機都可以

陈思和:应宽容各类阅读方式

昨天,在復旦讀書節主題活動上,復旦校長楊玉良(右)和圖書館館長陳思和暢談讀書。早報見習記者 吳子熙 圖

“閱讀是人類生命的一種需要,我們生一雙眼睛就是為了看,為什麼沒有閱讀呢?”

昨日是“世界讀書日”,復旦大學圖書館新館長陳思和表示,科技在進步,閱讀的方式也可以改變,可以在圖書館也可以在家裡,可以看電腦也可以看手機,在這個問題上要有寬容的態度,“我們會換一種書寫方式,會換一種文字載體,會換一種閱讀方式,可是閱讀永遠不會消失。”

“圖書館得引導人讀好書”

昨日,復旦大學舉辦2014年校園文化系列活動開幕式暨第二屆復旦大學讀書節主題活動,校長楊玉良院士和陳思和教授分別作了與讀書相關的演講。

楊玉良在演講中回憶請陳思和擔任圖書館館長的過程說,當時葛劍雄提出年齡大了,準備從圖書館館長的崗位上退下來,“我腦子裡首先冒出來繼任者,就是陳思和老師。後來我給陳老師發短信說:復旦的圖書館館長是一個崇高的職位,但是您主要的職責就是輔導我們的學生來讀書以及讀好書。”

楊玉良表示,自己認真讀過陳思和的隨筆集,非常喜歡,陳思和的隨筆體現了對人類的關懷,“我們需要這位閃爍生命之光的人來當圖書館的館長。”

談及當今存在的讀書問題,楊玉良有些痛心:“最近我看到一個新聞報道,說我國洗腳業的營業額一年大概200億元,但是中國所有人的購書款100億元,在這樣的背景下,怎麼來閱讀?”楊玉良說,“我們要為讀書留出時間和精力,而圖書館和圖書館館長的一個重要職責,就是引導人們去讀書,去讀好書。因此我要引用阿根廷國家圖書館館長博爾赫斯的一句話‘這個世界上如果有天堂,那麼天堂的樣子肯定就是跟圖書館一樣的’。”

“所讀書應對你影響深刻”

60歲的陳思和稱:“讀書有時候不一定是要讀很多,讀的書要能讀進去,能對你產生很深的影響,甚至改變你一生的道路。”

陳思和認為,人文教育某種意義上不是一個從無到有的東西,是從人的內心裡喚起、教育起來的,人文教育的功能是讓人知道自己、認識自己人性的能量,“今天的時代,人心越來越枯竭,因為我們追求的東西太多,社會上要求我們付出的東西也太多,人會感覺到非常疲勞。這時候,如果你讀一種人文的書,會讓你變得更豐富,讓你變得更自在。”

陳思和稱,人的閱讀是生存的習慣,這種習慣不要輕易地去貶低它,但是閱讀的方式可以改變,可以坐在圖書館,也可以在家裡;可以看電腦,也可以看手機,在這個問題上要有寬容的態度。

“人類文化在發展,科技在進步,我們會換一種書寫方式,會換一種文字載體,會換一種閱讀方式,可是閱讀永遠不會消失。閱讀是我們生命的需要,我們需要閱讀。”陳思和說。

讀書最好的時間段在何時?陳思和在和師生互動時表示,任何時間都要讀書,讀書最好的時間段是青少年和老年。

他強調,中年人不是說不要讀書,但是又要讀書又要賺錢,不大好協調。對中年人來說,不能要求讀很多的書,因為此時人生的事業是最重要的。年輕時候如果讀了大量的書,後面會走得很好;在中年時讀好書,有時候一本書會陪伴終生。

早報記者 韓曉蓉

實習生 龔莉 劉璐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