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推24小時城市書房 昆明“書香之城”與時俱進

細心的市民經過同德昆明廣場購物中心時,應該會見到兩個設計簡約的“透明盒子”設立在廣場外,它們的名字分別是“24小時城市書房”和“初心亭”。其中,“24小時城市書房”是盤龍區文化和旅遊局最新投放的城市共享型書櫃,市民能夠全天24小時通過智能系統進行自助借閱。

這樣的書房並不是首次出現在昆明,早在2017年,呈貢區圖書館和置信銀河廣場簽訂了入駐協議,打造雲南省首家24小時不關門的“城市書房”。2018年9月,昆明第一家24小時智能共享書房落地安寧市。2019年盤龍區就計劃試點建設3個24小時城市書房示範店、5個小型個性化智能書房,並對盤龍轄區較成熟的25個社區農家書屋進行提檔升級。

為何昆明一直在著力推進此項目?首先,24小時城市書房在一定程度上豐富和提升了城市圖書館的服務功能與水平,同時也彌補了圖書館閉館時對讀者閱讀需求的服務空白。同時,書房的存在,能夠起到濃厚市民閱讀氛圍的作用,加上“書房”內部設置溫馨、簡約時尚,讀者置身其中也平添了幾分“書香”,今後,還有可能成為遊客拍照的打卡點。

2019年,昆明入選中國“新一線”城市,市民文化生活水平指數想必也被納為“新一線”城市的衡量指標。隨著居民物質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其精神生活水平的如何有效同步提升,一直以來都成為公共服務領域亟需解決的問題。“24小時城市書房”的開放無疑從細節上落實到位了。

此外, “24小時城市書房”的出現能夠在一定程度喚醒人們對書籍的渴望,對閱讀的興趣,成為實體書店迴歸人們視野的“領路羊”。據《2019-2020中國實體書店產業報告》數據顯示,中國實體書店數量超7萬家,但僅2019年就關閉了500多家書店。面對電商平臺和電子閱讀的衝擊,實體書店早已身陷囹圄。另據《2019年中國數字閱讀市場研究報告》,2019年我國人均閱讀量達到7.99本,其中紙質書4.67本、電子書3.32本,數字閱讀增長趨勢顯著於紙書閱讀。電子閱讀的興起對實體書店同樣造成了衝擊。

就算沒有此次新冠疫情的影響,後疫情時期在昆明已開業的書店裡,客流量也不復往昔。實體書店運營成本高、盈利難的困境一再映入公眾視野,同時也在倒逼書店進行自我反思。如何創新實體書店的經營模式,如何藉助數字技術改進服務?支持實體店不斷探索。

伴隨著消費升級,以書為媒的複合空間場所,結合文創周邊、咖啡、簡餐加之書店自身的氛圍感,成為實體書店創新的主要方向。在昆明,諸如花生書店、西西弗書店、文藝復興書店、世界書局、無印良品書店等等此類書店成為讀者以及大眾消費的新場所,書店兼顧了良好的氛圍和閱讀體驗。

昆明市圖書館副館長沈吟濤認為,城市書房最大的魅力在於順應了時尚潮流的變化,更多地迎合了公眾,特別是年輕人的品位需求,很好地契合了新時代市民群眾的文化消費需求,對推動全民閱讀、促進知識共享、信息交流、文化互動以及提升城市文化品質都有較強的示範帶動作用。

昆明開設的這一間間城市書房,能否成為一座座全民閱讀的燈塔,現無定論,但肯定任重道遠。希望,能在城市角落看到更多的“24小時城市書房”,讓市民閱讀不打烊,讓書店成為市民對城市文化美好生活表達的新出口,讓春城浸潤在濃郁的書香中。(昆明信息港評論員 張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