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路上絲路重鎮,體味歷史的硝煙味

所有人都說:“活著就應當走向遠方”。有多少人不知古人不想走向遠方的無奈。如今的我們始終在探索絲綢之路對於我們當今人與過去人更深遠的價值與意義,這條被無數馬匹踩踏、被叮叮咣咣的駝鈴兒聲搖盪的路似乎在我們的眼裡甚是神秘與難解。

走向路上絲路重鎮,體味歷史的硝煙味

因為從小到大的生活環境使我對絲綢之路結了緣;因為靜觀一世流年,這座城市、這片區域、這方小鎮的變化著實令我驚歎又驚訝;因為這座小鎮誕生出了神秘的因子勾起了一個少年追尋秘密的心,如今的我有了力量,所以我結下的這場緣,我便親自走了一遭。

如果說內心是一片綠洲,那麼所過之處就盡是盎然;如果說內心是一片沙漠,那麼所過之處就盡是荒蕪。這是我們所說到的心境,但今天我想為這片地方辯解,有的地方即便荒蕪,也可以開出一朵燦爛的花兒。

無盡風煙去,綠水千山濃,張掖這座城市的風是吹向四野八荒的, “張國臂掖,以通西域”,它位處於河西走廊的中部咽喉,夏商周時期,張掖屬於雍州。漢武帝時期,霍去病翻越祁連山,進軍河西,大敗匈奴,從而視此地為漢帝國身軀與臂膀的連接處。

張掖是中國戰略棋盤上有著重要的戰略意義,它有著豐富的甘泉,也有著面積達四萬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積,其區域內的自然風光也不在少數,祁連雪山、焉支山天然牧場、平山湖大峽谷風光以及怡人的丹霞地貌景緻。

就是在這樣的一片地域中,我去的這個地方被囊括進了張掖的地圖裡。從十年前開始,張掖市甘州區鹼灘鎮的古城村就陸續被發現了一些含有歷史風情的東西、甲子墩墓群(我所瞭解到它是西涼王的一處墓群,有著特殊的歷史意義)、古城老舊的城樓(明清時代所遺留下來的古老建築)、明長城的殘缺遺址等,如果這些還不算什麼,那它與2019年被鑑定為中國佔地最廣的九曲黃河燈陣則是它遺傳下來的千年文化風裡面的一抹亮色。

我來到這個地方,用自己的雙腳與雙眼仔細地打量過它的含納,歷史的風煙是殘酷的,老舊的龍王廟被毀於改建中,破損的秦家大院被一鏟一鏟的土掩埋進了土壤中,那些千絲萬縷的聯繫,讓我看到了那一匹匹拉著駱駝的商人從這裡走過,他們在這裡歇腳,留下東西與物件從這裡換賣斂財,第二天他們就又向著遠方走去了。

走向路上絲路重鎮,體味歷史的硝煙味

那時候古老的城樓連接著護城河,他們走進關中,在這裡最好的人家去歇腳,告訴那家的主人,他們是走向遠方的商人,別看如今是一副空蕩蕩的樣子,等到回來的時候,他們絕對是滿當當的,他們也告訴這裡的人們,將我們的絲綢拉到很遠的地方去,那些沒見過這種料子的人們會將他們瘋搶一空,將他們最貴重的東西與之交換。

這些故事,我只能從當地的人們口中所打聽一二,具體的樣子與狀態是怎樣的我難以給大家一個答案,因為它的文獻信息太少了,所被記錄的信息如點點碎屑,很多老人都是從老一輩的人口中所聽來的。

我走過,在那一片片殘缺的明長城那裡,瞭望著更遙遠的時代,那是絲綢之路最盛行的一個時代,他們高喊著歌謠“駝鈴兒搖,駝鈴兒搖,黃沙壑土狼煙起;駝鈴兒搖,駝鈴兒搖,鐺啷聲中入夢窯,駝鈴兒搖,駝鈴兒搖,洋婆子甩起花絲綢···”

我穿過古老的城樓,感同身受著那一刻他們進入這一片地區的喜悅。歷史的硝煙磨滅了他們遺留在這條古道上的痕跡,但卻難以磨滅掉古人們傳唱的故事。

如今的鹼灘鎮古城村又再改變了,它再回望過去,使得一項名為屋蘭古鎮的改造工程再緩慢的進行,它要變回它本來的樣子,它要變回絲路上讓那一支遠行的駝隊駐腳的古鎮。

我的雙手曾不止一次的摸索著古老的牆皮,我的腳下不止一遍的踩上這片古鎮的土壤,我不止一次的同這裡的鄉民交流,他們都在說那絲路於歷史於這片古鎮非凡的意義。或許只此一生只有我能明白,這片即將要換面的地方到底訴說了那些斷斷續續的什麼樣的歷史故事。

走向路上絲路重鎮,體味歷史的硝煙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