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至簡,在生活中體悟

每次上蔡亮華老師的課,感覺都在心靈深處有源源不斷地觸動。不論是從儒釋道的哪個角度講,都像禪宗說的那句話:直指人心,至於是否能夠見性就要看每個人的機緣了。老師的課就像有吸鐵石吸引著我們的心,前去追隨。

在3天《易經—生命的智慧》課程上,我第一次拋掉了筆記本,只是坐在那裡聽,讓老師的話像法流一樣流向我的心,和我已有的意識去碰撞。有些內容覺得老師展示的內容見過,但內容是不理解的,比如“以意領---氣氣炁”。


大道至簡,在生活中體悟


這讓我想起了老師在課上給大家演示什麼叫做“空”,當我們敲擊缽的邊緣如果我們的手緊緊抓住它,無論我們怎麼敲,它都不會發出悠長的聲音;但當我們的手放開,把缽放在我們的掌心上,再去敲它時,似繞樑三日般迴旋的聲音就出來了。老師反覆示範給我們看,當我們的心被念頭抓住時,我們想要的卻戛然而止;當放下一念的束縛,反而能夠擁有。

以意領氣時,應該就是有唸的時候吧,會讓氣無法自如的在體內遊走;當我們放空時,變成氣時,應該會與意融合,巡行在無礙的狀態中;當我們能夠進入混沌初開的無極狀態時,也就這個炁的時候,我們將會“獨與天地精神相往來”,自如地穿梭在實空與虛空之間。也就是在實修中呼與吸停頓時止唸的功夫,觀察念頭的來去,卻對它說“是的,不做任何評價”,不與念頭發生氤氳交感,就會逐步實現天地神交、金箍棒貫通上下的奇妙際會。


大道至簡,在生活中體悟


當我們能夠自由穿梭之後,就會明白佛陀所說的“止止,佛法妙難思”,我們也會對《六祖壇經》中提及的《法華經》中這句經文得以進一步理解“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出現於世,一大事者,佛之知見也”。我們要開示悟入佛的知見,做到首先先“理無礙”,理指導做,就會讓我們“事無礙”,理在事中用,事在理中顯,我們就可以做到“理事無礙”,最後的境界就是我對這個娑婆世界沒有任何意見即“事事無礙”。出現華嚴的包容境界,我們中華文明就是在五千多年的不斷與外族文明融合過程中形成了綿延不絕的文化特點,也形成了世界上唯一一個文明沒有被斷裂的不朽現象。國家如此,作為炎黃子孫需要學習的就是這種包容萬物於無形的精神,也就是屹立不倒的“道”。

佛法是《易經》的心理版的演繹,《易經》包括天文、曆法、八卦、五行、干支等諸多法門,闡述的是宇宙人生的起源、生長、發展、變化、消亡的發展規律,並結合數術做出準確的推算。以上的發展規律在佛法中都得以詳細的解讀,比如說眼耳鼻舌身意六識、《金剛經》中所提及的四相,無常、十二因緣、唯識等理論詮釋《易經》中“錯綜複雜”的人生規律。所以禪修就是讓我們很好的融合氣氣炁於一身。一網將《易經》、佛法、道家的理論融合為一體。


大道至簡,在生活中體悟


《易經》是個工具,不能陷入數術中不能自拔,凡事都靠占卜是不可以的。我們還是需要在實際生活中通過長養功德來獲取人生的安寧。佛法不離世間覺,再高深的“道”,也需要在生活中得以彰顯才能顯示出它的規律性。就像愛因斯坦說的“宇宙的萬事萬物皆因關係而相對存在”,離開了關係,我們如何能夠去檢驗我們對道的理解。

生活中我們熟知的很多成語都來自於《易經》,比如自強不息、群龍無首、雲行雨施、防微杜漸、正大光明、否極泰來、文過飾非、天地玄黃等,我們通過在生活中的應用,會逐漸體悟到《易經》大道的智慧與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我們作為中國人,為《易經》對人類文明及世界文明的貢獻感到驕傲。

感恩宇宙、感恩天地、感恩老師給予我們祖先智慧的分享。


大道至簡,在生活中體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