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職場成長電影:在偏見和困難裡開出《沙漠之花》


女性職場成長電影:在偏見和困難裡開出《沙漠之花》

一、

這是一部根據現實名人事蹟改編的電影,豆瓣評分8.7分。

華莉絲·迪裡,1965年出生在索馬里。她的名字,在當地的語言中意為“沙漠之花”。她出身名門望族的母親,希望她能像沙漠中開出的花兒一樣,堅強美麗。她在80、90年代紅極一時,成為最炙手可熱的黑人超模,是第一個登上著名時尚雜誌《VOGUE》的黑人模特,為香奈兒、露華濃、hm代言。

不僅登上時尚界聲望最高的倍耐力年曆,甚至被選為女人眼紅、男人垂涎的邦女郎,出演了1987年的《黎明殺機》。而更多的人,是因為2009年根據她的親身經歷改編的電影認識了她。

電影講述了華莉絲·迪裡成名的故事,3歲被迫接受割禮,十二歲時父親為得到五匹駱駝將她嫁給六十歲的老頭。為了跟命運抗爭,她選擇夜裡出逃,穿越茫茫非洲沙漠,抵達外婆家。年邁的外婆傾盡自己所有的力量,把她送上了去倫敦的飛機。

在倫敦做著苦力活的華麗絲收穫了友誼和事業的貴人。著名攝影師將她引入模特行業,助力她成為世界超模。好朋友帶她做了恢復手術,讓她從思想上和生理上徹底重生。

成名之後,她沒有將名氣耗費在掙錢上,而是利用自己的名氣站出來反對殘忍的割禮,維護女性的權利。在事業如日中天時,她終止了自己的模特事業,全身心地投入到女性解放事業中。華麗絲後來被非洲聯盟任命為和平大使,她的努力得到了來自家鄉的認可。

人類的苦難從未停止,不同的世界裡的人承受著不同的苦難。

堅定而又勇敢的人,往往在完成自己救贖的同時,還能幫助到更多的人。

電影裡最喜歡的一句話是:人無意志薄弱之時,絕不臣服天使,亦不服從死神。

二、


女性職場成長電影:在偏見和困難裡開出《沙漠之花》

《沙漠之花》這部電影講述的是勇敢的女性用一生與封建陋習抗爭的故事。

同時也是職場女性在各方面條件都不好的情況下,努力與命運抗爭,一步一步抵達職場巔峰,實現個人價值的故事。

華麗絲生在非洲貧瘠之地,她抓住了命運的機會,讓自己突破了地域的限制,工作在倫敦。

語言不通、沒有學歷,沒有人脈,沒有資源。所有職場發展最基礎的條件她都不具備,思想上和時尚文化也有著巨大的鴻溝,但她依然靠努力闖到了世界級舞臺,抵達模特職業的巔峰。

生活上,受到家人的幫助,被朋友關愛;工作上,得到貴人的指引,被客戶認可。本片展現的職場女性逆襲之旅也是一大看點。

本文從三個方面分析《沙漠之花》對現代職場女性的啟示

第一、現代女性職場發展中會遇到的困難

第二、面對偏見,唯一的解決之道就是讓自己強大

第三、從《沙漠之花》看成長型思維對女性職業發展的意義

現代女性職場成長會遇到的困難

生理上的弱勢

割禮是非洲的許多國家文化陋習,在他們的文化中,割禮是女性貞潔的體現。原始宗教的禁慾戒律認為“女子兩腿之間有骯髒的、致使男人墮落的東西”,認為“女子不應該對性有興趣,這是恪守貞操的根本”。女孩子在成年之前必須接受割禮,也就是去除女性生殖器。當她們結婚以後,丈夫再用刀割開來,作為禮物。


女性職場成長電影:在偏見和困難裡開出《沙漠之花》

其實在東方文化中,也曾經有類似的行為,就是貞操鎖、硃砂痣。

同樣帶來痛苦的習俗是裹小腳。

女性生理上的弱勢在近幾十年來才被慢慢縮小。

現代女性子職場上依然要面臨這生理性的弱勢,比如產假。

產假是沒有辦法被替代的,一旦女性休產假,那就意味著職場成長到了停滯期。基本上所有的職場女性休產假回去上班後,待遇和薪資都是下降的,不會上升。

中國的女性有多怕休產假呢,樂華娛樂總裁杜華在節目中講述教育兒子的經歷,自曝“懷他9個多月才請了產假,在產床上快生他的時候老闆還給我打電話,讓我處理工作,我就跟老闆說,能不能給我幾個小時我先把小孩生下來”。

京東高管杜爽,向劉強東報告懷孕喜訊。劉強東說:“這是好事兒呀,恭喜呀,你該休息啊!好好保胎,也給兄弟們點機會呀!”10個月後,這位女高管從京東離職。

職場女性到了高管級別,生育就是阻礙進一步發展的大坑。而現在有的城市還計劃給女性放一年的產假,這個決定遭到了眾多女性的反對,因為這就意味著,有著一年產假的女性更加理所應當地要承擔更多的育兒任務,而父親則可以更理直氣壯地拒絕參與到家庭建設中來。

而正是因為這個弱勢,讓女性在求職的時候失去了很多機會,因為用人單位會考慮到女性在職場的穩定度。以前以為女性生了孩子以後會穩定一些,而現在開放了二胎了,用人單位就更擔心了。所以天然的生理配置讓女性在求職中失去了更多的機會。

女性職場成長電影:在偏見和困難裡開出《沙漠之花》

顏值高在職場中不是優勢而是弱勢

高顏值在職場意味著被侵犯的概率更高。

如果領導是女性,高顏值會被打壓,領導是男性,高顏值很有可能被侵犯。

而如果一切順利,高顏值女性取得了職業成績,還會被評價為跟實力無關,全靠顏值。


人脈關係圈小,不能轉化為職場所用

不同於男性善於搭建職場人脈,女性由於時間和精力的原因,很少會有意識建立職場有效人脈。

很多人的職場成就不是來自於強關係,而是弱關係,女性的親密好友,很可能幹的事跟你差不多,想法必然也很接近,更多的好友都在職場上停滯了發展,如果你不知道有一個這樣的工作機會,她們又怎麼會知道?而“弱聯繫”才有可能告訴你一些你不知道的事情。

Granovetter把這個理論推廣成一篇叫做《弱聯繫的強度》的論文,這篇文章被引用大概超過了兩萬次。現在“弱聯繫”這個概念已經進入勵志領域,2010年有人出了本書,Superconnect: Harnessing the Power of Networks and the Strength of Weak Links,其中大談弱聯繫的用處。中文版說的更直接,叫《超級人脈》。


女性職場成長電影:在偏見和困難裡開出《沙漠之花》

社會學家已經證明,那些完全或主要依賴於緊密聯繫的人往往是孤立的,他們不知道很多有價值的信息,而且無法改善他們的生活。在貧困社區,處處都要依賴於緊密聯繫,而富人或中等收入的人群則不是這樣的。

其實想一下,現在我們在職場中獲得的很多機會都是來自於弱關係。

創造直播帶貨交易額記錄的是主播們的弱關係——觀眾。他們素未謀面,只是在直播的過程中有所交集。買東西的時候互相交流,買完後各有各的生活。

做自媒體,給到第一批作者啟蒙的不是身邊的朋友,而是不曾熟悉的網友,大家被官方拉到同一個群裡或者因為某哥活動而認識,從而互相交流、學習,進步。

脫不花說,創業者的一個重要標誌是沒什麼老朋友。原因不是他們的勢力、財富和地位,而是因為他們的時間維度概念和之前很多不是創業者的老朋友不一樣了。

而現代女性缺的,就是利用弱關係辦事的能力。她們更擅長用逛街、購物、交流育兒來搭建親密關係,並且持續維護親密關係。

從《沙漠之花》引發的女性職場成長思考


女性職場成長電影:在偏見和困難裡開出《沙漠之花》


給自己賦予強大的自我驅動力

給自己樹立一個職場目標,堅定不移地執行。

很多時候我們沒有完成一件事情,更多的理由是因為這不是剛需。

為什麼我們的中文可以說的很好但是英文口語就是不行,因為說英文不是剛需,但是外企的人她們是剛需自然而然就習得一口流利的英語。

為什麼很多人嚷嚷著減肥沒成功往往是不吭聲默默鍛鍊的瘦下來了,因為瘦身對於它們來說是剛需。當一件事情無法影響到你的生活時,這件事情就很難完成。

如果你真心喜歡一件事情,並且感受到了這件事情的好處,自然而然地就會去做。

華麗絲在接受修復手術的時候,面臨著語言不通和來自索馬里男醫生的語言侮辱的情況下,依然堅定不移地完成了手術。原因就是,她有足夠強大的驅動力,經歷了覺醒後,她再也不想遭受來自割禮的痛苦。


女性職場成長電影:在偏見和困難裡開出《沙漠之花》

第一層驅動力來自生存衝動,即生物性驅動力,幾千年來人們忙碌多是為了解決衣食住行以及繁殖等基本需求,就像馬洛斯需求理論中最基礎的生理和安全需求。這種模型的驅動多表現為簡單粗暴的控制、命令式管理。

第二層驅動力來自外在驅動(胡蘿蔔加大棒),人們為了尋求獎勵或避免懲罰或做出特定行為,如提高成績、提高生產力、追求卓越等,對應馬洛斯需求理論中的社交和尊重需求。這種模型的表現形式為制度約束的獎勵、懲罰式管理。

真正驅動我們前進的力量來自第三個激勵層面:如果工作能夠讓人可以做出自主選擇,發展自己的技能,做有意義的事情,那麼人們往往會非常努力並取得良好業績。新系統所必需的核心不是胡蘿蔔加大棒,而是要具備三大要素:自主、專精和目的。

是什麼讓華麗絲敢於反抗?

是來自本能的對命運的服輸。

嫁給老頭做第四任妻子僅僅是活著,這樣的生命質量,華麗絲不想要,當時的她還沒有認識到世界上女性可以活成什麼樣子,所以她的驅動力是,不要過現在的生活,要改變命運。於是才有了後續的一次一次對命運的反抗,與困難的對抗。

華麗絲最終選擇了終止能給她帶來財富和聲望的超模事業,投入到女性自由運動事業中,原因就在於,她的驅動力已經是,做有意義的事情了,解決了生存和生活需求後,華麗絲追求的是自我價值的實現。

職場女性很多時候想不明白自己工作是為了什麼,所以才會在職業不溫不火的時候,使勁折騰情感。花費時間在情感糾纏上,思慮戀愛對象是否足夠愛她,是否給她想要的安全感,是否會持續對她好。如此白白浪費了許多時間。

如果實在想不到自己在職場要有什麼目標,不如算一算,想要更好一點的生活需要多少錢,如何在工作中能力可以獲得這些錢,需要薪水作為自己下一階段的目標。買更多的化妝品,換個近一點的房子都可以成為職場成長的驅動力。


女性職場成長電影:在偏見和困難裡開出《沙漠之花》

挖掘專業深度

華麗絲開始努力模特的部分非常燃。

不會穿高跟鞋,就學,在狹小的走道里走出光芒萬丈的步伐;

不會擺動作,就學,直到可以駕馭任何風格;

不會語言,就練,直到英文熟練,助力自己闖蕩世界時尚圈。

敢於求助

在索馬里,跟外婆求助,獲得了到倫敦的姨媽家工作的機會。

看到瑪麗蓮是一個善良的女孩,就立刻求助,機關瑪麗蓮再三拒絕,但她可憐兮兮的樣子打動了瑪麗蓮,獲得了在餐廳的工作。

居住的旅館老闆娘不同意她和瑪麗蓮一起住,華麗絲就主動去哄老闆娘,甜言蜜語和賣慘雙管齊下,終於讓老闆娘破例允許她住下來。

在沒有獲得永久居留權的時候,她敢向對自己有好感的酒店電工求助,與其成為紙面夫妻,直到自己獲得了永久居留權。

你要說出你需要幫助,世界才知道怎麼幫你。


女性職場成長電影:在偏見和困難裡開出《沙漠之花》


敢於嘗試

在那樣的年代,華麗絲敢從索馬里到倫敦,進入到陌生的地域。

收到了攝影師的名片以後,敢於進入到完全陌生的領域。

得知割禮的危害後,敢打破文化的桎梏,接受修復手術。

開始做模特後,又敢於挑戰不同的風格,走秀,拍雜誌,拍電影,一一都嘗試了並且做的很好。

堅定的信念

要成事兒,就需要有堅定的信念。

生命給你苦難,是因為對你另有安排

電影裡有一些溫暖的鏡頭,即便是在困難的人群裡,也不缺給自己希望的溫暖。比如華麗絲的外婆說:受一些苦一定是為了一些值得的東西。

真實的故事裡,華麗絲四歲時遭到侵犯,父親非但沒有懲治惡人,還認為這是因為華麗絲沒有進行割禮造成的。在她逃離那片荒漠時,遇到了一頭獅子。獅子在遠處瞪著她,她也瞪著獅子。因為兩天沒吃飯,她早已沒有了逃跑的力氣,兩腿發軟倒了下去。可是不知為何,獅子並沒有要吃掉她的意思,圍著她繞了幾圈,便轉身離去了。這次的死裡逃生在她看來,是一種指引:“我知道,那獅子不吃我,是因為上天另有安排,要讓我活下去。”

當她帶著一身暗無天日的宿命,跋山涉水走到這裡,碰到的野獸也是神靈,是自然的悲憫。這樣的對比有一種慘烈的、孤注一擲的美。

如果你在困難裡,試著想一想,也許是因為命運對你安排了重任。

童年裡充滿苦難的華麗絲也是在她在萬人矚目的舞臺上才明白,自己居然成為了四千年曆史上第一位對割禮這一陋習宣戰的非洲女人。

要廢除殘酷的封建陋習有很長的路要走,要廢除人們對女性的偏見有很長的路要走,但堅定的信念是不會迷茫的。

正是因為有勇敢的女性的努力,未來才會有更多的一朵又一朵的沙漠之花綻放。

從《沙漠之花》看成長型思維對女性職業發展的意義


女性職場成長電影:在偏見和困難裡開出《沙漠之花》

華麗絲一直在與偏見做鬥爭。

身為非洲人,她的模特之路更是一路充滿著偏見。

在索馬里,來自性別的偏見,在英國,來自種族的偏見,在t臺上,來自專業度的偏見。

面對偏見,最怕的是失去抵抗的勇氣。

偏見是別人的,而自己是什麼樣子,只有自己知道。抵抗偏見的解決之道就是堅持做好自己,當自己的力量強大到可以發聲的時候,說出你的想法,影響並改變世界。

華麗絲逆襲的思維方式,叫做成長型思維。

華麗絲付出了比常人多十倍、百倍的努力,換來了舞臺、金錢、豪宅和講臺。換來了肯定、尊重、名氣和弱者發聲的機會。

女性職場成長電影:在偏見和困難裡開出《沙漠之花》

你感到抑鬱的時候會怎麼辦?會更加努力去工作還是放任不管?下一次你感到情緒低迷的時候,將自己放入成長型思維模式——考慮一下如何學習、挑戰以及勇敢地面對障礙。把努力想象成一種積極、有建設性的力量,而不是一個大累贅。

嘗試著從成長型思維模式的角度來思考:問題可以變成促進彼此理解、提升親密度的工具。讓你的伴侶說出不同意見,仔細傾聽,然後耐心並真誠地討論問題。這種做法給兩個人的關係帶來的親密感可能會讓你感到驚訝。

——羅爾·德韋克在《終身成長》

在現實生活中,我真的非常容易陷入到負面情緒裡。

多年前在小城市工作不順利,一心一意覺得自己要完蛋了,關在家裡哭了一個月,直到陰差陽錯,獲得了五百強企業的工作機會。

而轉型自媒體作者後又是困難重重,收入不穩定又遇到疫情,生活的壓力和年齡的危機接踵而來,讓我整整一個星期都無法正常工作。

直到今天不得不寫一個書評才讓我再次打開電腦,無意中看到了這部電影。

感到抑鬱的時候怎麼辦?當然是要更加努力的去工作。最差的結果不過是窮,但如果不解決,問題只會越來越複雜,而當你更努力去工作的時候,興許就會獲得新的機會。

將障礙逐步拆分,一點一點去處理。

現在想來,過往的危機裡往往隱藏著轉機。若不是在南昌工作不順利,我就不會想到換工作,換城市。若不是跳槽十天後就遇到了管理層大震動,我不會開啟職場領域自媒體寫作之路,更不會有現在的九萬粉絲。若不是生意上出了問題,我不會耗盡心思研究如何通過圖文帶貨從而涉足書評領域。

困難一直都在,人生就像是通關,關關難過關關過。

我們在現實中的職場中,除了增加實力之外,也要主動的消除別人針對自己的偏見,以下幾點可以作為參考:

1、接受自己的平庸。當我們確定自己是普通人,能力有限必然會面臨困難的時候,就不會把所有的偏見都歸納為對自己能力的否定。現在的自己是在某些方面不夠勝任工作的需要,但成長中的我們可以自我迭代,努力學習獲得相匹配的進能。未獲得和做不到是兩件事情,從時間的維度來看自己的發展,現在沒有的以後會有。

2、想達成重要成就都需要明確的關注點、全身心的努力、無窮無盡的策略,還有一路的伴侶。這就是成長型思維模式能夠給予人們的,也是成長型思維模式可以幫助人們發展能力並結出豐碩果實的原因。學會求助,學會接受別人的幫助。貴人往往之所以是貴人,是因為他們的認知和能力都比我們強,對他來說舉手之勞的事情就讓讓你轉危為安。當你的人生走進死衚衕的時候,記得敲一下貴人的門,告訴他,你需要幫助。

接受自己是一個平凡的人,但不能接受自己是懦弱的人,努力到無計可施的時候,才能對生活束手就擒。

這是《沙漠之花》傳遞出來的職場成長價值,值得我們學習和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