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归来,除了“游记攻略”我还写了《目的地旅行体验分析报告》

成都归来,除了“游记攻略”我还写了《目的地旅行体验分析报告》

​这是小敬和你在一起的第27天,我们一起进步

成都归来,除了“游记攻略”我还写了《目的地旅行体验分析报告》

成都归来,除了“游记攻略”我还写了《目的地旅行体验分析报告》

今年的1月19日-1月22日(对的,就是武汉封城的前一天)我在成都,因为儿子期末考试考了总成绩年级第一名,所以,答应了他两年的假期旅行,我还是要履行一下,不然我在孩子眼里就是一个说话不算话的人了。

于是我进行了3天的说走就走的亲子自由行。先说说一些准备工作和大前提,随后就是我今天的报告。本次出行,我们属于纯正的自由行,定火车票,酒店,都是这网上搞定的。火车票买了贵阳直达成都的城际列车,很快,2个多小时都到成都了。酒店我在朋友的推荐下,在联联平价平台定了一个399两晚的四星级酒店,而且位置就在宽窄巷子旁边,很划算。

成都归来,除了“游记攻略”我还写了《目的地旅行体验分析报告》

亲子游具体行程如下:

19号,高铁到成都,入住酒店,下午逛太古里,大慈寺,IFS,春熙路,宽窄巷子;

20号,大熊猫繁育基地(带孩子嘛),武侯祠,锦里;

21号,成都博物馆,文殊院。

成都归来,除了“游记攻略”我还写了《目的地旅行体验分析报告》

说句心里话,外出旅游,一个字 —— 累。具体还不是每天几万步的行程,而是心累。

首先,可能是因为职业习惯,我现在走到哪里,都会以一个从业人员的心态和眼光看待所看到的一切,包括景点,交通,服务,体验感,这么一圈走下来,我自己根本不在旅游,而是在踩线。

成都归来,除了“游记攻略”我还写了《目的地旅行体验分析报告》

其次,原来我的旅行方式,除了我自己出门的时候是徒步、骑行这样的自虐型,和家人出行,基本都是出门自驾或坐车,到目的地酒店睡着,出门找好吃的这种旅行方式。而自从我开始了新旅游,接触了很多玩法,而且自己的旅行方式也逐步改变,更想去了解当地生活当地文化。而这次旅行,我发现我的家人基本还停留在他们喜欢的休闲度假的旅行方式上,感觉有些意见上的分歧,不免有点小难受。

对于一个“产品人”,有一句话很重要:如果你自己都不是产品的使用者和体验者,你很难做出用户喜爱的产品,所以,我随时都在为旅游产品做分析。

成都归来,除了“游记攻略”我还写了《目的地旅行体验分析报告》

下面给出本次旅行的分析报告:

成都归来,除了“游记攻略”我还写了《目的地旅行体验分析报告》

去哪里玩:小红书,没有之一。基本不会用其他的,马蜂窝的攻略太长,百度查不到想要的,下红书一查一个准。

吃什么?大众点评或者美团。原来大众点评的排行有刷榜嫌疑,但是现在他们app里面也有小笔记功能,里面有很多苍蝇馆子也有记录,所以,我们基本都找苍蝇馆子,网红排队的地方,我们不会去的。一般就是性价比超高的,超过人均50的,都不在我们选择范围内。

成都归来,除了“游记攻略”我还写了《目的地旅行体验分析报告》

1、关于旅行线路规划

这次旅行我们没有选择去大景区,比如青城山,都江堰,乐山大佛,峨眉山等,而是就选择在成都市区走走逛逛。这个大概是很多人的新旅行方式吧。但是市区我们去哪里呢,我还是选择去小红书上面看看攻略,那些成都必去之地,成都小众玩法,成都旅拍等等,都被我看了一遍(别误会,其实就花了30分钟),然后就确定了这次的几个地方。太古里,熊猫基地,武侯祠,锦里,文殊院等,都是来这个城市必去的地方,虽然成都我已经来过无数次了,但是由于孩子没有来过成都,所以,我们还是常规惯例,选择了这些市区最大的IP。

成都归来,除了“游记攻略”我还写了《目的地旅行体验分析报告》

成都归来,除了“游记攻略”我还写了《目的地旅行体验分析报告》

结论是:大IP一定是初来乍到的游客的刚需,而且是恒久不变的,一个人第一次去一个目的地,不可能就选择非常小众的地方的。这个不是流量原则,而是用户心理上的亲熟原则。

2、交通方式的选择

由于是带着孩子,没有孩子的人可能无法理解,我是想非常轻松的,但是由于这次是自由行,所以,我们基本都是选择公共交通。地铁,公交,出租,滴滴,哪个性价比最高,我们选哪个。景点都在市区,公共交通都能到达。所以,这几天下来,我还是觉得跟个小团轻松一些,至少出景区就有车接送。

成都归来,除了“游记攻略”我还写了《目的地旅行体验分析报告》

结论是:不带孩子和老人旅行的年轻人,一定选择自由行,自己走到哪里玩到哪里。如果是家庭出游,很大程度会选择小团出行。省心,轻松,而且是没结婚的人想象不到的那种。所以,小团游是家庭的首选。也许很多人还不知道小团,就是一个小车或者商务车出行的那种。

3、文化旅游必须有人带着玩

为了让孩子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次我们去了几个传统文化非常浓厚的地方。太古里的大慈寺(玄奘法师曾住的地方);品三国的武侯祠(听听三国的故事);文殊院(康熙钦赐牌匾的地方);成都博物馆(四川平原的前世今生),听起来是非常不错的。但是,这个过程,我遇到了让我非常难解决的问题。

成都归来,除了“游记攻略”我还写了《目的地旅行体验分析报告》

文化也需要人讲解。因为,我对这些地方的文化并不了解,我每去一个地方,都会找讲解员,但是运气不好,大慈寺没有讲解,好在我在杭州走了两天寺庙,肚子里有点点货,给他讲起佛教文化,还算有点兴趣。但是到了武侯祠后,讲解员都派出去了,我只能用讲解器了,但是体验非常不好,讲解器里面的录音很生硬,孩子直呼听不懂,结果我要不停的重复翻译给他听。

成都归来,除了“游记攻略”我还写了《目的地旅行体验分析报告》

在成都博物馆,我们赶上了讲解员的讲解,但是这是我听到的最不走心的讲解了,速度之快,从来不管用户的感受,拉着就跑,我们听了两个厅就放弃了,儿子一直说听不懂。

最后,有点兴趣的儿子,也因为输入的内容不是那些好玩的,而接受程度有限。

结论是:

一,寺庙旅游,有故事,有体验的讲解,大家都能接受,还会跟着一起礼佛,体验很好,但是一天之内有一次即可,天天看寺庙,会吐的。

二,名胜古迹旅游,属于大IP,一定要有人带着玩,不然用讲解器或者自己走,就跟逛大观园一样,什么都没记住,走马观花。不过这种大IP打卡游对于很多家庭来说,也没什么不好。

三,博物馆,必须要有好玩的讲解了。今天的成都博物馆,有6层楼,我们跟了1个馆的人工讲解,用了3种不同方言的电子语音讲解,但是最后体验都很差。

4、用户需求分析

我们一直说做产品,要有用户画像。所以,这次我特别对我自己,我们身边的游客进行了观察,我发现用户的划分和年龄没有任何关系,而是和是否有孩子和家庭有很大的关系。也就是说,没孩子,随便玩,有孩子,就要考虑很多了。

成都归来,除了“游记攻略”我还写了《目的地旅行体验分析报告》

分析:

一,没有生孩子的用户,包括结婚了的。他们更偏爱自由行,更碎片更小众一些的旅游。我在寺庙里面,武侯祠里面看见很多驻足看碑文和其他文字的游客,基本都是这种游客,他们有很多属于自己的时间,所以,他们更愿意去了解这里面的文化。我在大慈寺,看见有年轻人坐在佛堂里面抄经,感受真的非常好,我也想去的,但是有孩子在身边不允许。我在博物馆,看见那些关于川菜的故事,本想好好读下去,但是因为有孩子,转眼就不在了,所以我只能走马观花。仔细想想,当我自己去旅行或者踩线的时候,我们都会很融入当地的文化,因为这个时候,我不用带孩子。

二,生了孩子的用户,或者带着老人的用户。因为孩子的不省心,再加上自己的注意力都在孩子和老人身上,所以,那些文化,体验,讲解对我都不重要了,只要有人带着我们玩就好了,至于讲的好不好也无所谓,只要孩子开心。我就是为了带孩子来了解当地文化的,所以,孩子能了解一部分就一部分,不用太深入。这个就是我现在的感受,也是无数父母带孩子出门的感受。所以,你们看到,很多家庭用户会选择好的酒店,会选择海边,就是因为那个时候不用太管孩子,孩子还能玩得开心,自己也省心。所以,家庭用户,产品设计一定在孩子的关注上。

三,产品中的IP和深度玩法其实大家都是需要的,只是没有孩子的人会选择碎片的。而带了孩子的人,即使他们自己不喜欢(比如我老婆,基本只喜欢逛街,不喜欢什么文化旅游)但是希望孩子能去体验的。所以,在产品的IP和POI选择上,是没有什么冲突的,只要好玩能吸引人都可以,只是不同用户,使用的时间是不一样的。

四,用户的喜好和年龄无关,只和生没生孩子有关。我的一个同学,成都人,今年37岁了,还没有结婚,但是她很喜欢博物馆,每去一个地方,都要去一个博物馆,看看本地展,再看看周期性的策展,她也很喜欢寺庙,不是为了礼佛,而是为了看看寺庙里面的文化,这个人很像我们小姐姐。而我老婆,典型的80后职场女性,文化的旅游对他们来说,没有太好玩,他喜欢更大众的东西,比如舒适的酒店,好看的民宿,是否有人给他们拍照,当地的美食,有没有地方逛街,行程最好不要太累。而我身边,和我老婆一样的女性非常多,都是一放假,就先找个酒店住着,而他们无一例外,都是结婚生子了的。而那些还没有生孩子的人,都喜欢更小众的,比如冲浪,潜水,教堂等等。

成都归来,除了“游记攻略”我还写了《目的地旅行体验分析报告》

我也是一个两面的人,当我自己出行的时候,我一定会选择有挑战的行程,当我和家人出行的时候,我一定会选择稳妥的不那么累的行程。

下次带家人出行,我一定选择跟小团。累死我了。

- End -

成都归来,除了“游记攻略”我还写了《目的地旅行体验分析报告》

成都归来,除了“游记攻略”我还写了《目的地旅行体验分析报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