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陽熱門學校總校、校區、分校、合作校該如何選擇?

近些年,瀋陽開始實行教育集團化,很多公立名校都開設了多個分校、合作校。這些學校的教學質量如何?和總校有何聯繫?

校區、分校、合作校咋分的?

  • 校區直屬總校,由同一個校長管理,其教學和管理都納入統一考核。
  • 分校獨立運作,和總校屬於合作關係,有自己的校長和管理團隊,總校在部分教育資源上與其共享,或在師資上給予一定幫助和交流。
  • 而合作(實驗校)一般都是掛名而已。

通常情況下,教學實力排名為:總校>校區>分校>合作校(實驗校)。

但也有例外,比如南昌新世界學校,原91中學,與南昌中學關係不大,但近幾年中考成績也名列前茅。說到底,比起總校分校的名頭,家長們更在意的是教學質量。

瀋陽各分校教學質量如何?

中學的教學質量直接影響升學率,以下是瀋陽部分熱門中學總校、分校情況,家長們可作參考。

盤點|瀋陽熱門學校總校、校區、分校、合作校該如何選擇?

盤點|瀋陽熱門學校總校、校區、分校、合作校該如何選擇?

盤點|瀋陽熱門學校總校、校區、分校、合作校該如何選擇?

南昌中學

南八校區(初一、初二):瀋陽和平區民族南街229號,因臨近南八馬路因此被稱為南八校區,也有家長稱其為民族街校區。

光榮校區(初三)

:和平區十四緯路36號,並非南昌中學分校,是南昌中學初三學生就讀的校區;區分於長白島分校。

長白校區:格林生活坊東區對面。南昌中學長白島校區和南八校區相同,是由南昌中學統一管理,一同排名享受指標到校等所有待遇。

提醒:南昌新世界前身為91中學,與南昌中學並無實質性關係,注意區分。另外45中學也更改為南昌中學教育集團滿融分校,目前來看同樣與南昌中學無實質性關係。

134中學

目前有兩個校區

南九校區(初一、初三):瀋陽市和平區南九馬路1號

振興校區(初二):瀋陽市和平區振興街29號

據家長介紹:南九馬路的134中學前身是瀋陽市第101中學,在整合過程中與134合併,建立了新的校舍,與振興校區相比,南九校區教學樓更寬敞、漂亮。

提醒:2017年和平區成立教育集團,99中學更改為134中學教育集團濱河分校、19中學為134中學教育集團渾河灣分校。目前來看掛名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126中學

目前主校有兩個校區

八經校區(初一初三):瀋陽市和平區北四經街7號

初二:和平區總站路

長白島校區:長白四街中海龍灣南

提醒:2017年和平區成立教育集團,敬業中學合併為126中學教育集團北市分校、108中學更改為126中學教育集團太原街分校,目前來看掛名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第七中學

總校區——瀋河區奉天街24號

(初一、初二學生就讀校區)

南校區——瀋河區風雨壇街113號(總校初三學生就讀)

東校區——瀋河區東新路39號(獨立招生、初一到初三均就讀)

五里河校區——2018年8月投入使用,位於瀋河區瀋水路622號,初中部都是總校老師派過去的。

八十二中學校區——瀋陽市小南街238號

目前看82和7中比,差距極大,一個班有一個考入三校這樣的情況。雖然和總校最近,但是沒實質性合併

文化東路校區——瀋陽市文化東路39巷6號

145 中學老師不錯,教學質量一般,學苗就不一樣了,考三校幾乎是零

蘇家屯瀋水校區——蘇家屯區葵松西路50號,委託管理的

沈北校區——沈北新區沈北路北側、孝信街西側,今年建成

杏壇中學

東校區——鐵西區南九中路64號(初一、初二)

西校區——鐵西區南七中路72號(初三)

家長反饋:杏壇中學北校區(原173中學),今年正式與杏壇中學實質融合,2018新初一,杏壇中學已經向北校區交流了部分骨幹教師、班主任、教學主任等。

作為瀋陽的“學區島”,長白是分校延續總校好口碑的典型案例。

雖說是以分校起家,但長白各學校的師資力量、教學成果在時間的檢驗下,已經獲得家長們的認可,前段時間“長白學區不穩、老師撤回總校”的傳言,也已被教育局嚴正否認,

給足了家長們底氣。

盤點|瀋陽熱門學校總校、校區、分校、合作校該如何選擇?

下一個分校質量待檢驗的區域,則是沈北。

朝陽一校沈北分校、文藝二校沈北分校、七中沈北分校已經開始招生,南京一校、南昌中學預計2022年建成。沈北能否延續家長們對分校的信任和好評,相信用不了多久就會有答案。

盤點|瀋陽熱門學校總校、校區、分校、合作校該如何選擇?

盤點|瀋陽熱門學校總校、校區、分校、合作校該如何選擇?

盤點|瀋陽熱門學校總校、校區、分校、合作校該如何選擇?

(沈北已建成名校的學區劃分)

總校、分校如何取捨?

總校教學質量好,但學區房價格偏高、房齡較長,適合資金充裕的家庭。

分校的教學質量有待時間驗證,但有總校的教育資源共享,大概率不會差,且學區房大多價格親民、房齡較短,綜合來看性價比更高。

無論如何選擇,希望每個孩子都能接受好的教育,讓孩子學會主動學習,創造好的環境,而不過分依賴環境,才是優質教育需要努力的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