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債回購:新版“旋轉門”計劃?

美國國債回購:新版“旋轉門”計劃?

2020年3月31日,美聯儲發佈聲明稱,為外國和國際貨幣當局(FIMA)設立一項臨時性的回購便利工具。聲明中說,自2020年4月6日起(請記住這個時間,也許未來考試會考這個),美聯儲允許在紐約聯儲開設FIMA帳戶的持有者(外國央行/國際性經濟組織)臨時性用手中的美國國債向美聯儲置換美元,提供給各自管轄範圍內的機構使用,持續至少6個月。

這一聲明,引發全球關注,也把美聯儲置於全球央行的位置上。

對此聲明的解讀,多種多樣,尤以“陰謀論”最博眼球。甚至有人說是因為最近我國很多人建議拋售美債,導致美聯儲警覺了,這也是想多了。這個市場上的聲音太多了,這些建議頂多算是噪音而已。當然,還有人說,過去一個月出現了美債拋售潮,這也言過其實。近一個月,1000億美債的賣出,相較於23萬億美元的規模而言,難言是拋售潮。

那美聯儲意欲何為?

從短期看,我覺得是配合美聯儲的無限QE。美聯儲這次QE的一個核心在於,通過購買國債和其他抵押債券的方式,向市場注入流動性。主要購買對象包含美國國債、MBS、公司評級至少為BBB-/Baa3、剩餘期限不超過五年的美國公司投資級債券。具體操作為本週每天都將購買750億美元的國債和500億美元的機構住房抵押貸款支持證券(MBS)。然而,購買國債的額度很快從每天750億下降到600億,最近兩天只有500億的規模。釋放的美元流動性大約在5000億左右。

客觀的講,這次美聯儲的無限QE計劃以及與之配套的九個國家的貨幣互換協議,在很大程度上減輕了美元荒的問題,穩定了市場流動性,特別是穩定了美元預期,進而對於全球金融市場的穩定起到了積極作用。但這個無限量QE實施的一個前提是,確保借貸成本的低水平,同時確保信貸流向企業以及州和地方政府。這也美聯儲提出無限QE計劃的一個基礎性條件。但是,我們看到美聯儲購買國債的量在逐日下降,說明要麼是擔心國債收益率上升,要麼是市場上意願出售的國債規模在下降。如果回購數量持續下降,那麼利率就會大幅上升,這又與其零利率政策相矛盾。

這是美聯儲目前面臨的“兩難境地”:維持無限QE,就必須有足夠的國債可回收,還要確保釋放的流動性進入企業和地方政府;但隨著國債的供給(意願賣出)減少(有機構也購買國債以避險),無限QE難以持續,流動性難以持續釋放到市場中;但如果退出QE,則又會加劇流動性荒,美元利率上升,左右為難。

因此,我們的初步判斷是,這次美聯儲推出的國債國際回購計劃,是一個短期應急計劃,短期的著眼點還在於確保無限QE能持續下去。

那麼,接下來各國央行會如何反應?金融市場會如何反應?長期來看,對美國,對美元,又有何影響呢?

對於那些已經出現美元荒的國家,特別是新興市場國家,還有那些與美國利益高度一致的國家和地區,應該會根據自身需求,選擇抵押其持有的國債以換取美元,在當下,利息本身並非其考量的主要因素,本國金融市場的穩定壓倒一切。當然,對於一些不缺美元的國家而言,也可以藉此機會改善其外匯儲備的結構,抵押國債,換取美元,併購買黃金,這應該是一個主導性選擇。對於這一點,大家可以密切關注國際黃金價格的變動。短期內如果大幅上漲,那就不排除是有些國家的央行動手了。

那麼美元價格會如何呢?大概率會下跌。這是好事,這對於緩解全球金融市場動盪有好處。不利的是,對我們而言,人民幣匯率會不會上升,這個需要密切關注。當然,如果上升,我們可以通過賣出回購所得美元,買入人民幣來穩定匯率。但對於有些本身就存在美元荒的國家,特別是新興市場國家,可能會惡化其貿易條件。

那麼接下來,隨著國際回購的增加,美聯儲會幹什麼呢?

繼續發新債?我認為這個是大概率事件。這也是我為什麼提出是新版“旋轉門”計劃的原因。

增印美元,回購舊債,再發新債。其他國家,抵押舊債,換取美元,市場穩定後,是購回舊債還是重新購買新債,取決於兩種國債的收益率。這時,美聯儲有兩種選擇:一是保持債務總量不變,那麼國際市場上美元數量就大幅增加,美元的購買力下降,幣值穩定性受到挑戰,二是債務總量增加,且增發的美元被債務總量上升所吸納,美元的國際價格保持穩定,這或許是美聯儲希望看到的結果。

但後者是一個“踮腳”均衡,其穩定的前提是美國國家信用不會因債務擴張所受影響,也就是說美國實體經濟所創造的財富要足以支撐起債務擴張。如果不是,那美國國債在國際市場上的信用評級可能下降,這將直接影響到各國外匯儲備的結構問題,這對美元的國際貨幣地位也是一個嚴峻的挑戰。

讓我們靜觀其變。

2020年4月6日星期一

山下大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