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先生《狂人日記》的結尾為什麼要大聲呼籲“救救孩子”

魯迅先生是一個愛孩子的人,他的詩句“無情未必真豪傑,憐子如何不丈夫”

率先抨擊了那些封建偽道士(賈政之流)的無情與偽善。魯迅先生說:“小時候不把他當人,大了以後也做不了人”,表明魯迅先生在那個時代,就看到了教育學的精髓懂得尊重孩子。魯迅先生不愧是時代的先鋒、民族的脊樑。

魯迅先生是最早讀懂《紅樓夢》的人,他的《狂人日記》就是對《紅樓夢》最精準的解讀。魯迅先生之所以在《狂人日記》的末尾大聲呼籲:“沒有吃過人的孩子或者還有?救救孩子……”就是因為在《紅樓夢》裡寫了太多吃人的孩子的成長史以及太多被父母拋棄的孩子。

所有的大人都是由不吃人的孩子變成吃人的孩子,繼而活下來的。就像《狂人日記》裡的“某君昆仲”,病好後去外地上任了;意思是他經歷過痛苦的思考與掙扎,習慣了那個吃人的社會環境,學到了吃人的本領。終於,他吃了“小妹”的人肉,有了“免疫力”,活成了他的父親、大哥一樣的人,活成了自己最痛恨的那類人。

魯迅先生《狂人日記》的結尾為什麼要大聲呼籲“救救孩子”

賈寶玉

元春已經成長為一個會吃人的大人,她就是去外地上任的“某君昆仲”

元春從小就被賈母撫養,長大之後被送進皇宮,元春的痛苦是顯而易見的。所以元春進宮之前是一個被壓迫、被吃的孩子;當她走進皇宮,她就變成了一個會吃人的人。說得準確一點,元春是一個一邊被吃一邊吃人的人(大部分人都是)。大觀園就是她的嘴巴,吃掉了她的弟弟妹妹以及許多的丫頭們。

魯迅先生《狂人日記》的結尾為什麼要大聲呼籲“救救孩子”

賈元春

當時的社會道德標準是男女授受不親,然而,賈府的孩子們卻被元春一道聖旨就弄進大觀園混居去了。

黛玉與寶釵義結金蘭之時,她已經15歲了,即賈寶玉已經16歲了。生日夜宴之後,賈寶玉至少17歲。一個十七八歲的豪門公子卻未訂婚,在當時真的令人匪夷所思;原因之一就是:賈府男女混居名聲不好。

張道士原說要給賈寶玉說親,然一兩年過去了,他連個女孩兒的名字都沒送過來。可見張道士在清虛觀給賈寶玉提親,也只是客氣一番,只當做一個話題而已。

書中正式提到的好名兒好姓兒的姑娘有李紋李綺邢岫煙以及甄寶玉的姐姐妹妹們,當然還有寶釵和黛玉。為什麼賈母一位也不為賈寶玉求娶呢?元春為什麼不下旨給賈寶玉和寶釵賜婚?賈母明知林如海將亡,而且此時黛玉寶玉也到了訂婚的年齡,賈母為什麼不讓賈璉捎過去賈寶玉的八字向林如海求親呢?

那是因為元春和賈母很清楚,這麼多的女孩子沒有一個人能看得上她們的

“寶貝”賈寶玉。

林黛玉因為紫鵑試玉嚇的失魂丟魄,“直泣了一夜”,寶釵因為薛蟠一句“金玉”之說,嚇得也哭了一夜,直把眼睛哭的腫成了桃子。

這兩位女神如果有一點喜歡賈寶玉,也不至於讓自己哭一夜(如果只是害羞,意思一下就好了嘛)。所以,如果賈寶玉向黛玉或寶釵提親,這兩位也會拼命反抗的。

魯迅先生《狂人日記》的結尾為什麼要大聲呼籲“救救孩子”

黛玉、寶釵


在《紅樓夢》書中人們的眼裡,賈寶玉又壞又傻,比薛蟠賈珍不知更腦殘多少倍,賈母、元春根本沒有勇氣為他提親。

紫鵑說賈寶玉:“年裡我聽見老太太說,要定下琴姑娘呢。不然那麼疼他?”

寶玉笑道:

“人人只說我傻,你比我更傻。不過是句頑話,他已經許給梅翰林家了。果然定下了他,我還是個形景了?”

賈寶玉的意思是,只要家裡人給他定下親事,不管是誰,寶琴也好寶釵也行,只要能給她定下親事,他就不會這麼處心積慮的做這些痴傻之事(糾纏、試探林黛玉)。

賈母過80歲生日時,賈寶玉真的已經到了該成家的年齡了,但是賈母元春仍然沒有給他娶妻的意思。

在眾人眼裡,賈寶玉“餓了吃,困了睡,再過幾年,不過還是這樣,一點後事也不慮。”

好人家的姑娘誰都不會看上他。賈寶玉說,“我能夠和姊妹們過一日是一日,死了就完了。什麼後事不後事。”在賈寶玉自己,因為賈母不為他訂親,他對他的人生已經絕望了。

元春這個本來被吃的孩子,因為被痛苦扭曲了心理而變成了吃人者,吃掉了賈府的所有的男女孩子們,吃掉了賈府的未來。書妝以為,張愛玲就是從元春身上得到了靈感,才創作出了曹七巧與顧曼楨這兩個經典的人物形象。

魯迅先生《狂人日記》的結尾為什麼要大聲呼籲“救救孩子”

賈寶玉


賈寶玉已經成長為一個吃人的孩子,他吃掉了三春及身邊的女孩子們

賈寶玉住進大觀園之後,百無聊賴之時,詩興大發。

比如他作的《夏夜即事》:

倦繡佳人幽夢長,金龍鸚鵡喚茶湯。窗明麝月開宮鏡,室靄檀雲品御香。琥珀杯傾荷露滑,玻璃檻納柳風涼。水亭處處齊紈動,簾卷朱樓罷晚妝。

這一首詩裡就包含了繡桔、鴛鴦(黃金鶯)、麝月、史湘雲、琥珀、芳官(金星玻璃)、柳五兒、李紈(宮裁)共九位女子的名字。

其他三首即事詩裡還包含了四春、鳳姐、茜雪、秋桐、鶯兒等許多女孩子的各字。

書中交待:

因這幾首詩,當時有一等勢利人 ……抄錄出來各處稱頌;再有一等輕浮子弟,愛上了風騷妖豔之句,也寫在扇頭壁上,不時吟哦賞讚。因此竟有人來尋詩覓字,倩畫求題的。寶玉一發得了意,鎮日家做這些外務。

魯迅先生《狂人日記》的結尾為什麼要大聲呼籲“救救孩子”

賈寶玉


意思是賈寶玉終會將賈府所有的女孩子們的信息都免費贈送給那些勢利小人及浮浪子弟。意味著賈府裡的女孩子們都成了一些不良之徒的惦記對象,早已聲名狼藉了。

所以,賈府裡的三位小姐,到了適婚的年齡卻沒有一個正經人家來提親。

表面上,賈府與甄家關係很好,幾萬的銀子都在對方的家裡存著;而且甄寶玉的年齡與賈府裡的小姐們正好相配,但是為什麼甄家不向賈府裡的小姐們求親?就是因為甄家人看不上賈府裡的小姐們,因為三春有了“賈府三豔”的名號。

賈赦不甘心自己的女兒迎春被賈母送給某個王爺做小老婆,主動出擊,將迎春許配給孫紹祖作原配太太。但是,願望是美好的現實是殘酷的,孫紹祖以賈赦花了他五千兩銀子為藉口,將迎春折磨致死。

魯迅先生《狂人日記》的結尾為什麼要大聲呼籲“救救孩子”

賈迎春


惜春年齡最小,看透了姐姐們的悲慘命運,知道了她家的女孩子都是被賈母當工具使用的;所以,憤恨之下選擇出家。她覺得,青燈古佛也好過給那些賈赦一般的老頭子做姨太太!

賈府敗落後,府裡的丫鬟們(包括秋桐襲人平兒等小老婆們)最終都會被那些“吟哦”過賈寶玉詩詞的勢利小人與輕浮子弟買走,最終都會成為那些紈絝子弟的玩物。

所以,如果賈寶玉搬進大觀園之後發奮讀書,不看小黃書、不玩繡春囊,不把女孩子們的名字寫成豔詩,結局就會是另一個樣子。不但甄家會向三春之一求親,孫紹祖也不會毆打折磨迎春;如果賈寶玉能作出讀書人的樣子,即便改變不了賈府沒落的命運,但是至少三春會嫁到正經人家去,其他女孩子不會被那些浮浪子弟買走。

魯迅先生《狂人日記》的結尾為什麼要大聲呼籲“救救孩子”

惜春、迎春、探春


《紅樓夢》裡有太多被父母拋棄的孩子

一、甄士隱從來就沒有疼愛過香菱

英蓮被霍啟弄丟之後,書中寫道:

那士隱夫婦,見女兒一夜不歸,便知有些不妥,再使幾個人去尋找,回來皆雲連音響皆無。

意思是甄世隱夫婦在得知女兒丟失之後,竟然沒有親自出門尋找!!

正常的父母肯定會跑到女兒曾呆過的那個人家的大門口抱著女兒曾坐過的門檻子大放悲聲。如果甄士隱夫婦也這樣做的話,估計那家的主人會一邊打著哈欠一邊出來說:“是來找閨女的吧,還在裡面睡著呢。昨天晚上我們看燈回來,看見一個小孩子一個人坐在我們門檻上睡著了,渾身凍的冰涼,就把她抱進來了。”

書妝覺得調皮的曹翁在《紅樓夢》的八十回之後會有這樣的寫作計劃。

英蓮丟失的第60天,仁清巷被燒。甄士隱賣了田地帶著封氏及丫鬟們投奔他岳丈家去了。意思是即便英蓮自己回來,不但原來的家園沒有了,而且家人也都不見了。這太驚悚了!!!

魯迅先生《狂人日記》的結尾為什麼要大聲呼籲“救救孩子”

香菱(英蓮)

《紅樓夢》第四回門子(小沙彌)告訴賈雨村,柺子就租了他家的房舍居住,他和他的內人都曾看視過英蓮。說明英蓮生活的地方離他上班的地方肯定不太遠。

賈雨村接封肅去他府上,封肅是在“正在歇息之時”(大概晚上8、9點吧)出發去賈雨村府上的,“天約二更時”(9點~11點)回來,也就是說甄士隱住的地方離賈雨村府大約只是一個小時的路程!

也就是說,英蓮就在甄世隱的身邊!意思是如果甄士隱不是那麼懶惰,而是常常三里五鄉的走動一下,他有很大的可能找到英蓮的!!!

賈赦花八百兩銀子買了一個十七歲的女孩子嫣紅,按這個標準計算,甄士隱如果肯拿出一千兩銀子去找英蓮就能夠十拿九穩的把女兒找回來!!!

甄士隱對他唯一的女兒英蓮一點都沒用心,他心裡根本就沒有女兒,他只是一味的花天酒地而已。

魯迅先生《狂人日記》的結尾為什麼要大聲呼籲“救救孩子”

甄士隱


二、元春、寶玉是父母近在咫尺的留守兒童

元春、寶玉在賈政夫婦身邊,也是有奶媽有丫頭婆子們服侍的;而且賈政夫婦總共才三個孩子,又不是幾十個孩子養不完;而且孩子們一般都喜歡與父母在一起,有幾個孩子會發自內心的喜歡與爺爺奶奶在一起呢?

並且,賈政是一個知識分子,賈母不識字;王夫人年輕,賈母老朽。怎麼都輪不到賈母養孩子。

所以,賈母撫養元春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讓元春聽她的話,讓她能順利的進宮去侍奉皇上。

賈政夫婦的虛偽、愚昧、軟弱與懶惰都會讓元春與寶玉痛苦不堪,元春進宮應該是自戕式的報復父母,這也是賈寶玉不讀書的主要原因。大觀園試才題對額時,賈寶玉的詩材牛氣沖天美得如繁星閃爍;但是賈政只是一味的訓斥,一直搖頭說“不好,不好!”(你倒是做出一個好的來呀!誰見過你賈政寫過詩?)

這麼好都被說成不好,這會讓孩子黑白顛倒是非不分。所以賈寶玉後來精神出現問題書妝一點都不感到奇怪。

對元春、寶玉而言,父母明明就在身邊但是卻像冰涼的影子一樣,看得見但是夠不著,孩子們的痛苦是可想而知的。

魯迅先生《狂人日記》的結尾為什麼要大聲呼籲“救救孩子”

賈政


三、黛玉、晴雯、妙玉等都是被父母拋棄的孩子

黛玉、晴雯、妙玉因為是女孩子被父母拋棄。(請參考十點書妝的微頭條、問答及文章)

金釧是有父母的孩子,但是她的父母卻為了讓她能調到賈寶玉身邊慫恿她勾引賈寶玉,這樣的父母不把女兒當人看,他們把女兒當成了賺錢的工具。所以金釧被攆回家之後,老白夫婦不會放過她。父母的傷害才是金釧死亡的直接原因。

魯迅先生《狂人日記》的結尾為什麼要大聲呼籲“救救孩子”

金釧

讀《紅樓夢》,讀者把自己代入賈寶玉的最多,把自己代入林黛玉的次之,把自己代入賈環、賈琮、趙姨娘的幾乎沒有。所以,我們永遠也讀不懂《紅樓夢》。

想讀懂《紅樓夢》就要先讀懂魯迅先生。把《紅樓夢》裡的每一個人(賈母除外)都當作自己的孩子,才是正確的打開《紅樓夢》的方式。比如把林黛玉當成你的女兒,你會捨得在她七八歲的時候給她找個男朋友一塊吃飯、一起睡覺培養男女感情嗎?如果作為一個現代人的你不會,那麼作為封建時代的賈母(親外婆)就更不應該。所以,賈母讓林黛玉與混世魔王在一起,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她為了討好混世魔王而犧牲了林黛玉。

孩子是八九點鐘的太陽,是國家的希望,是民族的未來,“少年強則國強”;然而,《紅樓夢》裡幾乎沒有陽光、開朗的孩子,這就意味著當時的中國一片迷茫。“悲涼之霧,遍被華林”

,是魯迅先生痛徹心扉的、憂國憂民的深沉而博大的愛國主義情懷。

拯救孩子要從父母做起:只有賈政王夫人一樣的父母們改掉了自己的無知、愚昧、自私和懶惰,像賈寶玉一般聰明的孩子們才能走上正路。

魯迅先生在狂人日記裡還有一個名句:“從來如此,便對麼?”

王夫人們說“我們得三從四德”,賈政們說“我們得孝順呀,中國歷史從來就是這樣子的。”所以魯迅先生在當時能說出這樣一句話,表明魯迅先生是第一個清醒的中國人,也是讀懂《紅樓夢》的第一人!

所以,不管續書寫的多麼天花亂墜,不管黛玉之死多麼令人痛徹心扉,不管寶玉哭靈多麼讓你肝碎腸斷,不管人們歷來評議寶黛如何深情,我們都要牢記魯迅先生的話:“從來如此,便對麼?”

魯迅先生《狂人日記》的結尾為什麼要大聲呼籲“救救孩子”

林黛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