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暴力屡禁不止的原因,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

屡见不鲜的校园暴力事件,让我们明白,校园暴力正在摧毁青少年。

87%的人遭遇过不同程度的校园暴力,欺凌辱骂、无缘无故的动手殴打、拍照欺辱、被排挤、被为难、发明各种捉弄的花样。

《悲伤逆流成河》里的易遥被塞粉笔灰、被烧头发、被泼红墨水等等;
马思纯小时候因为胖遭到同学们的嘲笑,可乐里被灌粉笔灰和拖地水;
永新校园暴力事件,多名初中女孩对另一位跪在地上的女孩长时间殴打、踢踹;
14岁少年被五名同学殴打,颅脑严重损伤致死;

十五六岁的青少年,本该是朝气蓬勃、积极向上,在学业上奋力拼搏,而不是在校园里挥动拳头,用武力成为“校园小霸王”。

校园暴力屡禁不止的原因,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

校园暴力为何屡禁不止呢?青少年个人因素、家庭教养方式、社会环境都是潜在因素。

本能论认为每个人都有死本能,当死本能受到生本能的妨碍时,对内的破坏倾向转向外部,产生侵犯行为。

由于青少年人格发展的不健全、耐挫力不足、自我控制力较差,在学习、生活、人际关系上遭受到挫折时,引发愤怒、冲动的情绪,为了宣泄内心的不满或不愉快情绪,个体攻击性增强

青少年正处于青春期,精力旺盛、易冲动,并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出现反社会行为和侵犯行为。

校园暴力一般都是“团伙作案”,这是因为在群体中去个体化的现象,在群体中个体有时会丧失对自己行为的责任感,使自身自我控制系统的作用减弱。

校园暴力屡禁不止的原因,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

很多成为“校园小霸王”的孩子,家庭教养方式都是不恰当的。

父母过于溺爱孩子,孩子养出“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当同龄人忤逆自己的意愿时,便会采取极端的行为“报复回去”,并有父母会为自己善后的认知,而有恃无恐。

父母对孩子过于严苛,在“高压”环境中,更容易激发孩子攻击性行为

长期受到家庭暴力氛围影响的孩子有样学样,变成偏执、暴力的性格。

单亲家庭和留守家庭的孩子,由于缺乏关爱和管教,没有足够的安全感和较强的敏感,当遇到欺负时,往往是“以牙还牙”,慢慢就形成攻击型人格

校园暴力屡禁不止的原因,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

人之初,性本善,没有人一开始就是有暴力倾向和不好的,而是一个慢慢转变的过程。

当一个人被贴上坏标签的时候,心理承受力差和反叛心理导致青少年开始破罐子破摔和堕落。

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我们,环境的重要性。当一个孩子和社会上的不良少年结交,长时间的耳濡目染,也会从根本上改变一个青少年的行为模式和心理认知

社会上有关暴力的游戏、影视作品都充斥在青少年的生活中,这些不良信息和画面导致青少年心理扭曲,遇到问题会采用以暴制暴的方式方法。

学校、社会和司法的过度保护和惩戒不严,让校园暴力者有空子可钻,不畏惧惩罚,在某种程度上也壮大了他们的胆子。

校园暴力屡禁不止的原因,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

校园暴力的可怕就在于躯体上的伤害会随着时间而愈合,可心理上的伤害却会困扰一生。很多遭受校园暴力的受害者一辈子都困在受害现场。

很多青少年在遭遇到校园暴力的时候,迫于羞耻和施暴者的压力不敢告诉家长,但是一定会有一些行为可以发现端倪。

如果你发现你的孩子出现了下面五个迹象,家长们要警惕了:

1、出现厌学、害怕上学、经常性的装病请假逃避上学;

2、身上无缘无故出现伤口、伤痕;

3、衣物经常破损,物品经常丢失、经常要钱;

4、精神紧张、失眠、经常做噩梦;

5、行为反常、情绪低迷,出现自残、自杀倾向;

校园暴力屡禁不止的原因,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

当你不确定孩子是不是遇到了校园暴力,不要严厉的质问孩子,耐心的询问孩子最近的感受并告诉他行为上的不同。

如果你的孩子确实遇到了校园暴力,相信很多家长会想要替孩子讨回公道,这是人之常情。

但是在第一时间,我们需要的是安抚孩子,确保他们的身心健康不会过度的受此影响。

处理校园暴力的方式有很多,以暴制暴绝对不是最合理的方式,甚至会是个恶性循环。

明确告诉孩子,父母是你最坚实的后盾,遇到校园暴力,勇敢的对校园暴力说不,要坚定的”反击“,学会用合理的方式”反击“施暴者,不做任人揉捏的软柿子,校园暴力只有无数次和零次。

同时,事前的预防总比事后的教育更有作用,教会孩子“反校园暴力”的方法和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至关重要。

希望遇到校园暴力,你不是漠不关心、把责任推给学校的家长、不会成为校园暴力分子的帮手、不会发出“为什么那么多人,只欺负你一个人?”的质问声、也不是冷眼旁观的“助推手”。

如果我们没有勇气去制止校园暴力,那我们最起码要做到不去伤害别人。

文章作者简介:咨询师尤可,专注于青少年心理,用文字剖析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心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