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不值得?试试“12法则”

很多人在情绪沮丧、低落时,常以一句“人间不值得”安慰自己,并以此为借口躲避困难,龟缩在“因为不值得,做什么事都无意义了”的软壳中自我麻痹。乍一看,这种逻辑似乎有些道理。“哀莫大于心死”最痛苦,作为抑郁症患者的我,深深理解这种感受。当我在寂静深夜无法入睡、茫然地站在阳台时,甚至偶尔会冒出“人生真痛苦/活着有什么意思呢/跳下去是什么感受”的想法…….

人间不值得?试试“12法则”

人间不值得

可我明白,那只能是情绪反应,而生活中该面对的实际问题,依然还得努力去解决。尽管我看过许多心理学方面的书,但往往是“道理我都懂,就是做不到”。

到底我们要如何面对失去希望的、 “丧”的人生呢?


前哈佛大学心理学系教授乔丹•彼得森结合了哲学、心理学、生物学等多门学科研究,结合自身经历,在《人生十二法则》中,给出了12条中肯的建议,不仅从理论研究展开深入说明,同时也提供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实践指导,“为现代人应对混乱的生活开了一剂良药”。人生

人间不值得?试试“12法则”

人生十二法则

这12条法则分别是:

法则一:自信:从姿态开始。

法则二:爱自己

法则三:谨慎交友

法则四:别和别人攀比,只和自己比

法则五:教育好小孩

法则六:内省

法则七:追求有意义的人生

法则八:坦诚,说真话,不撒谎

法则九:学会倾听

法则十:直面问题

法则十一:面对现实

法则十二:善良

对此,我将以上十二法则总结为四个方面:

首先,改变内在:接纳现实、爱自己

其次,改变环境:谨慎交友,教育好孩子

第三,坚持自我:内省、真诚

最后,对外反哺:向社会传递爱和善良


我重点谈谈以下四点:

1、不要让自己处于支配等级的最底层


世界永远存在支配等级,“赢家通吃”是基本原则。

作者提到一个“龙虾理论”:每个龙虾都有各自的领域,当它们外出探索新的领地时,如果遇到彼此,两只龙虾首先会像拳击手一样挥舞大钳,张牙舞爪向对方显示自身的力量,通常,血清素高、章鱼胺低的龙虾往往会获胜,赢得的龙虾则会获得更多的资源优势,包括地盘、伴侣等;而战败的龙虾,下次再战败的几率会更大。人类社会也是一样。

人间不值得?试试“12法则”

大龙虾

和大龙虾一样,大脑中有一个固定的“计算器”,会随时观察他人对你的态度、方式,决定你的价值,为你分配地位,然后分泌出对应的“血清素”,影响你的精神状态。

这让我想起了另一个心理学中的“霍金斯能量理论”,美国心理学家霍金斯曾将人的意识分为不同的能量级别,不同的人生活在不同的能量级别中,吸引着与他同频率同级别的能量。正如我们常说:

你是什么样的人,就会吸引什么样的。

人间不值得?试试“12法则”

因此,作者给到的建议是:要进行自我觉察,不要让自己在支配等级的最底层。


2、 相信自己,像龙虾一样昂首挺胸


要相信自己,爱自己。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全球首席识谎专家保罗·艾克曼曾发现:表情对心情有逆作用。表情不单单只是心情的反应,我们可以通过对表情的控制和调整,让它反过来影响情绪。

记得在我小时候,母亲经常会在几姊妹头顶上放一本厚厚的书,让我们练习走路,训练时常念叨的一句家乡谚语:不要一副倒霉鬼样!

人间不值得?试试“12法则”

现在想想这正如书中的第一法则:要像龙虾一样,笔直站立、昂首挺胸。

原来,这种姿态,一方面可以让周围的人感受到你的力量,从而不敢轻视;另一方面,你身体神经元会给你的大脑传达一种信号:你是强壮的!你是有能力的!你不是失败者!随后,你的信心会不断加强,你会获得更多的正向反馈,更多好的事情会发生。当被外界肯定后,你会更接纳自己,从而自信心得到强化。


3、改变环境,谨慎交友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要放弃损友。

作者提到:和善良上进的人为友,并不比和糟糕颓废的人为伍更容易,因为前者代表了一种理想,和他们同行需要力量和勇气。

有个心理咨询师接待了一个被男朋友多次家暴的女孩,刚开始咨询师热心地替她出谋划策,但慢慢地他发现,不论是什么方法,最后女孩都跳不出原来的坑。她每次在咨询后会消失,再过一段时间又重新出现在诊所,又是针对同样的问题咨询,来来回回多次,到最后,咨询师只好拒绝了接诊,因为,“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

书中说道:并不是每一个失败者都是受害者,也不是每一个跌入谷底的人都想要努力往上爬。 很多人在寻求帮助时,有时候,他们只是给自己一个:我曾努力过的假象,然后继续堕落和颓废。


4、 和自己比,不要和别人比


坚持自我:和自己比,不要和别人比。

每个人内心都住着一个批评家,不断鞭策自己或伴侣“要前进”、“要更厉害”、“要更富有”。毛姆先生曾在《面纱》中就毫不客气地讽刺过主人公基蒂的母亲像个“赶车人”,总是“驱赶着自己的丈夫在她想走的路上朝前走,野心勃勃”。

人间不值得?试试“12法则”

因此,作者在法则四中给出一些建议:

与自我博弈

追求什么决定看见什么

走出认知的困局

集中注意力改变现状

这个法则让我想起李文香博士在她的“365天心理课程”中提到的一个观点:别人是动态的,你和他人比,只是和过去那一刻的“他”比,而他此刻仍然在变化,因此,你的对比永远都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只有和过去的自己相比,你才能由此衡量进步与否,如何改进。

人间不值得?试试“12法则”

李文香博士


值得一提的是,《人生十二法则》作者的人生并非一帆风顺,他的女儿患有奇怪的病症,做过多次手术才能像正常人一样行走。本书中的思考,是作者在经历了诸多痛苦,依据自身实践效果后,做出的总结。

尽管书中有许多哲学和宗教相关的内容,在我读来有些难以理解,但作为一本人生思考的书,还是值得推荐大家看看。


我是jessie-文,看一点书,然后写点,也许无趣,足够认真。感谢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