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辰課堂」王辰:中國人最有保險意識

王辰老師網絡講師班報名通道←單擊

可以進入

新人變為專業代理人專題培訓班報名通道

「王辰课堂」王辰:中国人最有保险意识
「王辰课堂」王辰:中国人最有保险意识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王辰。我們今天要一起來探討的話題是:中國人是最有保險意識的民族。

01

賣保險的人常常會說:“中國人沒有保險觀念、沒有保險意識。”但是我要說:“中國人最有保險意識。”

因為翻開成語,跟保險有關係得特別多,比如“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防患於未然”……

下個象棋都要倡導“舉一看二觀三”,這些都是我們為了達到目標,做好風險管理,確保萬無一失的觀念的見證。

《孫子兵法》開篇就說:“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用今天的話說,就是國防軍事涉及到國家安全,必須搞好,不要因為外敵入侵而造成亡國滅種,這是很重要的話題,所以需要認真對待、研究清楚。

其實,保險也是關乎一個家庭、一個企業、一個生命的生死存亡問題,也需要每個人、每個家庭、每個企業都要認真對待的。

孟子說:“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這也是充滿了風險管理的意識。

什麼意思呢?如果一個人總是有危機感,他就會做風險管理,做風險防範,所以生存的時間會更長久一點。

但一個人長期安樂、安逸,享受生活,忽略了風險,一旦風險積聚,一旦發生風險就會萬劫不復,沒有回頭的餘地。一個國家,如果沒有外敵的危險,就疏於國防準備,結果一旦遭遇入侵就會亡國滅種。

但是,如果有強敵的環伺,我們就一直加強戰備,你發現這國家越來越強大。道理都是一樣的,我們忽略了風險,但不等於風險不存在,所以有風險意識,才會有更長久的幸福生活。

02

李嘉誠談到他的經商之道時說,他的經商之道凝聚起來就是十六個字,就是“好謀而成,分段治事,不疾而速,無為而治”。

“謀”就是規劃,就是管理風險。其實李嘉誠也說過,他百分之九十的時間都是用來考慮失敗的,所以他才能保持幾十年的不敗。

其實,同樣的道理,成功的企業家都有同樣的意識,比爾·蓋茨也常說:“微軟離破產永遠只有十八個月。”

任正非也說過,他一直在研究華為會怎麼失敗,華為會怎麼垮掉,都是因為這種憂患意識,才讓企業越做越好,越做越大,長盛不衰。

03

從古到今,我們總是在祈求國泰民安、人壽年豐,這是一個美好的願望。過年貼對聯兒,都願意貼上“年年有餘”。但是在靠天吃飯的時代,人類在自然災害面前總是非常脆弱的,我們總是在災難面前失去自信,就開始有了封建迷信,巫術就開始流行。

我們防風險的方式,其實也豐富多彩。中國的傳統文化有《周易》,許多人把它講成算命,我們可以說它是預測學,其實就是一種對風險進行管理的方法。

在《周易》之後,還有一種方法叫“風水”,就是說,擔心出事兒,做了一些佈置,希望不出事,出門時在身上掛個符就不會出事了。這些方法都是基於我們對風險的恐懼,一種美好的願望。

但是,即使經過《周易》的預測,風水的佈置,最後還是出現了風險,我們就說這是命中註定,陷入了一種宿命論。

其實,保險也是人類與自然風險作鬥爭過程中的智慧發明,就是用大數法則,用概率論,用社會互助的方式來管理風險。真的出險了,用經濟補償的方法把財務損失降到最低,說它是破財免災也好,說它是花小錢辦大事也好,反正能達成我們生活更幸福的願望。

04

過去,主要依靠自己,依靠個體,依靠自己的家庭來抵抗風險,我們就養成了拼命存錢的習慣,這就是我們太重視風險的一個結果,擔心出事的時候錢不夠用,所以希望自己的儲蓄多多益善。

我們有“多子多福”的愛好,也是在用分散風險的概念來確保幸福,儘量少受到傷害。我們的原則就是“東方不亮西方亮”,出息一個孩子也許就夠用了。

許多人其實都在努力把自己的生活過得更幸福,都用各種方法來避免發生不測,所以中國人最有風險意識。我們可以觀察周圍的生活現象,您可以相信,我說的不是虛的。

其實,保險觀念在許多人的潛意識裡都已經根深蒂固。這個人保險不?這件事保險不?保不保險,就是靠不靠譜,安全不安全,可靠不可靠,有沒有把握的意思。

其實,我們家裡裝防盜門,裝防盜網,家裡備著滅火器,車整天揹著個備胎,大樓裡都有消防系統,這就是寧可不用,不可不備的風險防範意識。我們都知道這些事情,人命關天,所以寧可不用,不能不備,這種錢不能不花。

我們也常說“狡兔三窟”,其實這也是一種防風險的方法;“深挖洞,廣積糧”,這也是在預備風險;我們也說“倉裡有糧,心裡不慌”,這也是一種風險防範的意識。

我們深信因果,“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凡是含淚播種,必然歡笑收割”。其實我們將來的人生路途上,所流的淚水,都是當年錯誤決定的腦積水。

任何選擇都要付出代價,買不買保險其實都是一種選擇。買保險,我們就選擇支付一定保費,承擔一定的經濟壓力;不買保險,將來面對災難的時候,也許那個壓力更難以承受。所以我們常說“自作自受”,英文說得更好,叫“No zuo no die ,why you try”。

其實,人生的一切結局,都是源於當初的一個選擇。今天做這樣一個專題,就是強調我們都有保險意識,只是方法不一定科學,我們經過學習,可以達成更好的一致。

「王辰课堂」王辰:中国人最有保险意识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