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诚外无物与此心光明——解读国学大师范曾寄语

最近,偶尔看到了一段撒贝宁主持的《开讲啦》的视频:2013年5月15日,杨振宁、莫言、范曾在北京大学“科学与文学的对话”。非常欣赏杨振宁、莫言和范曾在对话中传递出的信念和智慧。这样的对话非常珍贵,也对人非常有启发,于是自己又把读小学的孩子喊过来一起看了一遍。

末了,意犹未尽,觉得其中范曾有些话尤其契合自己的内心,值得进一步的品读,遂成此文。


如何理解诚外无物与此心光明——解读国学大师范曾寄语


范曾寄语学子:罗曼·罗兰在《约翰·克里斯朵夫》有一句话:清贫,不但是思想的导师,也是风格的导师,它使精神和肉体都知道什么叫淡泊······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中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陶渊明在这样的清贫中都能自乐,真是人生最大的快意······我选择学生,首先看诚恳不诚恳。孔子的孙子孔汲说“诚外无物”,从开普勒所讲的从宇宙到地上的一棵小草、一滴露珠,都是诚实的存在,我们做人也一定要做诚实的人。因此我看学生第一看诚实,然后再是智慧。方才莫言也说了,有智慧而不诚的人对社会的危害性更大。”


如何理解诚外无物与此心光明——解读国学大师范曾寄语


【品读-清贫】一个人清贫未必是坏事情,这样的境况可以催人向上,明白自己所需要改变的地方,那种奋斗和苦尽甘来的快乐也难以模拟,终生受益。


如何理解诚外无物与此心光明——解读国学大师范曾寄语

学校围墙外一角


如何理解诚外无物与此心光明——解读国学大师范曾寄语

租住了多年的旧房子


十五年前,我还是一个大学毕业没有工作的学生。那个时候不得不搬离生活了四年的406宿舍,才发觉条件简陋的宿舍对自己是多么的难得,内心也很难一下子适应离开熟悉的环境,同学们都离开了,只剩下自己和考研的同学为伴,而很多人在本地也都是有家的,唯独自己这个异乡人毫无着落般的无助。但是,没办法,你毕业了就要离开。自己不得不在学校附近的家属区找了一家破旧的房子租住,每个月三四百元的租金。当时还需要准备考研和司法考试,没有任何收入,全靠千里之外的父母资助。


如何理解诚外无物与此心光明——解读国学大师范曾寄语

大学期间以及毕业后自己背诵单词的湖边


一个人在异乡的生活可谓穷困潦倒,但读了十多年书,实在也没有脸继续向父母开口要钱,复习资料都是选了又选,以节约有限的资金。自己一度没有钱买菜,就清水煮挂面,配一点咸菜,坚持了一段时间,那个时候自己应该瘦得不到100斤,后来父母看到我那个时期瘦骨嶙峋的照片,事后告诉我当他们看到照片时他们的心都碎了。最不幸的一次是自己身上只有20元,在买早餐烤饼的时候,老板没有接住,这张唯一的20元掉进火炉化为了灰烬,简直就是被命运捉弄。自己到了山穷水尽、身无分文的地步。

可是当时的这些困难,并没有让自己崩溃。每天从早到晚坐在自习室里的冷板凳上准备考试,一天就是十个多小时,天天如此。自己写了很多格言、很多热切的话制作成书签,夹在日记里、书籍里,每天读一读给自己加油打气。这段看似愁吃愁穿但无忧无虑的日子竟然就这么过去了,甚至还充满了快乐。有时候几个考研的伙伴休息的时候就在校园里漫步聊天,放松一下,说说笑笑,聊一聊复习中的知识点。

待到自己去北京参加复试的时候,朋友们凑钱给我买机票,还特意陪着我到春熙路选了几百块的衣服,作为复试的时候穿。

每每想起这段日子,自己都是备受鼓舞和激动,充满感激。那个时候所有的困苦似乎都不是问题,尤其是一些燃眉之急的吃饭问题,都被命运巧妙安排着化解了,甚至还超出自己的预期,以至于感觉自己被眷顾了。就在自己不小心烧掉了唯一的20元还在考虑该如何是好时,自己意外成了一对恋人的“私人教师”,专门找了一间空闲的教室为他们授课,按40元/节课收费,课后又请我大吃了一顿。到今天,十多年过去了,我们之间还保持联系,见证着彼此的幸福,衷心地祝福着对方。那个时候,家在本地的同学也会常回到学校找我,顺便聚餐。多年后我才感受到朋友对我的厚爱,他们是用心良苦、真心对我,不经意间排解我的孤单,请我吃饭,用不经意的行动默默支持着我。

那个时候的自己与外界的热闹是完全隔离的,完全沉浸在为梦想而奋斗的磨砺中,至今难以忘怀,也激励自己不断努力!


如何理解诚外无物与此心光明——解读国学大师范曾寄语

带着自己的第一个孩子回到奋斗过的教室


如何理解诚外无物与此心光明——解读国学大师范曾寄语

带着第二个孩子回到学校

多年以后,我带着自己的第一个孩子回到母校,回到教室里,留下了珍贵的记忆。后来,又有了第二个孩子。有闲暇时间时,自己就会带上一家人回到母校,看一看自己读书与生活过的地方,配这孩子在操场上玩耍,去后校门那里回味那些难以忘怀的小吃。


如何理解诚外无物与此心光明——解读国学大师范曾寄语

带着家人游玩冰山



【品读-诚外无物】这里的诚外无物,是孔子的孙子子思所语:“吾非生而知之,亦未达知行合一。唯行而知之(定静安滤得),则吾心自明。无尤,不惊。诚外无物”。所谓车无辕而不行,人无信而不立,对自己也应该真实认知自己的内心,不做自欺欺人的事情,诚实待人,诚实待己,诚实做事,诚外无物!

作为山东人,最为人称道的应该是正直厚道。山东人整体获得的荣誉为自己赢得了很多朋友的厚爱。在生活中,自己也一直在思索,人生之短暂譬如朝露,如何过活这一生呢?有一句话我自己在十多年前就抄录了,一直没有忘记:本质的行走,会督促途中愈来愈认真的求学。像刀刃的蘸钢和打磨,刀的质地,要求摒绝浮藻和单薄。人活着,就是需要内在与外在一致,脚踏实地,不欺人不欺己!

这让我想起了之前读过的《五百年王阳明》这本书,其中记述王阳明在1529年去世之前回答弟子有无遗言时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一个人如果一辈子都活得很真实,那还有什么遗憾的呢。


如何理解诚外无物与此心光明——解读国学大师范曾寄语

王阳明——致良知



国学大师范曾在讲到自己一度清苦但快意人生的精神状态时,讲到了魏晋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该文原文如下: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品读-五柳先生】这篇短文让我想起了刘禹锡的《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虽然外在条件可能简陋了些,但个人的性情和喜好就是如此简单,精神上极为愉悦,反而是如水得水。

这是一种怎样的境界呢,以至于国学大师范曾也如此推崇?

那种不受外部环境的困扰,抱定自己的内心、真我和志趣,自得其乐,这样的境界是令人向往的,普通人即便做不到这么高的境界,也可以为自己蓄积足够的内在能量,去直面人生的境况,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如何理解诚外无物与此心光明——解读国学大师范曾寄语

作为普通的凡人,都是向往富足生活的,没有陶渊明或者五柳先生那么高的境界,就是刘禹锡的《陋室铭》其实也是对自己处境的自我解嘲和对权贵的控诉。但我们普通人可以退一步,正确对待人生的困境,不自暴自弃,不悲观厌世,而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故,诸葛亮在给自己孩子的训导《诫子书》中也表达了同样的意思,“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如果外在条件不甚理想,更要淡漠明志、宁静致远,静下心来,能甘坐冷板凳,从自我进行改变,才不至于“悲守穷庐”。


如何理解诚外无物与此心光明——解读国学大师范曾寄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