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波瀲灩|明清文人筆記中的“衡橋夜月”與“老白乾酒”


清朝康熙年間,陝西扶風人陳萬方在衡水做縣令。

一個初秋的晚上,陳萬方推開冗雜的公務,乘夜風習習,步行到安濟橋下,抬頭望月,只見長空萬里,皓月纖色凝碧,繁星點點,幾隻南飛的大雁蹁躚掠過。

於是,陳萬方詩興大發,賦詩一首寫道“長虹古今跨煙波 偶避塵囂緩步過。兩岸人煙臨月鏡,千帆漁火照星河。堤長鴻雁嗷聲遠,夜靜蛇龍穩睡多,但願安瀾能底績,好將金爵獻嫦娥”。

金波瀲灩|明清文人筆記中的“衡橋夜月”與“老白乾酒”

衡水,自古是商埠重地、水陸要衝。漳滏兩河繞城,東流奔海而去。衡橋夜月-名列古衡水八景之首.......安濟橋的建造更是一段耐人尋味的歷史。

明嘉靖公元1553年,衡水縣士紳徐廷籌備三年時間,修建的大石橋,貫穿滏陽河東西兩岸,為慶祝大石橋的修建成功,築橋石匠與當地商賈百姓在當地最大的酒店“德源湧”舉杯歡慶,眾人齊呼“真潔、好乾”。自此,以醇雅豐柔著稱的上等佳釀“老白乾”酒便聞名於天下了。

金波瀲灩|明清文人筆記中的“衡橋夜月”與“老白乾酒”

過了200多年,到了清乾隆年間,滏陽河發大水沖毀了老石橋,乾隆皇帝下撥白銀數十萬兩重修大石橋,橋修成之日,直隸總督方觀承與當地百姓再次聚飲老白乾酒歡慶,乾隆帝賜橋名為“安濟橋”。

明清之間,中國釀酒具有了典型的地域風格,北方冀、晉、蒙、豫幾省大多產以穀物蒸餾的燒酒,稱為“北酒”;南方江浙兩省以產黃酒釀造酒為主,稱之為“南酒”。北酒大多用高粱為原料蒸餾而成,且多以“老白乾”、“白乾”、“原幹”等稱謂稱呼之。

金波瀲灩|明清文人筆記中的“衡橋夜月”與“老白乾酒”

據清嘉慶年間紹興人許思湄《秋水軒尺牘》記載“久不晤公瑾,時深采葛採蕭之詠。頓奉手翰,蒙以衡酒白菜相貽。紅甲清腴,分雪圃霜畦之美;金波瀲灩,勝梨花竹葉之香”。據清代張大復《梅花草堂集》評述“酌北酒飲之,色味清冽,不減南釀”。據《碟階外史》記載“燒春則武清之泗村,衡水之衡酒,順德之南和酒等均屬上等美醞”。

金波瀲灩|明清文人筆記中的“衡橋夜月”與“老白乾酒”

1946年衡水當地的十八酒作坊收為國有成立了“冀南行署衡水制酒廠”,衡水制酒廠以“衡水”及圖為註冊商標,商標圖裡藍天白雲映照著衡水古城,三孔三眼的安濟大石橋靜靜矗立,彷彿在無聲的向世人傾訴著那些逐漸遠去的人與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